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它用认知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语言交际,认为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认知。关联理论对于语境的解释有别于传统语用学,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认知语境应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所有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认知处理能力,这就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是选择的结果,是变项,不变的是关联。它结合编码-解码模式和意图交际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2.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参与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生  宋潇潇 《云梦学刊》2008,29(6):137-140
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意图有效的表达、传递以及辨识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发话人对意图的表达和传递以及听话人对意图的推理和辨识也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在示意——推理的交际模式中,示意与互明是交际意图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标准.认知语境在交际中的语用制约和推理功能决定了它在交际意图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话语的语义是语言交际双方所关注的焦点,正确的语义理解和推理是人们成功交际的必要前提,而理解和推理又是一个动态认知心理过程。本文拟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着重探讨话语语义构建的认知推理心理过程与特点,以揭示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认知心理的产物,也是认知推理的基础。它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变化,具有移位性。本文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理解是语境移位与认知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语境移位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心理图式寻找最佳关联点进行有效认知推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认知理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D.Sperber和D.Wilson于1986年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识”(Relevance:Communication&Cognition)一书出版后,标志着认知语用学的诞生,也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和语用学界的广泛关注。Sperber和Wilson认为:关联是交际中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因为关联是认知的基础。语言交际模式一般说来有两种:,一种是推理说。而Sperber和Wilson则对一般的推理模式作了重要的补充,他们创造了直显推理模式。在他们看来,任何句在不同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意义。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说话人必然将所要强调的部分通过某种显手段表现出来,以便听话人进行推理。没有这种“直显…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符号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入手,着重阐述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认知和语用推理原则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的效率。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值所致。此外也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Grice的合作原则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流是同一交际过程中发话者明示行为与受话者推理行为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手机短信孕育于信息编发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联互动。就短信发送者而言:发送短信旨在给对方明示其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意图;而对接收短信方来说:解读所接收的短信必须依靠自身的百科、逻辑和词汇等语境知识对所收到的新信息进行语用推理。以关联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手机短信交流过程中信息互动双方如何在明示—推理这一交际模式下成功地进行短信息交际。  相似文献   

9.
仿拟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方式在英汉广告语中被广泛应用,从社会语用及文化等多元角度,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很有意义。广告仿拟语用策略包括语用关联和语用翻译,都涉及到跨文化传播层面。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文学交际的语用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夸张、反语与艺术逻辑的修辞、能指与所指分裂作为明示刺激,突显犀利、激动的讽刺主题.后者以细节信息、细节延伸、事件前后与人物言行相反的对照来激活认知模式作为刺激,再现深邃、平静的讽刺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哲学、教育及伦理道德等思想之中,但实际上,孟子的传播思想也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技巧、传者和受众、传播功能等基本的传播命题上都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孟子的传播思想对于当今的传播活动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是一种处于传播系统中的文化产制活动。那么,作为一种大众化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文化样式,哪些因素决定了一部电视剧在市场上的成功呢?以电视剧《蜗居》走红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提出的经典传播模式为切入点,先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视剧传播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等因素在电视剧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在综合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抽象出了电视剧传播的系统模式,从理论层面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电视剧传播涉及的诸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柳永词作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源、传播者、媒介、接受者等各要素的组合上达到了和谐状态,形成了柳词的多重阐释主体。作者的气质,传播者的角色转换,表演唱形成的效果,听众人群的期待视野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柳词产生了较为理想的接受效应。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关联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使听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运用关联理论首先解释了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然后以真实的商务信函为语料,探讨了写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明示话语信息,实现最佳关联,以准确表达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普通人参与媒介叙述的潜能得到释放,受众在新闻叙事中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叙述控制权得到扩张。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受众参与的互动叙述从不同角度延伸新闻故事的情节线,使之成为一个开放性文本。“受众叙述”所具备的动态生成的特性,导致文本边界趋于消解,由此建构了新闻叙事的“全文本”。受众以“游猎”姿态展开新闻叙述,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进行挪用、拼贴和戏仿,生成具有“杂交”性质的叙述文本,成为当下年轻世代新闻消费的“间接化”与“娱乐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生产者式文本”,受众叙述不再受制于新闻类别的“常规”,为新闻“诗学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在集体意义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节目是当今深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式。主持人的自我定位应该是听众的朋友,为他们传达心声,与他们同喜同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同时努力争当合格的"师长",为听众答疑解惑释道,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以及做人的引导者;另外还要虚心学习,甘当"学生",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体是一种语体,它是为适应网络语境而产生的言语功能变体,它具有集体性、规约性和层次性。网络流行体的上位语体是网络语体,下位语体包括引用体、仿拟体和戏拟体。网络流行体具有互文性、顺应性、借助网络媒体通过语言模因进行传播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传播无障碍指信息流能够到达每一位公民,每个公民都可以平等地接近、使用媒介,平等地获取信息。传播无障碍尤其要关注视听障碍人群这一特殊受众群体,通过改善大众传播的内容、技术,加强立法及扩大社会参与等途径保障其信息权益。在我国,聋盲者受众的媒介接近权与信息福利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推进传播:毛障碍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国内学者对于视听障碍人群的信息获取与媒介使用的研究也相对匮乏,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族群"(Group)式传播形态的网络萌芽--兼论"族群"传播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或趋势:无线、互动、族群式等,其中族群式传播特征最为显著,集中体现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网络论坛、网络游戏和个人网络出版的传播实践中。在新的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性需求更加主动,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不断走向分化,媒介类型和媒介形态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受众需求与媒介提供的多种可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蜂房结构的多种小众化传播构成的结合体,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Group”。具体而言,“族群(Group)”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推行的步骤是同步的,这将贯穿于未来媒介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