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哲学系中国哲学为主体,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该所中国哲学学科点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任所长为杨国荣教授,常务副所长为童世骏教授。研究所既以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为重心,同时注重传统的溯源及中外思想的比较研究。从总体上看,中国现代思想的演化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等不同领域,就现代的思想史人物而言,他们往往一身而兼哲学家、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2.
吴国梁 《文史哲》2022,(6):2+169-170
<正>2022年6月27日~7月1日,以“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为主题的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届会议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承办,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协办。本届大会盛况空前,汇集当代全球研究中国哲学的一流学者,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余位哲学学者深入研讨了中国哲学的世界性维度。  相似文献   

3.
欧阳康 《学术界》2005,(5):7-16
对话是哲学的本性。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文化的交往与对话,呼唤着新时期的哲学对话。哲学对话不仅应当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哲学之间展开,也应当在不同哲学分支学科间积极进行。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哲学研究在分化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却也带来了哲学学科的内部隔离和思想藩篱,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更需要有真实平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在当前中国大陆的哲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对话应当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自觉和有效地展开。为此,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努力超越哲学内部的思想隔障,强化哲学作为“爱智慧”的“超越性”本性,注意在哲学观念的层面上加强沟通,以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纽带,在哲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中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开展哲学对话,促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内部整合和形态建构。  相似文献   

4.
思想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思想方法中国思想理论的产生、演进和更新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社会的历史机制中国重要社会变动的历史边程、规律及其对思想体系演进更新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构成、内核和精髓及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创造性阐释中国现阶段的主要思想困惑和社会问题,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在当代“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教育部批准的南开大学“985”二期工程平台、基地建设项目的一项,于2004年12月立项。创新基地依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社科重点基地,围绕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主题,实施历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和方向的大整合,搭建21世纪新型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大平台。“创新基地”自立项以来,工作开展顺利。2005年成立了基地学术指导小组,完成了5项重点项目和43项一般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策划了“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主题刊物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在《南开学报》上开辟了“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笔谈栏目,“中国思想与社会”网站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也全面启动,这些措施都确保了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2年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在海内外已出版专著10余种,发表论文100…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1,(5)
本刊讯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召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全球化日益成为当代文化讨论的核心问题 ,它给文化、文学和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中国文学理论家需要提出自己的独立解答 ,并就此加强与国际文学理论同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为了促进这种交流与对话 ,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和中文系与清华大学外语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等单位合作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8月 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该…  相似文献   

