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冬季小语     
冬天.是一个幽静安宁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孕育生命和希望的季节,冬天,浓缩了一春一夏的欢乐与热情,冬天,深藏着春夏秋冬的真情实意。冬天,给人以优雅,以恬静,让人感悟到它圣洁又亲切。走进冬天的怀抱,需要有与寒风暴雪搏斗的勇气和信心。冬天没有百花争艳的烂漫,也没有莺歌燕舞的活泼,面对冬天,需要勇往直前不懈搏击!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相似文献   

2.
长寿,实际上只表示年龄。而我们希望的是长寿又健康。这可以达到。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健康的涵义也有了新认识。过去把没有病、身体不衰弱便看作是健康。现在则不同,要躯体、精神心理、社会生活处于完美状态,才能叫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人们默默进入到一个消沉的气氛中——圈子收缩、消费收缩、活动收缩、生活开始显得很单调,职场上充满着隐隐的焦虑。北京易普斯咨询公司高级顾问段兆德说,受大环境影响,一些职员的行为表现为:1.低落、没有信心、不积极;2.情绪波动大,高兴和低落交替;3.怕一个人呆着,共处时又过激;4.很爱吃、爱消费、极端追求快感。有些还会做些离奇出格的举动,而严重的则可能发展为自伤、自杀。这种恐慌心理是职场普遍的安全感低的反映,但它不仅没用反而有害,不加克制的恐慌,会直接导致你所不希望见到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价值     
价值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在《上帝没有轻看卑微》的一文中,上帝都没有轻看卑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轻看卑微而看重高贵呢?谁都知道,金子的价格昂贵,穷人得到它可变富,富人拥有它更潇洒;懒惰的人得到它无忧无虑,勤奋的人拥有它更精神!它是多么诱人,谁能不喜爱它?可泥土呢?是平凡的,是不起眼的。卑微得谁都熟视无睹,普通的谁都不想多瞧一瞧,可就是这毫不起眼的泥土,却能培育出新的生命,生命就会毫无止境的繁衍下去,我认为它是无价的金子。而金子虽昂贵,却永远培育不出生命。生活中的一些人总想像金子一样灿烂辉煌,却又总嫌自己出身平凡…  相似文献   

5.
长寿,实际上只表示年龄。而我们希望的是长寿又健康。这可以达到。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健康的涵义也有了新认识。过去把没有病、身体不衰弱便看作是健康。现在则不同,要躯体、精神心理、社会生活处于完美状态,才能叫身体健康。 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过去人们寿命的提高,是由于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应用各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做个有心人,将一年中的大小节日、纪念日统计一下,我们会发现,特别的日子真多!我们常常在不平凡的日子中度过,然而除了在电视、报刊中了解到一些与之相关的信息外,我们的生活却并不因这些日子的到来而格外鲜活生  相似文献   

7.
人人渴求幸福,但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幸福百态,滋味自知"。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用小人物的人生、平凡的故事开掘人生的大道理,它很好地解答了社会转型期人们迫切关注而又不断追问的普遍问题: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断爱近涅槃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吃过年夜饭,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找一本书看,不知道为什么随手拿起一本佛经,读到了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其中有一段讲到“渴爱”的,竟与过年的心情冥然相合。它说渴爱有三,一是欲爱,是感官享受的渴求;二是有爱,是生与存的渴求;三是无有爱,是不再存在的渴求。我觉得二十岁以前过年是前两者,二十岁以后是第三者。  相似文献   

9.
曲彦斌著的《中国民间秘密语》一书,给人以神秘和美妙的感觉。它所以会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是因为一方面它是在“中华本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东西;另一方面人们又不太熟悉,不太了解它。秘密语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专指以回避本群体、集团之外的人们知晓的”话语。同样一种语言符号,为什么有的人能懂,有的人却不懂呢?这便给人们带来了神秘感和美妙感。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今年也注定是令人关注的一年,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管理领域都注定了它的不平常。远未结束的经济危机,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人力资源,要不要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臀理方而思考些什么?我们现在和将来即将或已经丽临的新问题是什么?又需要我们如何积极应对?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渴求选准思维的“点”所谓思维的“点”,就是通过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思维的目标。要学生思维,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思维的目标发生喜好的情趣。如果学生对思维目标产生了强烈渴求愿望,他们便有了定向追踪目标的心理基础。以往教学中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往往总爱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没有把结论作为学生思维推究的目标。因此,学生对教者所给的结论只能获得“是什么”这样的抽象判断。而懒于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探求“为什么”、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了教者灌输“死”知识的容器,而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雅典昔日的繁荣,我们便想到它强大的海军;而一谈起雅典的这支海军,我们又不得不赞誉它的奠基者特米斯托克列斯。他对于雅典海军的意义如此重要,以致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必须承认,没有他,雅典就谈不上有真正的海军。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革命与未来社会──评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评介杨彦钧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则给人以如释重负之感,电力技术又闪现出新的希望之光;而神秘的世界之门刚刚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相继扣开,令...  相似文献   

