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充的《论衡》一书,虽然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无神论作品,但对《周易》术数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易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王充《论衡》中,"气寿篇"、"命义篇"、"无形篇"、"初禀篇"等都论述了命,并且论述了人的命和"禀气"有关,为古代人们探讨自身规律的"推命术"奠定了基础。另外,《论衡》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当时的"相术"说,其"诘术篇"丰富了当时的"风水说"。  相似文献   

2.
诗读懂了没     
<正>曾经有这样一则冷笑话:当前,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作品最不值钱,所以诗人成不了家,不能像小说家、散文家或戏剧家那样称为诗歌家,而只能称为诗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曾在《诗人》这篇文章中写道:有人说:“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这话不错……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岭东日报》刊登了数十首(篇)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曾收录在《丘逢甲集》中,亦未被人们所发现。整理这部分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研究岭东同文学堂时期丘逢甲思想不可或缺的文献史料。  相似文献   

4.
旅美台湾著名作家聂华苓主编的《台湾中短篇小说选》精选了77篇台湾现代中短篇小说,其中,她自己的作品只选了一篇——《一捻红》,可见《一捻红》这篇作品在作家自己的心目中占什么样的位置。这篇小说的题材、主题、人物,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都不是属于那种强刺激的爆炸性作品。但是,它夺魁了。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聂华苓是一位严肃的作家,这篇小说属于纯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必须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来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不能不承认成功的关键在于作品进入了内心世界的审美层次,增强了作品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表现的深刻性。如果也用“爆炸”这个词汇的话,那就是它爆炸在人的心灵深处,爆炸的声音不大,但震率很高,使人心灵震颤。  相似文献   

5.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6.
《颓败线的颤动》作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其内容在整个《野草》中似乎并不是最晦涩的,但人们对这部作品意义的解释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周作人夫妇恩将仇报的悲怨;一种观点认为是表现了诗人对某些背恩负义青年的义愤;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诗人展现了旧中国妇女的生活苦难,表现了诗人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和热情关怀。基于接受者应具有的对作品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由男性、女性构成的。在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包括生育和教养)和精神生产(包括文学艺术作品的生产)中,男女都是强大的、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对前者,从古至今没有人敢否认。对后者,一般人们也承认,但对于妇女也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这个命题,是不够重视的。至少中国的情况是这样。就拿文学创作这一门类来说,中国古代能诗会文的女性当不在少数,可作品留下来的有多少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除了女作者自身的原因(如唐孟昌期妻孙氏善诗,一日以为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稿)外,应该说与人们长期对女性创作不重视是有关的。在文学批评专著中,《文心雕龙》不论女作家的作品,《诗品》论及者仅有四位。在重要文学作品选本中,《文选》选诗文七百余篇,女性作品仅收两篇。《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不录女性作品一篇。这种情况在解放后仍未改变。比如“选诗一千首,希望能基本上体现中国古典诗歌优秀成就”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所选有名氏女作者仅蔡琰、李清照、秋瑾三人。“选文曾拟力求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同志早期的代表作《凤凰涅檠》,是一首富有象征意义的优秀诗篇,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刻划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过去,人们对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见仁见智各说不一。本文不嫌浅陋,亦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凤凰、火 诗人明确地说过:“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郭沫若;《创造十年》)又说:“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有的同志以诗人的这两句话为依据认为:“凤凰的自焚象征着旧中国的死灭”,凤凰的更生“象征祖国的新生”。[一九五九年吉林大学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以后不少人袭用这一观点,或说凤凰“象征我们可爱的祖国”(谢本良:《在烈火中新生》,刊《江西文艺》一九七八年第五期),或说“诗人歌颂的凤凰是祖国和民族的象征”(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9.
张华《情诗》语义说略孙伯涵西晋诗人张华所创作的《情诗》五首,在当时诗坛是著名的诗篇。《文选》共载张华诗六首,《情诗》就占了两首①。按照萧统“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②的选裁标准,《情诗》入选,自属理所当然。不过,在钟嵘眼里,张华不是一流的诗人。《诗品...  相似文献   

