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论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认知要求,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掌握。党的自我革命重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从”四个自我“角度理解反腐败和自我革命的关系是把握好这一重大论断的重要支点:即反腐败就是通过党内组织和思想最彻底的自我净化、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最彻底的自我完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最彻底的自我革新、个人境界和执政本领最彻底的自我提高,从而实现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2.
《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是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笔者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对《恋爱中的女人》的两位男主人公杰拉尔德和伯金寻找理想自我(文化自我或自然自我)的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杰拉尔德和伯金追求理想自我的历程及其最后不同的命运反映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即现代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精神荒原。劳伦斯的观点从哲学中人的完整存在的角度来看是片面的,因为文化自我和自然自我是人的两种基本属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对自我知识组织的研究主要沿着五条路线展开:自我复杂度,自我概念分化,分开评价、整合评价与重要性突出,自我概念清晰度,自我不一致.自我知识组织具有动态的特点,多重自我和整体自我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也并非固定不变.从系统论角度来看,自我知识具有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特点.此外,目前对自我知识的研究还处于经验描述阶段,需要进一步考察的是自我知识组织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著名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笔下的人物大多患有他所谓的"生存综合症",而疾病的根源是人的出生。本文试图从原罪、记忆、死亡等角度阐释贝克特通过戏剧创作,从文化上积极进行自我救赎的努力,由此探讨高度的时代责任感与自觉的文化修养对文学家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了生存中的自我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5.
自我差异理论——自我与情绪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差异理论是关于自我与情绪关系的理论,Higgins是该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该理论有着雄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Higgins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对情绪的影响,用抑郁情绪(沮丧、焦虑)术语描述各种差异引起的情绪反应.本文从自我差异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差异与情绪的关系、调节机制以及自我差异的测量几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自我差异理论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
国外关于自我妨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成就情境中,当个体面临可能失败的结果时,出于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呈现的关心可能会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自我妨碍从情感调节角度讲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从对成就表现的影响角度讲,则是一种非适应性策略,它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妨碍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铃声日渐成为一种具有商品属性的特殊产品,由手机铃声下载引起的纠纷频频发生。透过对手机铃声下载引发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旨在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对手机铃声下载的相关概念、服务商的侵权行为以及责任认定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并试图以著作权法对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国防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心理状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自我认知理论为中心,考虑到国防生的特殊性,兼顾大学生和准军人的双重身份,力求突破现有研究现状,从共时的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国防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描述,另一方面,试图在心理问题研究中寻求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人所讲的自我在六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自我"含义的大小有差异;第二,对自我核心内涵的认识有差异;第三,对自我结构的认识有差异;第四,研究自我的角度有差异;第五,无我与重我的差异;第六,对自我最高境界追求态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自我控制能量模型,从能量损耗的角度提出将自我控制要求作为一种新的压力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自我控制要求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依据,总结归纳了国外自我控制要求相关研究结果,讨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 ,主要涉及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我图式等理论与研究。学习动机的自尊研究 ,主要探讨了学生的自我情感或自我价值感对其学习的影响 ;自我效能研究主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能力自信对其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自我概念研究主要讨论和实证了更一般的学业能力评价和判断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 ;而自我图式研究则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探讨了具体的可能自我对学生学习的调节和支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期研究发现,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Strauss,2012)——“个体对未来工作自我的清晰和易于想象的程度”——能够显著影响与未来相关的工作行为(如:主动职业行为)。鉴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概念、重要性、作用、相关研究等角度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做了简要阐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学者研究证实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成功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一个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从计划性、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说明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化身现象,从文化角度对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的特点、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化身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们热衷于角色扮演和选择化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化身、自我认同理论的梳理,以及对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的个案研究,以期说明化身在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中对自我认同促进作用。本研究认为,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化身成就了人们实现另一个自我的愿望,为玩家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同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在唐初的特定文化背景下论述初唐诗人卢照邻及其诗歌创作。文章将卢照邻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认为其前期诗歌体现了唐初注重自我价值的时代精神,中期诗歌则暴露了诗人的性格卑弱怯懦的一面。两个时期的创作精神反映了诗人的二重性人格,其性格的二重性在后期表现为生与死的冲突选择,价值选择的最终结果导致了诗人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我理论具有特别的地位.从主体谱系学的角度追踪自我理论的发展历程,依然是有待人们去完成的一项艰苦的工作.本文立足于康德哲学的自我理论,通过与笛卡尔的自我理论,胡塞尔的自我理论相互诠释,认为近代哲学的自我理论表现为一个自否定的过程,也就是从对自我的实体化理解到对自我的功能化理解的深入,进而指出,正是在这种理解的深入过程中,哲学开启了更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关于自我教育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是标志着人类的社会性和个性,主体性和自觉性的概念。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我作为自我教育的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活动。自我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自我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主客体的对立统一。自我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活动。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通过研究成功人士的心理和人格等特质,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需要和自我超越常常被混淆或者对立而论。本文通过对自我需要与自我超越概念的梳理,分析了两个概念之间的必然冲突;并依据人是自然、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聚集体的基本预设,推演出:在遵从人性和意识的自然法则,并与自然、社会和文化等自然原则达到一致时,自我需要与自我超越两个概念之间的冲突可能避免,并实现统一。也只有这样,人性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内在和外在属性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极其复杂,与此有关的研究起源于哲学,现在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本文回顾自我研究的历史,比较系统地引述了不同时期心理学家有关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探索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自我的实质,并且对自我的结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青年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涵和作用等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剖析,并分析了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我评价教育引导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