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老残游记》中的人称代词、名词与动词的回指对比,分析出英语和汉语的回指特色:汉语的零回指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英语则倾向于代词回指;汉语多重复,而英语则多省略与替代。针对这种差异,在英汉翻译中,译者需要平衡显化与隐化手法的使用,从而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英语的复句型、紧缩型谚语作为短语篇,在衔接方面呈现许多相同之处,如重视词汇衔接和语序,都很少使用省略。也有不同之处,汉语在重复、标点、语序和韵律上均比英语多,但几乎不用指代和连接;而英语较多使用连接。汉英谚语的这些异同,有些符合汉英语言的普遍情况,有些则仅限于谚语本身。  相似文献   

3.
Halliday & Hasan(1976)指出语篇中的名词重复具有照应功能,但他们并没有进一步区分名词重复和代词照应的应用情景.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英语尽量避免重复,汉语较常使用重复.文章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衔接理论对英汉语篇中的各类名词重复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名词重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汉语常用重复体现在具有照应功能的抽象名词、泛指名词、述题中的非焦点实称名词和具有替代功能的实称名词等方面,英语中有些名词重复现象则是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重整体、英语重个体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为:连接手段的使用不同,汉语遵循时序律而英语则不然;逻辑关系及信息重心的排列顺序不同;时空及“大小”概念排序有异;汉语名词的命名有领属感而英语则重名词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英汉文本为素材,分析了英汉主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主语缺省的频率远远高于英语,其缺省主要表现在语境省略、流水型省略、模糊型省略和句法空位;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无灵主语;汉语无灵主语的使用受到其谓词的制约,汉语的无灵主语一般与无灵谓词搭配;无灵主语使用主要是实现修辞和客观的效果。因此,复杂多样化的汉语主语选择更为自由,话题较为突显;而英语中谓语动词的形式则取决于施事的主语。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定语从句展开描写和解释,但解释定语从句连接词所采取的循环论证策略和汉语相应称谓的缺位加重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理解难度。信息输出时,汉语学生或者回避使用定语从句,或者由于错误使用关系代词而导致句子结构出现问题。从语言分析系统的语形角度看,定语从句是英语避免重复的实用手段。避免重复一方面是理解定语从句的关键启发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输出中选择定语从句的重要参照。从避免重复角度分析定语从句对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提高母语是汉语的大学生始于理解而终于表达的英语能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讨论了空主语和虚主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非对称分布,发现在汉语中能够占据主语位置的成分更为丰富,而英语则相对较为贫乏;汉语中主语位置上的句法成分更容易受到非句法因素促使的语用操作;汉语中存在双主语现象,而英语没有;英语中的句子的封闭性要比汉语好;虚主语的存在使得英语可以避免"头重脚轻",而汉语则是因为没有虚主语而没有类似的把原来占据主语位置的重成分搬移到句末位置的句法操作。  相似文献   

8.
母语为汉语者使用汉语时常常前置状语从句 ,而母语为英语者使用英语时往往后置状语从句。针对不同状语从句与其主句的相对位置及状语从句连词的使用 ,本文分析了英语对汉语、汉语对汉英中介语在学术讲座中的跨语言影响 ,以及状语从句的位置与语篇功能的关系。分析的语料包括三名中国留美博士生所做的汉、英学术讲座。分析结果显示汉语的从 主、英语的主 从原句型建构分别对汉英中介语、汉语的使用产生影响。在状语从句的使用上汉英中介语更接近汉语 ,而汉语则显得“英化”。在状语连词的使用上 ,汉语的双连词在汉英中介语中有明显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9.
英语强调通过换词来实现语篇衔接以尽量避免重复,而重复却是汉语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翻译汉语重复结构时,应尊重英语的表达习惯,除少数出于修辞或文体需要而在英译过程中仍以重复的形式予以保留外,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换词手段使英译文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反义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在句中都可以充当定语和补语,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反义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等成份,而英语反义形容词则不可;汉语反义形容词有叠合形式,但英语反义形容词用"级"表示;另外,英汉语反义形容词作同样成分时也有一定的使用差异.因此,研究其语法功能对比,对英汉语对比研究和第二外语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在数量表达方式上既有差异又有相似之处,英语中集体量词表达方式较为丰富,而汉语中则有着诸多的个体量词表达方式;两种语言均借助于名量词和动量词进行数量表达,而且名量词表达方式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动量词表达方式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2.
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里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里的被动语态。在英语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 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英语的被动句源于主系表结构,而汉语被动语态则是为避免歧义、使意义表达更加清楚而 出现。英汉语言的被动句在构成形式、使用范围以及内涵意义上都有相当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中虽共有名词重叠,却在诸方面不同。文章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汉英名词重叠现象,汉语构词多以完全重叠为主而英语则以部分重叠为主,汉语不使用任何连接手段而英语多使用连字符连接。通过对汉英名词重叠的重新分类,从构词手段、构词形式、构词方法和构词位置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探求隐匿于现象背后的本质差异。汉语名词重叠具有块状、伸缩和可逆的空间性特点,而英语名词重叠具有勾连、粘连和不可逆的线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汉前指现象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围城》及其英译文中前指现象的比较分析,发现英语较多使用代词,起前指作用,而汉语则较多使用零词语,起前指作用;而进一步得出不能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研究割裂开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英汉演说辞的节奏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呈现。英语的演说轻音重音、元音辅音交错分布,头韵反复出现;汉语则通过平仄交错、音节控制形成节拍音顿。英汉都通过变换句式、使用排比结构来构建节奏。但英语排比则包孕式地不断延伸,形成层次分明的节奏群;汉语则用单字词、双字词、四字成语来凸显节奏的变化。英语的节奏呈环扣式,多层面呈枝丫状拓展,正好与英语段落的发展规律吻合;汉语的节奏呈并列式,铺展性地延伸,相互之间互不从属,互不包孕,正好与汉语段落的发展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6.
英汉演说辞的节奏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呈现。英语的演说轻音重音、元音辅音交错分布,头韵反复出现;汉语则通过平仄交错、音节控制形成节拍音顿。英汉都通过变换句式、使用排比结构来构建节奏。但英语排比则包孕式地不断延伸,形成层次分明的节奏群;汉语则用单字词、双字词、四字成语来凸显节奏的变化。英语的节奏呈环扣式,多层面呈枝丫状拓展,正好与英语段落的发展规律吻合;汉语的节奏呈并列式,铺展性地延伸,相互之间互不从属,互不包孕,正好与汉语段落的发展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汉英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且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汉英称谓语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 ,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 ,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 ,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 ,且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陕北人学习英语的障碍主要在语音方面。汉语的辅音音位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 ,而英语辅音则有清浊之分 ;汉语的辅音除了 [n] [ ]之外 ,只能出现在音节首 ,而英语辅音除了 [ ]之外 ,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 ,也可以出现在音节尾 ;汉语的辅音音位没有组合现象 ,而英语的辅音组合可以多达三、四个。因此 ,英语辅音的清浊音、辅音音位以及音位组合都是陕北人学习英语语音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词汇上下义关系异同的多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学的上下义关系涉及逻辑学上的内涵与外延。上下义词语的选择常态是选用“基本层次词”,而其非常态分3种情况:刻意使用下义词,凸出词的内涵;刻意使用上义词,旨在企贴切,避重复,求讳饰和迁就汉语双音节的结构特征;汉语有刻意反逻辑并置的倾向。汉语和英语在如上3种语用方面有异有同,其根源是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