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自觉作为人类对待多样性文明的理性态度,是跨文化交际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文化自觉是跨文化交际的新境界,体现了文化的平等意识、反思意识、互补意识和发展意识。文化自觉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政治文化流变为线索,分析各时期政治文化同公民意识发展的关系,认为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路径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后发外生型"特征。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意识进行自觉的理性建构,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为其生成和培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向的今天,将“文化自觉”理论运用到生态文化领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从认知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其本质是生态理性,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的实现要遵循继承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作为契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受到现代信息文明技术驱动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亟需强化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创新文化功能,使之自觉担当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促进产业升级、蕴蓄创新意识和培养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引领社会风尚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把发展重心落在促进文化价值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与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上。具体言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促使文化产业自觉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和推动产业高级化的孵化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促使文化产业自觉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促使文化产业自觉成为提高社会开放水平和政府开放能力的促进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促使文化产业自觉成为社会风尚的引导者,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契合文化消费的代际转换特点,文化产业应以创新文化价值导向引领文化消费,在回应时代之问中担当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一、性别觉悟是人类两性平等的自觉意识所谓性别觉悟,是指对人类男女两性的地位、责任、利益和使命的认识。是关于人的性别意识和态度,其核心是两性关系。自从人类进入父权制社会后,性别觉悟则主要指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即男女平等观念。它关系着人类自身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标尺。 (一)人类性别觉悟的演变和趋势男女之别,虽伴随人类出现而存在,但人类对自身两性关系的认识却经历着从模糊到清晰、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的性别意识发展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学界较为普遍的见解中,《资本论》对资本文明意义的概括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进步和向新社会的过渡.但这种解读模式还只是立足于“社会”的视角,并未将马克思阐发资本文明时“人”的视角同时纳入进来,因而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微观基础,马克思对资本文明的揭示,是以市民社会现代理性的生成机制作为出发点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把资本作为实现文明跃迁的制度规定来自觉对待.  相似文献   

7.
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文化进步过程中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文化的认识、评判和扬弃过程。当代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和先进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交织、交融甚至交锋而存在,为求得农村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应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现代文化意识,对农村多元文化形态进行从表层到深层的自觉文化选择。文化和谐模式和文化自觉路向符合新农村和谐发展与新农民自由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自觉指人们对于文化认识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 ,而社会发展则是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进步。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需要经过这样几个中间环节 :知识分子群体的创造性劳动 ,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为基本理念的大学教育 ,对人文学科的重视 ,而道德自觉、理性自觉与文化自觉的融合 ,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是人对文化的自知之明,这种自觉不是盲目的,是有价值取向的。从其现实性来说,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是由时代性、民族性和发展性这样三个维度构成,它既是社会进步对文化的发展要求,也是构建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10.
大学职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日益完善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它依次经历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已不仅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担负着弘扬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出版传播方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出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 ,其出版传播方式的演进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进程。它保存、创新、发展并延续了中国 50 0 0多年的文化 ,使中华文明惟一成为世界诸文明古国中不曾中断的文明。秦汉印玺、纸、印刷术均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与发明。纸与印刷术传入世界后 ,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4.
西汉前期和东汉前期的世风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朝社会的认识。从分析两汉的社会背景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比了两汉前期的社会风尚,即出身观念、奢侈、守礼、区域性特征,由此得出两汉世风差异的原因在于统治社会的思想不尽相同以及作用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周秦两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心”所在: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汉代经学的繁荣做出了独特贡献;汉代以后两千余年,齐鲁文化以“圣地”的文化气象,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历代中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以及传统道德文明的示范之乡,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舒眉 《南都学坛》2006,26(6):7-12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的双宾语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笔者的界定归纳了两汉双宾语结构的类型 ,并对各类型的结构式以及与非双宾语结构式的转换作了分析 ,最后将两汉与先秦的双宾语结构作了比较 ,认为 :上古前后期双宾语结构的五个主要类型是相同的 ,但汉以后大概只保留了四个 ;两汉带双宾语的常用述动有 4 3个 ,其中保留了先秦的 1 8个 ,而一半以上是更替和新生的 ;两汉双宾语结构式有 7个 ,但占绝对优势并能延续到汉以后的是A1式 ,而宾语前置的各种结构式已经锐减或绝迹。  相似文献   

18.
桑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考察.先秦两汉时期的桑主题经过《诗经》和《陌上桑》的两次转折.实现了由宗教神话向人事理性以至于政治道德的转换.成为先秦杂文化走向两汉大一统文化的一个标志,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原型意义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建于秦汉时期,先秦只是萌芽或是雏形,并未形成制度。实际上,官吏考核制度建于先秦时期,西周已较为规范。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其考核目的、对象明确;考核内容、尺度具体;考核方法多样;奖惩措施严格,它是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完善的渊薮。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有其时代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汉代青铜器美学思想在现代铜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青铜器已经开始摆脱礼制的束缚,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汉代青铜器在尺度、技术、纹饰等方面都对汉人审美的多样性进行了体现。在汉代青铜器中充分考虑了文化的意蕴,其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铜艺设计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并在现代铜艺设计中不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