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二次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上,周谷城谈洋务运动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说: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洋务运动也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何谓世界现代化运动?就是由某一个国家从发展科学技术开始,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也有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很值得商榷。由洋务运动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似乎由物质层面经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转化,由此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其实不然,因为这一过程大体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这一历史课题的不断深化过程。虽说这一过程与现代化进程有一致之处,但它不是现代化进程本身。现代化进程意味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新的社会运行机制或社会…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起,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它长期以来就是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洋务运动的讨论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今年夏秋之际,我国学术界将在兰州召开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在这次盛会的前夕,我们特选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虞和平同志的这篇文章,以使有兴趣者得以了解去年国内的研究动态,把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春兰 《南方论刊》2006,(11):57-58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国在类似的历史命运下做出的相同选择,但却获得了大相径庭的改革后果,本文分析了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历史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差异,以期探讨中日两国现代化启动成败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开放”,如同其它社会变革一样,它必然伴随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而这离不开具体载体——新表达机制的生产,即文化产业的支撑.近代中国文化产业因洋务运动的需求而发生.最初以“舶来品”形态出现的近代文化产业也从洋务运动中寻求到合法政治身份及构建产业体系的支持力量,并最终依靠本土人才的成长实现了产业的本土化转向,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文化产业的本土化过程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图景自一开始便被置入“东、西方”的地理背景中,从而使之具有革新的性质,但却没有产生革命性效果,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发生的持续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史家大都认为它只是造船造炮之类器物层面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是不是仅为器物层面的革新?有没有内在的合理因素支撑着洋务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洋务运动在深层的精神层面的历史价值何在?剖析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认识,是回答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近年来发掘出《李鸿章全集》佚文——李鸿章为《格物入门七种》等五种中译西书所作的序言,这些序言揭示了李鸿章确实研读过西学书籍,并且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致力于引进西学,是洋务运动第一次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正是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换所必备的。  相似文献   

7.
游魂何处归──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洋务运动至1949年)俞可平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唯其是整体性的变迁,所以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现代化作出界定。从知识分子与现代化的关系看,现代化过程就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林则徐的政治思想、洋务运动思潮、洪仁王干新政思想、新教传教团的教义。  相似文献   

9.
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实业教育,拉开了中国职业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序幕。中国职业教育早期现代化,主要包括体制制度化、学科专业化、办学力量大众化、学术思想多元化及发展模式本土化等几个方面。中国职业教育早期现代化既有黄金时期,也有低迷阶段,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对当今的职业教育现代化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复与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比较俞祖华(烟台师院历史系)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几代人付出艰巨努力的长期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从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开始,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为止,就需要整整两个世纪的时间。当我们迈向现代化新的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德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道德的现代化,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未竟事业,又是当代改革事业的逻辑展开,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逐步深入而凸现出来的时代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基调。从洋务运动,到戍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再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坎坷历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可谓筚路蓝萎、命运多舛。中国道德的现代化就更是举步维艰、令人惋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如整饬海防,建制造局,设厂造船,筹建海军,等等。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历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这两次反侵略战争,就是对洋务运动“自强”目的的检验。其中,尤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关系至大,它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因此,从甲午战争来考察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应该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末年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之思考田晓红自19世纪后期以来,近代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变革运动。本文试图就清末新政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它在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它对中国现代化改革可能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洋务官僚们历经35年创办的洋务运动虽然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央权威的衰落对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三次变革与中国现代化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清三次变革与中国现代化的产生陈向阳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清代晚期。晚清先后发生了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时间先后相继,范围逐步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在三次变革的推动下,中国的现代化从初步产生到逐步扩大和深化以至全面铺开。一...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政治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社会全面现代化的保证.回顾从洋务运动开始近15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对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影响,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而这一难题又是和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最优模式的误会、方法的错用、社会稳定的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公民文化知识程度的低下等因素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7.
也谈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刘长林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发展的反动运动?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把洋务运动纳入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之中,洋务运动在本质上是逆近代中国的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运动。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请贤达教正。一...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挑战。办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先进的中国人曾经进行了艰难的探索。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上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90年代的戊戍维新运动和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则是在理论和制度层面探索中国的现代化;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人们开始在思想文化层面,特别是在国民素质的建构方面,进一步探讨中国的现代化,由此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较早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探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梁启超。从此以后,人们开始自觉探讨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建构,从梁启超的新民说,到鲁迅改…  相似文献   

19.
夏东元、刘学照所撰《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一文,在述评洋务运动兴起原因和目的时,提到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日:“洋务运动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它“是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罪恶产物。”一曰:“洋务运动是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发生”的,“封建主义衰败和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向,才是洋务运动产生的基本原因”。它“不是中国封建势力与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在新中国建立5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成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加速现代化的实现,是很有意义的。一、中国现代化的简要历程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几经坎坷。有的学者称之为“九死一生”。其开端,有的认为是鸦片战争,有的认为是19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从那时到现在,有的学者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认为新中国建立以前是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主动现代化的阶段。①有的著作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认为1949年以前是艰难的百年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