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阅江学刊》2012,4(3):F0002-F0002
徐晋平,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董寿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秘书长,现供职于人民代表报社。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家喻户晓的中国画家,齐白石绝对算一个。尤其是他画的虾,曾经出现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脸盆里、毛巾上、暖瓶上……以至于很多人都将"虾"作为齐白石的第一联想词。齐白石画的虾之所以那么出名,当然是因为画得好。究竟好在哪里?一般人的感觉就是"像"。而这份"像",  相似文献   

3.
正她画她爱的人,直至他们死去,她对着尸体继续画。因为经常画躺在棺木中的人,她得到了"棺材"(coffin)的绰号。那些她不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她肖像画的主角,"我拒绝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我对撒切尔夫人的感情算不上爱。"  相似文献   

4.
正叶子渐老渐落,春来后又是一片新绿。梦二已逝,他的诗画却时时新生。似乎很难不喜欢竹久梦二的画,那些寥寥数笔,简洁却充溢着浪漫和诗意的画,仿佛一下子就能触到人的心底。竹久梦二(1884-1934),本名竹久茂次郎,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著名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他的画独具风格,多描绘羁旅行怨、美丽的女性和童真童趣。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  相似文献   

5.
正李如在绘画构图的"势"上颇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这种"势"与韵律、节奏不是外在的,而是渗透到人物的感情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邵大箴综观李如近20年的历史画和军事主题画的创作,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他的艺术创作是以主题不断深化和表达语言的本体性拓进的特征而发展的。在主题性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艺术作品与李如精神的某种契合,同时我们在作品中也感觉到了画家精神的升华和人格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正坊间很多人知道,戴顺智先生有个"追牛教授"的雅号。一个"追"字,形象生动。画家以画牛名世,画架上,画案上,墙壁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水牛图。田间野外,常有画家画牛的身影。就这样,十几年时间,戴顺智围着牛追着牛画,无意之中,给自己的作品贴上了鲜明的标识:那可是戴先生的水牛图!对牛,想必没有人不喜欢。牛,勤劳有耐力,倔强又温顺,与人的关系,尤其在农耕文明时代,是极为亲近密切的。戴顺智笔下的牛确是戴家的。江岸袅娜的垂柳下,或桃花嫣红里,几头牛,或俯或仰,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已属不易,做好两件事更难,同时做好三件事、多件事更难能可贵。在下与张克华相识多年,对其为书、为画、为文、为人,颇知根底,遂成如下"印象四记"。画:玲珑其貌,大器其魂张克华之画多为四尺花鸟。说起  相似文献   

8.
正"明四家"中,仇英大概是最"另类"的一个。不同于其他三人的才华横溢、诗文满腹,仇英学识有限,并不属于"文人"这一阶层。然而,他却用精湛的画技从"匠"入"家",成为"吴门画派"中的重要画家、"明四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仇英出身低微,曾做过漆工、画匠,并为人彩绘栋宇。后来他以善画结识  相似文献   

9.
其画     
正董其昌的宗师之谓,大半来自他的"南北宗论",如果没有这个总结前世画坛千年、影响后世画坛百年的理论,他应该只是若干独善其身的大艺术家中的一员。是"南北宗论"将他推上了一代宗师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传承千年,虽然每个地域都有些特色,但此前从没有人将画者的风格特点以南北归类,且断其优劣、定其价值。《画禅室随笔》是董其昌最著名的绘画理论著作,也是中国美术史影响巨大的一部著作。其中,董其昌提出了影响后世至今的"南北宗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以至马、  相似文献   

10.
语录     
《东西南北》2008,(4):79-79
"大使,大使,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人。就是为大家服好务,为大家大办好事、多办实事、快办急事、妥办难事的人。"——即将离任回国的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这么形容自己的工作。"其实看画的四种境界,也可以借鉴到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重气韵 ,讲骨气 ,讲气势。注重以气造型 ,使宇宙元气、人的元气、画中元气达到高度和谐 ,使中国画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北宋"画学"和"翰林图画院"本是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但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北宋徽宗朝的"画院"时,却将"画学"与"画院"混为一谈。因此,本文就"画学"本身及其与"翰林图画院"的关系进行探讨,重点阐述创建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的"画学"是国家培养绘画人才的教育机构,同时它与"掌以绘事应奉"的"画院"也有着诸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韩长生 《唐都学刊》2002,18(3):92-93
中国画重气韵 ,讲骨气 ,讲气势 ,注意以气造形 ,使宇宙元气、人的元气、画中元气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因而使中国画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江南金陵,山水华滋,地灵人杰,自古便才人辈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社会稳定,经济昌盛,繁华的金陵聚集起一批以画才名世的大画家,以龚贤为首,又有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这些画家多做江南山水,雄壮秀丽,美不胜收,体现出当时文人对山水江山的解读。因为他们皆生活于南京,所以世称其为"金陵画派"。其中,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又被称作"金陵八家"。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它不是以绘画对象来分门别类,而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文人画——文人所作的画,充满文人气息的画。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匡时2014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以7250.9万元圆满收槌。"仲月堂"藏扇、"吾家欢喜"、"百年遗墨"等专题均表现不俗,其中李可染《颐和园玉带桥》经十余轮竞价后以442.75万元成交,摘得本次迎春拍桂冠。扇画小品专场拍得717.3万元。扇画小品,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近年来的行情渐入佳境。任伯年《娇雀幽兰》作为开场的第一件拍品,备受青睐,无底价起拍,价格迅速上升,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仲月堂"  相似文献   

17.
陈美珍 《学术交流》2013,(1):173-176
陈师曾是民初画坛上的重要人物,其艺术主张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现代转换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守,同时也是在"采人之长,补己之短"中对中国画现代转换的理性思考。这种坚守中的变革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现代转换的探索,成为中国绘画寻找现代转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向勋宇 《社会工作》2011,(11):55-56
"郭美美事件"把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风口浪尖,各种慈善事业接二连三地发生问题,使得人们开始质疑中国的慈善事业,给其公信力画上了一个大问号。到底有多少慈善机构实现了自身的宗旨"帮助有需要的人"?很多人开始在网络上号召停止给慈善机构进行任何捐赠。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近现代国画界南北二石并称,这其中与"北石"齐白石齐名的,就是以"画、文、书、印"四绝著称的"南石"傅抱石先生了。抱石少攻印章篆刻,治画史,并为书画创作,曾留学日本,得郭沫若、徐悲鸿为师友,远法石涛、顾恺之等辈,又亲览河山,"搜尽奇峰打草稿",能独树一帜,以诗入画,以形传神,工山水,亦擅人物,开新时期中国画变革之先河,堪称大家,可谓宗师。傅抱石的笔墨人生是随着他对画史的研究、对自然的体验、对诗文  相似文献   

20.
北京匡时2016年夏季拍卖会启动,包括"直心道场"——五台山人藏珍、"阁尚"——精品书画专场、"百年遗墨"——20世纪名人书法专场、近现代书画专场、扇画小品专场、古代书画专场在内的6大专场、800余件作品集中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