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朝鲜一度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局面。7世纪中叶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半岛大部,形成新罗最盛时期,向9世纪则渐衰,至935年即为王建高丽所取代。新罗时期与唐王朝联系密切,入唐留学生甚众,其中崔致远汉诗写作取得重要成就,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有极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王朝的边疆封授政策是一项柔性的政治、文化措施,唐高祖通过其施行初步区分了东北边疆地区的藩国和羁縻地方政权。前一层次包括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后一层次涉及靺鞨、契丹等民族或政权,唐王朝对这两个层次的首领进行了不同性质的封授,虽然封授政策本身尚不完善,但得到了顺利实施,使东北边疆秩序初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还记得那股“韩流”吗?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爱情是什么》,从此韩流开始席卷中国,历经十年,韩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亚洲很多国家得到很好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韩流”能长盛不衰呢?韩国位于素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的朝鲜半岛,北邻中国和俄罗斯,东面与日本隔东海相望。面积为9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总人口约4600万,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传说中的始祖——谭君在公元前2333年在平壤定都,国名叫朝鲜(古朝鲜)。之后经历了新罗、百济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王朝时期、李氏朝鲜时期、日本统治时…  相似文献   

4.
云天 《老友》2012,(1):56-58
首尔 韩国首都首尔是朝鲜王朝500多年的古都。古代朝鲜的百济王国、高句丽王国和新罗王国、高丽王朝都曾在此建都。首尔市中心区的山丘自然公园位于约265米高的山上.山顶上矗立着约236米高的电视塔,在此可鸟瞰首尔全貌。历代王朝在首尔修建了许多宫殿,故首尔义被称为“皇宫之城”.  相似文献   

5.
告身起源于中国,是官人任官授职的公文凭证。高丽王朝建立后受唐制影响,也采用告身作为人事任命文书。高丽朝遗存的告身仅有《金傅告身》《慧谌告身》《申祐王旨》三通,分别形成于高丽前期、中期与末期。通过对文书的内容与格式分析,可以看到朝鲜半岛告身的起源及其演变。高丽王朝的告身文书体式受到唐、宋、元三朝的影响,在实际运用中结合自身的政治结构对文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简化,使文书与其政治统治格局更加适配。  相似文献   

6.
高丽时期金富轼编撰的《三国史记》列传中不仅记载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宿将、名臣、文人、逆臣,还极为难得地出现了一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尽管所体现的类型不同,但都是基于儒家道德规范而凝练成的典范,其身上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教化意义,并进一步反映了金富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明代董越撰《朝鲜赋》:“眷被东国,朝家外播,西阳鸭江,东接桑,天池殆其南户埠为其北门……”描写了美丽富饶的朝鲜半岛。朝鲜是我国的近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她的统一,与中国关系甚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时代达三百余年(公元35O至668)。最初,朝鲜半岛上为种族社会形态。公元前一世纪出现了高句丽国,它于427年从丸部迁都平壤,领有朝鲜半岛的北部。三世纪末自立的百济和新罗,分别割据了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从而迎来了三国抗争的时代。三国在发展程度上互有差异,但都对其奴役的种族“归化民”征收贡…  相似文献   

8.
公元4世纪,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此时,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鼎足而立之际。虽然三个国家都接受了佛教,并把它看成求福护国的工具,但由于三者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使得佛教在传入三国的时间上,高句丽最早,百济次之,新罗最晚。  相似文献   

9.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崔致远及其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崔致远所处的时代崔致远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罗逐渐趋于崩溃终于在半个世纪后为高丽王朝所替代的时期。新罗当时的社会特征是: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加速进行,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日益疯狂,商业和高利贷的进一步发展,加深了对农民的剥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削弱。急剧贫困、挣扎于饥饿线上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起了义旗。八九一年,弓裔联合了北原梁吉的起义军,以铁原一带为中心,起来反抗封建新罗政府,并于九○四年建立了摩震国(即后来的泰封国),建都铁原。此外,八九二年甄萱在完山起义,并于九○○年建立了后百济。在这种情况下,新罗统治阶级根本不顾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仍然沉  相似文献   

