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终身雇佣与自由雇佣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内地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奉行的是长期用工制度,即通常所说的“铁饭碗”。目前,这种原有理论上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已被劳动与资本契约所取代,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形成雇佣契约关系。本文对终身雇佣与自由雇佣的制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劳动用工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日本虽然都是市场体系的国家 ,但在就业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若干显著的差别。日本的就业制度是典型的内部劳动市场模式 ,而美国的就业安排更接近于外部劳动市场模式。二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雇员与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的稳定性不同。在此综合一些西方学者关于美日劳动市场差别的最新的比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尝试以技术选择与人力资本形成的视角解释美日之间就业均衡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兽字善.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导致新类型劳动合同纠纷增多 ,《劳动法》对其的调整已力不从心。对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 ,对此 ,学术界及司法界应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6.
劳动经济学中的雇佣关系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佣关系问题是西方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雇佣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制度主义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雇佣合同风险和激励 ,以及隐含合同和效率工资等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企业内部劳动力的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 ,雇佣关系的研究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 ,从而促进了理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企业中劳动的雇佣方和被雇佣方之间.就劳动的使用而发生的关系,它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在建设“平安开发区”、“和谐开发区”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密切关注民生问题.规范用工行为,做好事前防范.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营造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和谐园区建设。促进开发区“三个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对雇佣合同的调整存在立法空白。理论上雇佣合同有民法调整模式和劳动法调整模式两种学说。雇佣合同是劳动关系的特殊存在形态,由劳动合同法调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应当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用工中劳动关系认定等法律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劳动关系范围、认定标准、判定理论、劳动争议裁决过程以及劳动法主导原则的比较,发现美国雇佣法律制度的可借鉴之处。但同时发现,两国法律共同面临着制度供给的不足。针对发展经济鼓励创新与保护劳工两个理念的冲突,提出了应确立公共利益原则,实现公平与效益的均衡;针对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考虑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特征以及实现认定标准的指标化。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制度演进是劳动力市场趋向灵活的产物.其雇佣和使用相分离、关涉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工及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法律特征使其与仅涉及雇主和劳工两方主体的传统典型劳动雇佣有较大差异.劳务派遣在各国劳动力市场上发挥的不是主力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其所具有的双面性,限制其干扰劳动关系稳定、损害劳动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秩序的消极影响.在劳务派遣的制度设计中应从市场准入、行业分布范围及派遣期限等方面予以规制,建立劳务派遣与典型雇佣之间衔接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安定与否与就业率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也就是看占企业总数的99%,雇佣的劳动人口占全部雇佣数的75%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是否顺利。但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雇佣员工上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使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次就业合同以减轻企业的社会经济负担为目标,简化解雇员工的程序,通过给企业提供比较宽松与自由的雇佣环境,来刺激企业扩大雇佣规模促进就业。同时设置个人受训权,设立培养期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构建缓解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2.
吴鹏  陈晖 《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66-167
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劳动者、派遣机构和要派单位。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典型特征给其劳动关系的认识带来困难,如何界定劳务派遣关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争议。本文从我院劳务派遣用工实践分析着手,提出通过调整劳务派遣劳动关系来规范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逐利本性使得企业有动机利用政府的就业激励政策增加税收优惠,减少税收负担.文章以2006—2015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企业超额劳动雇佣与其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劳动雇佣与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显著负相关;相比国有控股公司,民营控股公司的超额劳动雇佣与税收负担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更低,但在地方控股公司和中央控股公司间并没有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后,企业利用劳动雇佣获得税收优惠的空间减少,企业超额劳动雇佣与实际税率的负相关关系降低.文章研究厘清了公司超额劳动雇佣与实际税收负担之间关系的内在逻辑,验证了税制变更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对劳动雇佣与税收负担间关系的影响,说明政府目标和制度变更会影响公司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公司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4.
平台用工关系呈现出灵活自由等新特点,但本质上仍具备劳动从属性.对其进行法律界定,一方面应防止隐蔽性雇佣,对于已经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平台用工,认定成立标准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对于不具有连续性或稳定性的平台用工,应结合其用工特点和实践需求,分解并适用具体的劳动和社会权益保障.平台用工关系新特点难以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兼容,应探索建立专门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首先,应强制平台企业缴费参保,并按单确定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缴费费率等;其次,应构建以工作原因为核心的职业伤害认定标准,适当简化申报程序性事项;再次,应以发生事故时所在平台的历史实际收入为标准确定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同时通过分级定额等方法控制基金支出部分的待遇水平.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给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带来重大影响,人事管理制度同劳动管理制度在高校的适用范围尚有争议,为此也加大了高校用工责任的风险。基于此,高校可通过强化合同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构建多层次用工体系等方式促进人事管理的根本性转变,以此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务派遣,维护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司市场化用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市场化用工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引领并推动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发展。但从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劳动合同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对劳动用工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劳动合同制度的主要不足有:劳动合同适用主体的身份化与单位化不利于劳动用工制度价值功能的充分实现,劳动合同内容的统一性与刚性不利于劳动用工制度适应能力的最大化,劳动派遣的异化不利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周明华  韩敏 《社区》2012,(4):42-42
2月2日,武汉市东西湖区举行了“春风送暖”农民工招聘现场会。会上,近200家企业与1000多名务工者达成用工意向。图为招聘者在仔细阅读招工简章和现场签订用工合同。  相似文献   

19.
<正>人才派遣又称劳务派遣或劳动力派遣,是在"两种契约,三方当事人"模式下运作的一种新型雇佣方式,指人才派遣服务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人才派遣用工方式是一种雇佣和使用分离的用工方式。采用人才派遣方式,将"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利于建立灵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对高校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2008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高校用工制度的重要影响,分析了高校人员结构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劳动合同法》规制下高校在用工制度方面应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包括依法建章立制、实行契约化管理、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畅通申诉渠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