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大学生失业保险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失业保险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绝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购买意愿,但对保费及保险给付金持观望态度.从供给看,目前政府推行的大学生"低保"制度既有失公平性,又缺乏激励性,而商业保险的供给又不具可行性.基于失业保险的供求特征,提出了中国大学生失业保险的供给模式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就业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状表明,失业保险制度升级为就业保险制度,能有效克服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有余、促进就业不足,失业保险制度难以与就业促进等无缝对接问题。就业保险制度尝试用保险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具有保险覆盖的范围更广,失业给付的附加条件增多,政府出资的范围明确,追求财务独立,整合政府就业促进部门及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能等特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有不足,需要以就业保险的制度优势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通过逐步扩大覆盖面,完善保险费率与保险待遇制度,加强就业促进和就业预防功能,提高失业保险的管理成效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的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险需求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学意义的保险需求是指保险的有效需求,衡量保险需求的指标主要为保费收入。本文从影响保险需求的变量入手,使用我国保险业恢复以来的历史数据,分别建立描述总保费收入、财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与GDP、加权个人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实变量及市场模式、产品创新等虚拟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对我国未来五年的保费收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应实行以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改革,逐步形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范围覆盖全部职工、费用三方合理负担、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经典的中位选民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全国“十县百村”新农村建设调查的1 981户农户数据,运用有序logit计量模型,对农户公共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对农业生产设施、农村道路和社会保障的需求偏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的公共品需求具有明显的收入效应;其次,农户对农业生产设施和社会保障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价格效应;另外,其他个人特征和村庄特征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户公共品需求。  相似文献   

6.
原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司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有34.3%的农民工雇员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本文将农民工是否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做为被解释变量,农民工个人特征与就业特征做为解释变量,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农民工是否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主要取决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年限、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月工资收入和就业地域,另外性别对其有一定影响,且女性农民工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概率比男性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在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的资金障碍问题,系统分析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三个核心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的资金分担现状与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足的尴尬局面,探讨了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基金中的角色定位,提出在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方式上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征收社会保障税、征收国家土地地租的方法,以解决其来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是指:一个外来个体在其居留城市中建立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并保证该网络嵌入城市社会网络系统的过程。政府功能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而草根NGO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对这种需求的供给。一个能够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草根NGO至少需具备同质性、互益性与社会性三种特征,能够为流动人口建立大量强连带关系,以此为"接入点"新建更多的弱连带关系,完成个人的城市融入。此外,该类NGO在微观上还具有心理慰藉、信息供给、规范行为等功能。该类NGO应通过增强组织内部强连带关系,积累组织外部弱连带关系来促进其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老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情况堪忧,且群体内部保障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医疗、养老等主要保障项目平均投保率不足60%,且大部分投保地在农村。其他如失业、工伤、大病统筹等平均投保率只有15%左右,老年农民工对各项社会保障的需求较为迫切。老年农民工的权利诉求呈现出理性化和实用主义的特征,对个人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权利的需求较为迫切,对政治权利的诉求相对不迫切,具有个人待遇诉求大于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利诉求的结构性特征。除政治权利诉求受文化程度和未来定居场所影响存在差异外,个人待遇和公共服务等权利诉求具有稳定性,不存在明显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在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的资金障碍问题,系统分析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三个核心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的资金分担现状与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足的尴尬局面,探讨了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基金中的角色定位.提出在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方式上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征收社会保障税、征收国家土地地租的方法,以解决其来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实行失业保险已经有1个世纪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失业保险的普及程度、在失业保险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有许多做法值得借鉴。我国人口基数大,国家财力有限,失业保障水平低,怎样让有限的失业保险金发挥应有的失业保险作用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解析国外失业保险制度来探讨我国失业保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失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失业保险法律体系,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失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就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人口流动及养老观念变迁等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了运用个人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继续宣传家庭养老等解决对策;此外,还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应担负的职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养老金替代率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替代率模型,测算不同退休年龄、投资收益率、缴费基数下的养老金替代率,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与目标替代率差距较大,但是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提高缴费档次对养老金替代率有正向作用。建议: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渐进性延迟退休政策;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建立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提高人们可支配收入,树立居民参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宗族网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OLS和Probit模型,探索了农村宗族网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考察了两者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宗族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存在积极影响;宗族网络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性别和家庭规模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正式制度在宗族网络与劳动力转移间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社会保险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待遇可携带型差,反而减弱了宗族网络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而商业保险弥补了社会保险的不足提升了宗族网络对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传统宗族网络关系的现代生命力,在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基础上,开发更多针对流动人口的商业保险,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因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应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及其子女教育问题,并且以社区作为载体,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他们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宏观角度实证分析了2000—2004年我国东西部地区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探讨收入水平、文化意识、居民储蓄存款、赡养(抚养)率、地方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支出水平等因素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是影响东部个人寿险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老年赡养率和受教育水平是两个较为显著的因素。而在西部地区老年赡养率、地方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支出和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均GDP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居留意愿是流动人口迁移过程中决定其居留决策的一项重要因素.文章以大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整体程度偏低;社会融合的三个维度即经济融合、社会参与和心理认同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月收入水平、自购房、参加政府或社区便民活动、身份差异感受和歧视感受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有显著影响;个体特征中的随行家庭结构和已居留时间也对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庆市720份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持满意态度;社会保险主因子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工作环境与阻碍因素主因子影响次之,个人特征主因子影响最小;失业保险、社会地位、落户城市、工资拖欠、工伤保险、工作环境、劳动合同、收入、职业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正向效应依次递减,养老保险对工作满意度具有负效应。据此,从新生代农民工退出农村、进入城市和融入城市三个环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把握流动人口中的中小学生的基本状况与未来预期,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课题组对北京市10所打工子弟学校的1296名学生进行了随机和集中走访,通过问卷分析认为:流动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与适应情况良好,“升学压力太大”和“学习成绩不理想”是流动青少年学生在目前所在学校学习中遭遇的最主要的困扰。“课题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