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弘历的思想统治观念,可分为王朝正统观念与意识形态正统观念。为确立王朝正统思想统治观念,弘历掀起了一场搜剿明末清初诋毁清朝书籍的查禁书运动,并牵引出大量的文字狱,意在从思想层面上维护其政权统治。从个案“谢济世案”和“陈安兆著书案”可以看出,弘历并没有一贯地、强行地利用文字狱维护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也没有一味地刻意究责毁低程朱理学的言行。从弘历对讥评满清的文狱的处理来看,凡刺痛了他的一律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由产生而发展,经历了大约两千年左右的变化,就中既有彼此的对立论争,也有相互的渗透融合,及至隋、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极富特色的中华法律思想体系。 中华法律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尊奉至高无上的皇权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确立“德主刑辅”为其特征的儒家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念并使之法典化从而公开主张法律的不平等;提出“以刑弼教”、“不得已用刑”的欺骗说教,掩盖最残暴、最野蛮的刑杀和非刑虐杀;标榜“法天用刑”、“好生之德”和仁、义、惠、慈,以  相似文献   

3.
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律意识的冲突中表现在重人治轻法治、重义轻利、”轻诉避讼、重刑轻民、重官轻民等观念上。其原因在于儒家法理思想在封建政治法律制度中居统治地位,以礼为依据的各种家法、家规被封建国家所承认,上升为法律,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忽视法律的作用,忽视个人的法律地位等。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建立完善法制建设的系统工程;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 邹容是辛亥革命前重要的革命家,以著《革命军》名震中外。他在孙中山先生公开提出三民主义前,已大致确立了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的基本思想,成为系统地从理论上阐述民主革命思想的第一人,同盟会成立前中国思想界的泰斗。一、邹容的民族革命思想邹容的民族革命思想就是革命排满和革命排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他提倡的民族主义,是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邹容在《革命军》中,用大量篇幅揭露了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上及历史上的杨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狱、剃发令等父兄“亡国”之仇;下及满清缺制、驻防制、司法制和种种卖围罪行。邹容把中国丧国辱权的根源归诸满清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他认为“倘使不受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诸恶贼之蹂躏,早脱满人之羁缚,吾恐英吉利也、俄罗斯也、法兰西也,今日之张牙舞爪以蚕食瓜分于我者,亦将屏气敛息,以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法治即“法律的统治”的本义出发 ,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如何将“法律的统治”的观念理性上升为“依法治国”的领导方略 ,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本文认为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主要是“法律的统治”的战略性、制度治理的法律化和目标取向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东汉王符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探索,从其“以民为本”的思想以及“以学为基”的教化思想中,探寻其社会统治思想主张,以期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立胜 《船山学刊》2011,(4):157-160
劳乃宣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曾国藩“礼学经世”的衣钵,倾心于礼学研究,以期实现所谓“中兴之梦”。他竭力维护“以礼入法”的传统,反对沈家本等人修订的以西方法律思想为主旨的《新刑律》,成为继张之洞之后礼教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某些可取之处,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礼教秩序和腐朽的清朝统治,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明代教育监察制度述略高春平明初,朱元璋确立了“重教兴学”方针,一再申明:“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①并告诫子孙牢记致治在于得人,人才源于学校的道理。为此,他实施一系列监督措施,以便整饬士风吏治,维护明王朝的专制统治。尽管这一愿望和后来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礼乐教化”是贯穿于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现象。作为维护传统的宗法等级专制政体的思想统治工具,它起源于先秦儒学以仁义道德和宗法伦理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理论,随秦汉统一的专制君主大帝国的建立而昌盛,经过历代思想家充实发展,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领域内,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秦汉时代是中国的“大一统”政治的滥觞期,在这个阶段奠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乐教化”也不例外。陆贾和贾谊作为汉初有代表性的政治理论家,在当时的礼乐教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管仲法律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以及后世都具有深远影响。他在齐国主持政治、经济方面改革的同时 ,非常重视礼义教化的作用 ,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他致力于发展经济 ,主张“案田而税” ,并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的口号。为了加强统治 ,他提倡“四民分居定业”。他反对专任刑罚 ,主张省刑慎罚。这些思想主张与后来的儒家和法家都不尽一致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玲 《天府新论》2017,(2):32-38
儒家的治世之道是综合了礼、乐、刑、政的全方位“教化”观念。本文通过爬梳典籍,首先阐明“教化”之原本意义,以及它不同于“奴化”和“说教”的旨趣所在;其次分析“教化”之两端——“政”与“教”之间的关系,以具体理解儒家教化的施行方式;最后援引“公共管理”这一主张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充分合作的治理方案来彰明教化之思路,并借助“文化政策”的视角来理解教化对礼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教化是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治民之法,是对臣民思想控制的重要手段.明太祖基于全方位巩固政权的需要,以“教化以学校为本”和“民自为师”的教化思想为主导,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教化网络,将儒家的礼法观念和主导意识形态源源不断地灌输至基层社会.对明太祖民间教化实践的考察,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明初的基层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略论李大钊对传统道德观的批判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钊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道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在经济基础的变动中,必然经历批判、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道德、政治、法律三位一体,从而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道德政治的统治模式。周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强调以德治天下,把伦理道德作为维护封建宗法统治秩序必不可少的工具。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周公(姬旦)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治理国家的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德治”与“法治”相…  相似文献   

14.
杜永梅 《江淮论坛》2007,16(1):124-130
荀悦生当东汉皇朝统治末期,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六主”、“六臣”论,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君臣对政事发展的不同影响;他的“天下国家一体”的政治观念建立在对君、臣、民三者关系的认识之上;“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的思想则反映了荀悦的政治理想,而荀悦政治思想最终归结于对于东汉皇朝政治统治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15.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法律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维护礼义、重视教化,严明执法、自律守法,用法护民、重法惩贪等多个方面。这些观念和主张也正好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法律思想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露 《理论界》2008,(1):165-167
通常我们在谈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礼治”思想的产生时,会将其归功于孔子。然而,经研究发现,“礼治”思想的主体来源于周公。周公“制礼作乐”不仅开创了中国礼乐文化之先河,也为中国儒家“礼治”法律思想奠定了基础。此外,周公确立的“德”以及“仁德政治”之观念亦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德治”思想的起源。因而本文将着重介绍周公“德治”和“礼治”独创思想之产生,以昭示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宏 《社会科学》2012,(5):138-146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8.
康熙一朝是满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初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康熙帝雄才大略,在位六十余年,安民心,清吏治,“一心运筹,”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政治远见的廉政措施,建立起一套颇见成效的治吏养廉的法律机制,促成和加强了清王朝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时代的廉政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代的统治者们为了维护政权的长治久安,已提出了一些强调廉政的理论观念和政治主张,其中“以民为本”、施行仁政、讲求君德、“任贤”、“使能”、“以法治吏”的思想,以及“富民”、“薄赋”、“轻徭”、“节用”、“慎刑”、“救济”的政治主张,以及强调统治阶层的从政道德的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积极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强化“四个认同”教育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疆“心药”。新疆应当高度重视“四个认同”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确立“文化育民”的正确导向,自觉维护、不断巩固“四个认同”,使之成为教化社会、引导群众、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的核心思想,成为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