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绩"字是古清入声字,变读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属于异读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曾两次对异读字进行审音,把"绩"字先后定为阴平和去声,引起字典和辞书对"绩"字注音的混乱.本文从"绩"字历史来源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自己对"绩"字读音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觉 《学术研究》2002,(12):133
一、“异读词”还是“异读字”? 人们往往将“异读字”称为“异读词” (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妥当。“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训诂学或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或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两者不可混。拿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看,其中所审的,很多在现代汉语中都不是“词”,而只是记录词素的“字”,如“阿”、“蔼”、“霭”、“隘”……。这种现象应该称为“异读字”才合乎事实。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很难进行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8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冈岛冠山所编汉语教材《唐语便用》所载汉字的异读声调进行了梳理,笔者认为作者对异读字声调记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音面貌,比如“浊上变去”,保留古读等,一是作者不能够把握汉字的正确读音,比如多音字及古读中的两读现象,一是语流音变造成的协同发音,再就是纯粹的错读。  相似文献   

4.
陈山青 《云梦学刊》2006,27(4):132-136
汨罗长乐方言文白异读的类型多:有声韵调中一项不同形成的异读,有声韵调中两项或三项不同形成的异读,还存在一字三音、四音异读现象。长乐方言文白异读具有自身特点,并呈现向强势普通话靠拢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富善是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北京附近生活了近60年的著名美国传教士和翻译家,他所编的《华英袖珍字典》是记录当时北京音的重要资料。该字典通过多种方式保留了北京话大量的旧时异读,反映了连读音变、现代已消失的音节、俗读和文读、古庄组字声母异读、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异读等重要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6.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始于50年代初期,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作《审音表》),至今前后经历了四十年。毋庸置疑,四十年的审音工作及《审音表》的公布,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面对近十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来审视一下普通话异读词的有关问题,就不容乐观了。这里想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我们关于普通话异读词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异读词的现实问题《审音表》收入异读词op多个,其中以D余已采用“统读”办法,消除了异读音,如“较”只读jibo,不…  相似文献   

7.
明朝曾有一种对汤和带有贬义的批评说:“以汤信公之战线,其绩何寥寥也”!其实,汤和自有卓越贡献,应加以肯定,也值得深入探讨。1.汤和(1326一1395)字鼎臣,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初功臣濠人甚多,唯有汤和以“与太祖同里闬”见称,可见他与明太祖朱元璋为近邻。  相似文献   

8.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巧燕  贺方春 《云梦学刊》2003,24(6):109-111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异读词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PSC的顺利进行。针对PSC中异读词读音混乱现象,对此类异读词进行系统分类,综合考虑审音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利于确保PSC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汉语异读词呈现单音化的趋势,主要类别有文白异读单音化、破读词异读单音化、地名异读的单音化、姓氏异读单音化、音译词异读单音化等等。异读词单音化的主要动因是表达与理解的省时省力、群众的诉求和专家学者干预及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影响。新世纪审音要进一步加大异读词读音单音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州方言是闽南方言内部一支重要的次方言。它在漳州地区所属各县方言中具有代表性,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都有与厦门方言和泉州方言不同的特点。本文着重阐述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来源的字在现代口语跟读书时有不同的直读。漳州方言的文自异读现象尤其严重,口语音和读书音几乎各自形成一个语音系统。其文白异读有着相当整齐的对应规律。一般说来,白读音是由上古(诗经)时代或造成汉字形声字时代直接演变而成;而文读音则是西晋末年至唐代北方读书人移民到漳州时所带来的语音渗入漳州话以后演变出来的。研究漳州方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前人对文白异读的比较确定本文文白异读确定的原则,从古今对照的角度分析了海南闽语文昌话的文白异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文白异读是绍兴方言中的重要语音现象,绍兴方言文白异读不仅丰富而且复杂,通过考察绍兴方言文白异读三个阶段性特点,归纳绍兴方言文白异读规律,探讨绍兴方言文白异读的积淀层次,分析绍兴方言文白异读新的发展变化,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语音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方言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固始话的阴阳平异读安华林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处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交通便利。语言上,属北方官话区,但与以开封、郑州为代表的中原官语明显不同。固始话内部存在丰富的变异现象,本文讨论的阴阳平异读就是一种声调变异,它是指同一个字因发...  相似文献   

14.
丹阳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交界,方言中原有的文白异读存在两种形式,但在今实际口语中已发生变化.通过将历史材料与实际语音的对比,可见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为三种状态.一、处于竞争阶段的异读;二、受词汇限制的异读;三、竞争已完成、没有异读.在竞争中最后保留的是文读还是白读,主要与使用范围,以及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关.其语音演变特点反映了汉语方言文白异读演变规律及普通话对该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博 《理论界》2013,(8):148-150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推广多年,但一些异读词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读音分歧,并影响到了人们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表现。为了证实这个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存疑异读词,在社会大众中进行了一项关于读音倾向的问卷调查,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部分词的审定标准的确与大众倾向读音脱节,也不具备继续推广执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南”字进行了溯源和横向研究。从整体上看,本文基本理清了“南”字的历史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与“南”字有关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证明晚近出现的表“蹋”的“踩”本字为“跐(此)”介绍了在义合音不合的情况下本字考释的三种方法《集韵》异读证明法、中古/现代语音非主流对应证明法、上古/现代语音对应证明法。  相似文献   

18.
平仄是近体诗的本质特征,由于古音不同于今音,想要准确无误地划定近体诗的平仄绝非易事,尤其是今读为阴平、阳平声调的古入声字。本文从近体诗的格律入手,找出巧妙判断入声字的一些规律,如利用相间(含相对、相粘)的原则判断入声字、利用"三平调"判断入声字及押平声韵的近体诗首句以外的奇数句末尾为字当为仄声字来判断入声字等。利用这些规律判断入声字时应将一些古今平仄异读的字如听、思、拥、颗、看等除外,以免出错。  相似文献   

19.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他又擅长历史考证之学,所著《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和《皇朝武功纪盛》等,均为时人所推崇。赵翼不仅有诗、史之才,还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古文字入手探讨字象与诗意的关系,提出诗意不仅存在于文学中,也体现在文字形象上,即诗意存在于文字笔画的空间中。本文通过古代论题“诗言志”和“诗以达意”中的“言”与“达”分别偏重时间和空间的区分,对孔子关于“观诗”论述中“观”字字形进行训诂考察,并对王维诗《辛夷乌》中字的象形特点对整首诗的诗意影响等现象做分析,揭示诗意与字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