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女真人以这个名字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千年,如果说,黑龙江流域文明有6000年的历程,女真人拥有六分之一的时间,金戈铁马纵横东西,幅员万里,把黑龙江流域文明推向了巅峰,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一、千年女真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它在广袤的地域中孕育,由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它不但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特质,还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化存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其起源与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流域地处中国东北边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空间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独特性,也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民族强烈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明、渔猎文明、牧业文明、城邦文明和玉器文明。黑龙江流域民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密切来往,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撞击中,两个文化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利于黑龙江流域民族吸收中原文化优秀的发展因子,促进北方民族各族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使黑龙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既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原文明影响下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文化特色,又从各个民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期望这组笔谈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流域地处中国东北边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空间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独特性,也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民族强烈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明、渔猎文明、牧业文明、城邦文明和玉器文明。黑龙江流域民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密切来往,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撞击中,两个文化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利于黑龙江流域民族吸收中原文化优秀的发展因子,促进北方民族各族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使黑龙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既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原文明影响下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文化特色,又从各个民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期望这组笔谈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6.
大兴安岭的盛夏,到处酝酿着绿的涌动。1980年7月30日,时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考古所所长米文平先生第四次站在了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前。“嘎仙”一词在鲜卑后裔锡伯人语中有“故乡”之义。借着一抹夕阳,米文平抹去厚厚的苔藓,被历史忽略的一段北魏源起史从此大白于天下。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以北9公里处的悬崖峭壁上,是一座天然洞府。嘎仙洞略呈三角形,洞深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达20多米;洞内一座大厅可容纳千余人。洞口内15米处西侧石壁上,有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北魏皇帝派人祭祖时刻的祝文。祝文在古洞的苍苔下,历经了1500多个寒暑,字迹仍苍然可辨。 相似文献
7.
8.
三皮文化指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和鱼皮文化.黑龙江流域是中国三皮文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三皮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三皮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在黑龙江流域一直较完整地保存到20世纪50年代.然而现在黑龙江流域三皮文化已处在濒危的境地,因此时它们的抢救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流域文明”概念的提出虽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研究实践却肇始于19世纪中期。中外学者从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以及民俗学等多重视角对黑龙江流域文明进行探索,对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尤其是清代学人吴大潋、胡省三与曹廷杰关于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其意义更为重大,如果没有这些学术积淀,今天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则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流域生活的各民族 ,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 ,其主要特色是民族强盛、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开放与封闭并存、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市。黑龙江流域文明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民族兴起 ,统一中原 ,推动中华文明 ;中西兼容、开放包容 ,丰富了中华文明 ;辛勤创业、无私奉献 ,促进了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各民族传承着一部黑龙江流域文明史 ,具有边疆性、多元性、融合性、民族性等地域特色 ,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黑龙江流域文明 ,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 ,目的在于激发黑龙江人的干劲 ,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而富饶 相似文献
12.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大的灌溉系统是红河流域梯田农业的基石,也是红河流域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红河流域各民族人民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构筑了一个自然环境、人居、梯田三位一体的生存系统,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对水的科学认识与利用。当地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文化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5):131-132
2012年6月16日,由黑龙江历史学会主办、佳斯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暨"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佳木斯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副长李凤飞教授主持,佳木斯大学校长邱洪斌教授、黑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修朋月教授、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敏教授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文章基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首先通过类型多样性的梳理,揭示了盐文化旅游资源的根表述.其次.借助根隐喻的认知手段,通过对源域、目标域、映射机制的细致分析,演示了盐文化旅游中的旅游者文化记忆,挖掘了盐文化旅游活动中主、客交汇的二维世界的联系桥介,从而还原了二雏世界中的客观呈现和精神阐释,从主客体的视野成功建构了盐文化旅游的实质:古代科技文明的现代朝圣.最后,进一步呈现出了根隐喻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是生产力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又成为推动生产力和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力量。古代北方民族在曲折中对中国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同样也传达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形态、功能要与当代生产力的性质、水平、文明程度及它们的发展前景相适应的信息。要尊重城市发展的这一规律,进行现代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后于形势及发展的要求,也不能脱离实际走得过快、过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歌与都市有着密切关系,但其研究却受到忽略,一方面,研究者受到观念遮蔽,以市井文学偏概都市文学;另一方面,也有其实际困难,都市文化心态角度的选取为古代都市诗歌研究一个可行策略,在还原古代都市本质的基础上,有可能从政治性本质、农业文明背景和商业文化三个方面对古代都市诗歌及都市文化心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制度文明源远流长、自成一体,在东亚区域内具有广泛的、深远的影响力,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影响都不容小觑。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基本特点,从不同角度可以概括出许多,但既然是基本特点,就不能不顾及其历史渊源、制度形态、运行程序、规则特点及价值目的等制度文明中较为重要的关节点。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在制度内容上虽然依照现行标准可以划分为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但其在古代的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出了形态上的不可分割性,并且整个制度在内容上都体现着礼、法、俗的规范融通,在执行的环节上则体现着道德与政治的双驱动,在制度规范的目的上则体现着道德纲常、成人成己的伦理善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