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锦斐 《人才开发》2011,(10):61-62
在农村,人们习惯把身怀一技之长的农民称为“田秀才”、“土专家”。其实他们早已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号——“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于农村、发展于农村、服务于农村,他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较大的领头带动作用。目前,无锡市一项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抽样调查结果正式出炉,显示了无锡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及分类型的农村实用人才比例等大量人才队伍情况。  相似文献   

2.
朱海涛 《人才开发》2005,(12):49-49
乡土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催化剂”,是农民致富路上的引路人。由于他们身居农村、贴近农村、贴近农事,尽管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探讨出有效的技术措施。他们活跃在农村这片土地上“,知农、爱农”“、知技、传技”,成为群众欢迎的“土专家”、“田秀才”。因此,目前在部分乡村还缺乏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少数农民生产仍是沿袭传统模式,措施不力,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把乡土人才作为资源开发新的增长点,构建好科学合理的机制,开发和利用好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真正的“香”起来,将会使农村出现“培养一…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农村“法律明白人”是有法治信仰、法律知识、能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的村民,并且依托其天然的地缘因素和乡土情怀,是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的重要“生力军”。但从目前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的实践来看,“法律明白人”培养依然存在培养效果不明显、培养范围有限以及参与法治实践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保障乡村“三治”融合治理的有效实施,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扩大培养范围、加强培训力量、完善参与法治实践的配套机制是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把打造农村实用型党员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农村党员、干部能力培训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明确农村实用型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组织部门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回顾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仅仅靠“实业型”村支书  相似文献   

5.
▲推行村务“六公开”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共南召县委员会自1995年9月以来,南召县在农村全面推行了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农民负担、宅基地审批、电费收缴、粮油征购奖售物资和救济款物发放“六公开”办事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  相似文献   

6.
环球扫描     
《人才开发》2006,(4):62-63
海外媒体关注“两会”: 德国媒体:投资重心转到农村德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会议的重点就是温总理提出的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大计划。通过补贴、免费义务教育和新建道路,这个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计划将解决城乡之间的巨大收入差距的问题。温家宝说,今年北京将花费3400亿改善农村状况。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纪野说:“过去、10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  相似文献   

7.
依法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农村科普“文化墙”建设是农村社会科学普及的新路径之一。农村科普“文化墙”在宣传依法治国、弘扬历史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倡导精神文明,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上独具特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群众的言行,喜闻乐见的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方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8.
人事工作如何为“三农”服务杜玉玺,邵家平,刘万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加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人事部门应加大为“三农”服务的力度,积极探索人事工作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新途径。一、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为“三农”提供人才保障建好人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经济能人”和“冒尖户主”担任乡、村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情况.形成了一种被有些人称之为“富而为官”的现象。据调查,某县的763个行政村中,“富而为官”者超过250人,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县里评出的20名“十优”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就有11人属于村里的“富人”;某省某市有20%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是私营企业主;某省某县有62%的村的村干部是“富而为官”。类似的情况,在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乡土人才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林州市结合乡土民情,围绕“农村—农业—农民”这条主线,全力实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程,基本形成了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的,以培训实用技术为手段,与农村致富紧密结合的乡土人才开发机制,有力促进了林州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不断涌现,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流失,出现“3个农民年龄加起来200岁”,种地“断代”现象。本文将从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加以分析,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广大农村的经济结构和各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而农村教育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要的一件大事。”“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广大青年干部、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纷纷作为科技下派干部深入农村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破解“三农”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令人敬佩。但笔者需要指出的是,要在农村真正服务好农民群众,达到增长农民才干、增强农  相似文献   

14.
本刊将此通讯刊发,是为了使读者多了解一些农村改革等情况。虽反映的是前两年的情况,现在已有不少变化,但农村问题依然存在,还需大力推进。“三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柱,改革开放切不可忽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篇通讯的作者江鲲池同志来自农村,又持续从事农村工作半个多世纪,至今夙兴夜寐,从事农村问题的调查研究;他又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写了大量的“三农”报道,本刊常有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0年来,引智基地成为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农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的“播种机”,而今,基地更要成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三十多年前,人民领袖毛泽东一声 号召,使千千万万过惯城市生活的知识青年,在对人生的曲折和对农村的艰苦生活环境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农村,立志扎根农村,决心成为有知识的农村青年。他们以队为家,开山挖地,与农民打成一片,对农村的基础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实际证明,“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的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同时,却给国家造成更多的无法估量的人才损失、经济损失,使许多下乡青年留下终生遗憾。 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改革步伐的加大,传统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低产出高就业”…  相似文献   

17.
衡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不应是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而应是坚持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掌握贫困实情、讲求脱贫实效.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其要义是健全“建档立卡”管理制度,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创新理念.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脱贫攻坚的大战役,是对执政能力的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我们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为要求.以实施“六一个百”工程(培养百名新型村官、百名农村土专家、百名返乡创业明星、百名优秀乡村教师、百名优秀乡村医生,建设百所“留守孩子”家园)为引擎.以统筹互动、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为手段,大力培养和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以来,如何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发挥作用。留在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的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机制卓有成效,一批大学生“村官”真正在农村扎根,成为富民领头羊。其中,河南省淇县在这方面成绩突出。近日,笔者深入淇县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自2002年以来,淇县围绕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按照“高标准选人、严要求育人、以创业立身、凭工作树威、  相似文献   

20.
“我希望农村的孩子即使在农村也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水平,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继续努力。”这是4月12日,平松先生在接受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颁发的“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奖牌时说的。他说,他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日友好、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