10.
文艺贵在创新,必须创新.有创新,才有艺术生命力.内容、形式都毫无新意的作品,是没有艺术生命的;常常是完成之日就是死亡之时.唐人韩愈说:"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已故的当代著名农民诗人王老九说."创作,创作,就是要创造新的,旁人说过的话,你再说就没有味气了."(《谈谈我的创作和生活》)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是他们各自从创作实践中得到的、合乎文艺的特殊规律的体会.然而,在"四害"横行的那些年头,艺术上的创新成了一种大罪过,不但不准创新,甚至连创新两个字都不能提.  相似文献   

11.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毛诗、周南、关雕》是列入《诗》三百零五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诗》的这样编次司马迁曾说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但这篇诗古今学者对它的认识特别纷歧。有位著名的学者概括地说:“《关雄》是恋爱或婚礼之歌,但它的钦定解释却是后妃之德的礼赞。”并且指出称述“后妃之德”的是“御用文人”。这个见解是有代表性的,可引两例明之。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说:“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  相似文献   

12.
近两三年来,一个被称之为“’70后诗人”的诗人群落出现在诗坛。在“第三代诗人”和“90年代诗歌”雄居诗坛十余年之后,这一在历史夹缝中艰难生长的新的诗人群落,开始受到了读者的注意。就我搜集的刊物和诗选来看,其作品主要集中在《偏移》、《诗歌与人》和诗选《时间的钻石之歌———中国新锐诗人诗选》(2000·8)、《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2000·8)、《’70后诗人诗选》(2001·6)等中。另外,《小杂志》、《诗》、《第三者说》等刊也载有他们的部分作品。由于视线所限,有些刊物可能会有所遗漏或被忽视,但…  相似文献   

13.
谈诗片段     
正一、《他们》《他们》的创办是因为诗歌需要传播、交流。那时候我们都在黑暗中写作多年,作品已经相当成熟,但没有多少公开刊物敢发表我们的作品。《他们》诗人都是"为人生"的诗人,灰色的诗人(世界并非只有光明与黑暗,还有更广大的灰色部分),重视语言作为诗的根本的诗人。但那个时代,对这样的写作噤若寒蝉。如果你表达政治,人们会明白。朦胧诗表达了政治的另一面,即没有被拒绝,且曾经作为思想解放的旗帜在公开刊物走红一时。你表达日常生活、生命、存在,人们反倒无法理解。那是全面反生活、崇尚虚  相似文献   

14.
答马似丧其耦《释文》:"耦本亦作偶,"《文选.北山移文》,卢湛《赠刘琨诗》注,《一切经音义》二八又八八,《衍义手抄》一五,《御览》七一○,《玉篇》人部,引并作偶.《释文》引司焉曰:"耦,身也,身与神为耦."《疏》曰:"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耦也,……离形去智,答马堕体,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故若丧其匹耦也".俞樾曰:"'丧其耦'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奇也,神奇于身故谓身为寓."案偶像之偶,本即寓字.《汉书·郊祀志》"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卡尔·桑伯格的国际影响孟宪忠美国著名作家卡尔·桑伯格(CarlSandburg,1878—1967)是著名的文学大师,他既是诗人,又是散文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十一部诗集,两部共六卷本的《林肯传》和浓缩而成的一卷本的《林肯传》,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6.
王海荣 《新天地》2011,(10):57-58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战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九歌》中的《河伯》与《山鬼》,表面上各自独立,两不相涉。拙稿将通过对原文的剖析,探讨两篇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 《河伯》篇有两个人物,一是河伯,一是“美人”。“美人”是谁,流行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诗人自我,一种认为是河伯的恋人。恋人说中又有洛水女神和不能确指为谁两种。 “诗人自我”说难以成立。第一,按照这一说法,本篇的内容是“抒写诗人偕同河伯漫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7,(11):54-56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在其著名的作品《德古拉伯爵》中,揭开了吸血鬼世界的内幕,罗马尼亚也因吸血鬼的故事而名声在外。尽管吸血鬼仅仅只是传说,但许多罗马尼亚人却深信吸血鬼的存在,并极为畏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录音]第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落幕,大悟3件作品获奖[导语]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大悟县3件作品获一等奖。该县礼山中学七年级学生高昂以《快乐的诞生》荣获初中组一等奖,是湖北省14名获奖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