10.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和东亚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虽然在朝鲜"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时代,佛教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但在此大背景下,儒学依然是个重要的存在。本文以朝鲜历史上的史传文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儒家思想观念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分析,并就新罗"花郎道"所体现的儒学本土特色作一初步论述,从而佐证了东亚各国既有相同的伦理选择,又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一)“地藏菩萨”金乔觉是中唐以来著名于我国江表地区的朝鲜三国时新罗高僧。历来人们都把他推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开山佛祖。关于他的行迹,一些历代文献均有所记载,如历朝《九华山志》、安徽《青阳县志》、宋《高僧传》、明《神圣传》等都专门为他立传。  相似文献   

13.
序言朝鲜半岛和扬州的交通,迟至我国隋唐之际(公元七世纪),即已通过海上通道的北路直航了。其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即北部的高句丽,南部的百济、新罗。特别是后来的新罗,与我国山东半岛上的登州,隔海相望。由于高句丽的横阻,新罗没有可能道经高丽,沿陆上通道来华,唯一的办法,即是运用海上交通往来。  相似文献   

14.
近年间,日人学者古田武彦先生发表了题为《好太王碑的史料批判—请问共和国(北朝鲜)和中国学者》的论文。论文着重批判了把好太王碑文中出现的倭看成北九州地方海盗的观点,颇有启发。他还提出3-5世纪,在朝鲜半岛曾存在倭地的见解。对此,笔者已写出专论予以否定。古田先生在自己的论文中又进行了所谓“4-5世纪东亚东部国家关系的结构分析”,认为在以高句丽、百济、倭为一方,以新罗为另一方的国家间,在国格上存在着“格差”,前者与后者相比是当然的“上位”。这就是说,新罗和高句丽、百济相比要低一等。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在此,拟分三个部分陈  相似文献   

15.
《三国史记》是朝鲜第一部官修正史,是研究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古史研究的深入,学界对于《三国史记》非常关注,然而对其历史影响则鲜有系统论述。准确、客观地认识其相关记载,无论对于朝鲜史,还是古代中朝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认为,《三国史记》在编纂方法上对朝鲜史学界的影响非常深远;同时,其中的错误记载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形成误导,其将高句丽、百济、新罗并列于朝鲜国史之中,也对后世的历史认识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元六六八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它的疆域东北至成兴以南,西北达大同江以南。公元九一八年,高丽王朝建立时,辖境一时竟扩大到鸭绿江沿江地带和咸镜一带,但不久又把成南一带还给了女真人。当时的朝鲜北部地区,实则为女真人住地。在此历史过程中,不少女真人归化于高丽,有的被“召致于京”传授女真语。高丽的医师和银器匠也到女真人那里服事。到十五世纪,李王朝开拓六镇之后,朝鲜疆域才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南为界。高丽王朝曾往北方移过不少民,但真正大量的移民,是从这时开始的。高丽王朝和李王朝,相继跟女真人互相出兵争夺地盘,发生过不少战争,但也有时共同对付契丹、蒙古人的侵略。女真人经常到朝鲜经商贸易,朝鲜人则在北方建立贸易所跟女真人交易。这样,两个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咸吉道女真子弟中解女真  相似文献   

17.
八、九世纪,中国的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先进的文明国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唐朝与许多国家,尤其与亚洲各国均有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部,它在朝鲜历史上发展较晚。但是,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新罗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高句丽与百济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势力,终于占据了汉江下游地区。从此以后,新罗开始直接同中国各王朝取得联系。尤其在七世纪中后期,新  相似文献   

18.
《童区寄传》为唐代柳宗元所作.在杜甫长辞人间三年之后,七七三年柳宗元诞生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唐王朝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与柳宗元同时代的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揭露了唐王朝的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柳宗元他不仅在《捕蛇者说》中鞭挞了唐王朝毒于蛇的赋税,而且在《童区寄传》中揭露了抢劫、贩卖人口的罪恶行径.这一幅幅悲  相似文献   

19.
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李大龙一吐谷浑与隋王朝的使者往来最早可追溯到隋开皇四年(584)。据《隋书》卷1《高祖上》载:开皇四年四月,隋主杨坚“宴突厥、高丽、吐谷浑使者于大兴殿。”这是有关吐谷浑和隋王朝使者往来的最早记载,自此之后至隋大业五年(609)...  相似文献   

20.
《三国史记》列传部分收录了很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传记占整个列传部分的76%.在这些作品当中,作者金富轼不仅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他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向百姓宣传忠君爱国思想,以达到巩固高丽王朝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