14.
科学领域里所讨论的对象是手段,而目的的境界则超越科学,这叫做智慧。只要在文化结构里,在人们的意识里,科学与智慧并没有调和一致,科学的实际应用并没有严格服从正确的道德意志和人生的真正目的,我们就不可能确信明日世界里的和平、自由与尊严。资本主义的文化使个人开始能获得对物质自然的巨大征服。然而,这时代的人既没有“本体现”的思想,也没有“热情”。目前危机中最骇人的征候是,我们对于自己保卫的价值所依据的原则失去信仰和信心。在“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严重幻灭和反人道主义的罪恶经验之后,这世界需要的是一种新的人道主义,“神为中心的”或完整的人道主义。我们文明的一般异教化的结果使人把希望只寄托在武力和仇恨上,可是从完整的人道主义看来,只有被爱所鼓舞的政治理想才能指导社会起死回生的工作。人都具有人之为人的尊严,这尊严是社会利益的前提,是社会为其自身起见必须尊重的;每个人都享有一定基本权利和承担一定基本义务;而阶级偏见和种族歧视却成为对人性、对人的尊严的侮辱,也成为对和平的根深蒂固的威胁。正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处在生死关头,我们就被逼得要重新发见一个为之而生并为之而死的信仰。我们祖先寻求一个一生奉行的信仰是对人的信仰,可是[现在〕我们失去了对人的信仰。如果对人的信仰是建立在超人的信仰上,它就会再生,对人的信仰是被对上帝的信仰救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个简单平凡的大男孩,喜欢五月天,喜欢看《灌篮高手》,喜欢旅行。但是他又有些不平凡,高三那年,他为了“去别的地方看看”而决定出国,几乎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准备;从小理科成绩优异,却走上了写作的道路;2011年走红于网络,个人日志累计浏览量达到千万人次,不久便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想太多》,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爱读游记,因为它能勾起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引起我们对美景的体味。我们都曾有过远足。春日踏青,秋令郊游,登山临水,惬意非常。可是,当我们着笔来描绘河山之美时,终不免笔下枯涩,景象凝滞。然而,我们一读《焦山游记》,便生美感;再读此文,颇受感染;再三读之,更觉有味。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似有似无,无在难以言传,有在潜心意会。  相似文献   

17.
正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我相信大家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的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太多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系;有人认为,上名牌  相似文献   

18.
我珍重文学,因为它对人类经验的探索、再创造和寻求其意义有它自己特殊的方式。好的文学作品强调世界的“庄严磅礴”,强调人类内心生活,即那种特殊的、各别的生活的重要性。文学既在时间里面,又在时间外面。如果它在时间和地点上生了根,并且想象得很精辟,它便会超越某一时间和地点而谈到我们共同的人性;它会变得是有普遍性的。诚然,文学是“为了乐趣”——从认识中,从探索和整理中,从增加理解、发现新的和前所未觉察的关系中,以及从艺术成就中,得到乐趣。我认为就某种意义讲,文学确是“游戏”——严肃的、聚精会神的游戏,不过这种作品却是索然无味的枝蔓。它们并不探索;它们的形式既没有意义,也不反映什么。这便是我不喜欢王尔德的大部分作品的缘故。我同意布拉克穆尔的话,他说,只要我们以自己的讽刺去弥补二三流作品的缺陷,还是可以从这类作品里学到点东西。你自己去加盐吧。文学在道德上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指文学对我们对待经验时的心情的影响。它经常很含蓄地引着我们既保持敏感和机警,又扩展我们的人性。文学是“对生活的批评”,而这种批评自身也必须接受评判。只有我们首先搁起自己的意志,只有按文学本身那样去看它,伤佛它是一个创造出来的自主的物体,并且由它以它自己的式来作用,那样我们才可以理解这种批评,并对它作出自己的评判。  相似文献   

19.
在《最慢的是活着》的作品中,乔叶通过对琐碎的现实生活的质朴还原,向读者展现了“我”的祖母王兰英平凡而真实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作品对“母性”进行了有意识的言说,内蕴于作品深处的母亲原型得以在时光背后被挖掘出来,而以此为基点所延展出的对“活着”这件事的冷静观察与深刻思考则成为作品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长篇巨著,十几年来依然 魅力不减,而且越来越受读 者 的喜爱,可见在平实的文字下必然有不平凡的力量。作品贴近生活,有很强的现实感;始终 洋 溢昂扬的奋斗精神给人们无限的信心与希望;浓浓的深情震撼人心……就是这些不平凡的力 量造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激励了千千万万处于逆境中的读者,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 续温暖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