7.
中哲、西哲、马哲之间的对话不能局限于学科层面 ,而应当立足于这几大思想传统在当代的流变及其历史性展开的沟通对话活动。仅仅在传统西方哲学的存在论层面 ,中、西、马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恰恰是在当代背景下 ,西方哲学本身就发生了一场在马克思哲学启动与引导下的存在论转换或生存论转向 ,这一转变的意义就在于敞开中、西、马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并直接有益于激活中国哲学传统的生存论资源 ,推动中国哲学形态的当代转换。当代中国哲学应当借助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哲学走势 ,实现文化自觉并完成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全球对话中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1年 6月 2 5日至 2 7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 ,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全球文化研究所、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等单位协办。来自北美、欧洲、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的 70多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文化、全球化视域中的伦理思考及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省视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一、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王元化教授认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中国文化 ,有一个方法论问题 ,即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 ,理解不能…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了三大思想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思想文化。以何种方法和评价标准来整合这三大思想文化资源,成为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努力探索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正确对待三大思想文化资源的学术范式。“马学为宗、国学为根、西学为鉴”是这一学术范式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两极相联"是马克思对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相接触的譬喻。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于16世纪西传欧洲之后,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回应,中西思想文化发生了实质性的交汇,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形成了两大精神动力,不仅促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形成,而且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中西哲学名异实同,中国哲学原则被纳入并渗透于欧洲形而上学体系和思维形式,尤其是自然神论、有机论哲学、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等范畴之中,影响了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等欧洲主流哲学家。挖掘和研究这一史实不仅有助于还原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文化所作的贡献,也有益于开显当代中西方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哲学界出现了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就是提倡中国哲学(主要是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哲学界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三者的对话如果仅仅停留于观照相互间的同异差别是不够的,其深层的意义是把这三者作为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视野。这就必然涉及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因为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属于西方哲学,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哲学则是传统的中国哲学的延续。于是,当代中国哲学站在三者对话的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把吴文化研究推向系列化、专题化,使吴文化研究进一步为当前无锡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由无锡吴学研究所主办,得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协办的“’96吴文化研讨会”,于4月6—8日在江苏省锡山市吴文化公园举行。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思想史的视野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可喜局面。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景 ,学者们从各自角度提出了许多种建设性的观点 ,比较有代表性的 ,如“实践派”①,强调面向现实中国和人类实践 ,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资源 ,使之成为推动现实社会发展内在的思想力量 ;如“对话派” ,强调通过与西方哲学 ,尤其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交流和对话 ,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现代思想内涵 ;如“文本派” ,强调回到马克思的原始文本 ,对它进行深入解读 ,从而保持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4.
从早期中西思想交往典型案例中可以尝试找寻可供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原则。中国传统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经各个朝代的更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其中,有西方哲学和文化输入中国,也有中国哲学输入外国,渠道与路线大相径庭。"缺乏与补充"原则关涉"中国哲学失调,外来哲学补充"和"道德文化式微,宗教文化补足"两个层面的哲学意义。中国儒、道、佛三教融通后形成的东方哲学与希腊、罗马、希伯来思想融通形成的包含基督教文明的西方哲学的交流渠道、交流方式与交流内容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全面改进,今日中国的哲学发展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与西方哲学对话的问题。如果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传统而彼此之间并不准备互相理解,那么,任何形式的中西哲学的对话与融通恐怕都只能够流于表面。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从理论上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促进精神文明和伦理学学科的建设,本社将于今年五月中旬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地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在旧“汉学”之中。当时的“汉学”,是研究有关中国文献的综合性的学问,其中有经学、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它以“朱子学”为核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在介绍、传播、研究中国文化上做出了一定贡献。“明治维新”以后,旧“汉学”被新兴的现代社会科学——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所代替,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部门。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相似文献   

17.
坂井洋史从巴金研究入手,以安那其主义为出发点,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警惕现代性暴力对人的精神伤害,以期建立与暴力性坚定抗衡的文学史研究主体,进而奠定中日知识分子对话基础,促进中日文化与文学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8.
臧峰宇 《学术月刊》2012,(12):46-51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思路具有学术深度和现实力度,这种思路为政治哲学的现实阐释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呈现出中国日常生活的历史事实。离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无从谈起;忽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展开只能是一厢情愿。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文化语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政治哲学的学术阐释中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于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中深化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题,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主义与当代中国小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清华 《齐鲁学刊》2003,(2):119-127
解构主义虽兴盛于当代欧美学界 ,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与道家哲学以及禅宗思想中却有着丰厚的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亦有着原发的方法与理念。因此 ,当代中国文学的解构主义运动中有着多个思想资源。当代最早的在语言层面上的解构主义意识 ,可以从王蒙发表在 1 980年的一篇小说《蝴蝶》中得到阐解印证。先锋小说中解构主义的表现有暴露虚构、暴力切碎、文本并置等。历史叙事中的解构主义同时也表现了当代意识形态的变构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稿】新时期的哲学成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陈先达(1.9)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外国哲学研究及其发展前景王晓朝(2.7)中国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25年历程之概观赖功欧(3.7)我国民法学研究25年回眸刘新熙(4.7)我国民俗学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及思考——以高校为主要考察对象万建中(5.7)高风亮节砥柱中流——陈云在“文革”与拨乱反正中尹世洪何友良吴晓荣(6.7)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学典(6.15)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与未来走向余悦(7.7)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