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概念的科学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属性,即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活动,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生产更多的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信息势。势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求导过程,其构建了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通起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尤其为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真正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省市27个单位共29家文献信息机构的实地考察,发现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社会科学创新的要求相比仍然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高新技术条件下社会科学创新对文献信息工作的要求;人员素质不高,难以为社会科学创新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服务意识欠缺,尚未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查新工作体系.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剖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抓紧筹措"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专项建设资金",积极探讨符合社会科学创新要求的文献信息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尽快建立社会科学查新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后人定法:信息政策与机器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 法律是由人制定并且为人服务的,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假设.然而这个假设遭到了挑战:信息、传播和文化这些信息法规中的主体因素,越来越倾向于在机器之间或者人机之间流动.机器价值--而不是社会价值--在决策的过程中起着空前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的信息政策制定正在被机器决策的方式所补充、所排挤甚至取代.随着技术被植入人体--现在已经可以将计算机芯片直接植入人脑的中枢神经--人与机器之间的法律区别几乎完全消融.这是种种信息传播技术观念发展进程的逻辑步骤: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和全球化信息资源的迅速膨胀 ,使用户浏览网络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科学信息接口”(SocialScienceInformationGateway ,SOSIG )应运而生。SOSIG是由英国布里斯托尔技术大学的学习与研究研究所于 1 994年建立的。它是一个通过网络获取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网络信息接口。几年来 ,SOSIG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学者、法律工作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来查找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的网络化信息 ,成为他们通过网络获…  相似文献   

5.
王政武 《创新》2013,(6):17-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新亮点,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理论提供新方向,应提升到抢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制高点的高度来推进:扩大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传播平台,加强人的发展经济学与多学科的交融,利用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政策,争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立项和强化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知识管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依从时空秩序合理安排的组织控制、原生态知识创新的载体——知识人、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化工具——信息技术等三个维度,对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深入的探讨,对知识管理三个维度及所需要的环境作了假设、描述和绘制了模型,并用案例提供了初步实证方案。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早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快捷的运算工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成为处理多种信息的手段 ,一种公共传播媒体。而 2 0世纪末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则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系统 ,而且为社会科学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南太平洋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与信息服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经验〔新西兰〕H.巴纳德钟婉懿编译为便于人们对新西兰社科研究活动的理解,并能清楚地看到社科信息服务部门在社科研究活动中所处的位置,作者根据新西兰四年来社科发展的经验,并参照了德国学者E.朔伊赫...  相似文献   

9.
据《国际社会科学信息和文献联合会通报》1990年第1期报道,国际社会科学信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8日在哈瓦那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中心议题是“经济发展信息”。会议鼓励各国专家学者相互交流本国的科技文献与信息,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图书管理工作。大会组委会也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0.
谈社会科学图书信息需求研究王酉梅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业的日益兴起,人们对社会科学图书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这种变化,努力去掌握变化的规律,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乃至整个社会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国外人类学的研究中,出现了对人与动物之间沟通信息的可能性的探索。从事这类研究的,有社会科学家,也有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与动物的长期相处和大量实验,来探究人和动物相互传递信息的情况。目前国外书刊杂志对此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投资者不可能利用信息差异和预测能力获得利益 ,股市将成为纯粹的投资场所并且充分发挥它的资源配置功能。在现实生活中 ,信息完全假设、市场是一个无摩擦的完备的竞争性市场、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等 ,这些理想化的假设都要打上不同程度的折扣。企望把股市建成纯粹的投资场所只是一个具有理想色彩的假设。恰恰是股市中的一定程度的风险 ,才孕育了它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陈文娟  肖峰 《探求》2010,(6):63-67
e-Social Science是国际社会科学界出现的前沿领域,是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为当今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由此也使社会科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和契机。就e-Social Science的兴起及涵义、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特点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介绍、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的意义问题被许多从事建构科学社会理论工作的人思考过。P.罗斯声称,一旦人们揭示出作为这种思想基础的中心假设的虚假性,那么关于社会科学意义问题就可视为一个假问题,一切便迎刃而解了。两个中心(假的)假设是:(1)社会科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社会科学就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的科学。它有悠久的历史源流,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不断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从19世纪起,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起来,不仅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巨大社会变革,而且参与这个变革,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社会科学的创新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国力和民族思维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创造出有成效的新事物新思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发现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和解答,进而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是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要素。而且,创造出能够发现、研究和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不谈哲学、人文科学的应用问题,这是因为,按照西方学术界的传统,这些学科不包括在社会科学之内.本章谈到以下几点.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科学?理由是:(1)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各种活动.(2)使我们成为更开明更好的人.(3)因为它们是科学.科学就是积累了的知识.科学知识可以重复检验,可以用经验材料证明其理论假设是否错误,可以进行某种实验.社会科学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的发展最终根基于对实物原型的分工研究和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侧面的科学抽象。同样,把人的存在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仍旧离不开科学的抽象。没有关于人的抽象,就没有社会科学。而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抽象,有意义的只是使人成为各学科理想客体化即绝对理念的人;在经济科学研究中,有意义的只是“经济人”与“技术人”抽象。这种科学抽象对于经济学的纯粹科学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地位和方法论意义。同时,面对传统经济学所无法解决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和冲突,承认“经济人”与“技术人”的抽象,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探索,将有益于良好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益于国家整体力量的增强和个人富裕。  相似文献   

18.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邀请,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书展代表团一行6人于1990年11月1日——17日访华并举办了《苏联社会科学图书展览》(11月6日——12日)。在此期间,书展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副博士马特维耶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作了题为《图书馆和人的福利》的报告,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现将报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江泽民同志在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座谈时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些成就中也有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劳绩。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本质卸规律的认识,揭示出社会科学尤其是地方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和作用,指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可偏废,但地方社会科学研究还应该是立足地方,应用为主,努力为地方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同时,还对新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