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仇华飞 《国外社会科学》2023,(4):22-40+242-243
当前,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非常时期,全球气候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态文明建设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充分把握国内和国际生态环境变化特点,创新性提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注入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坚持“天人合一”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践行多边主义原则,将打造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融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中,为破解全球气候合作治理难题、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3,(6):52-59
治理主体的虚拟性与权力的缺失、公共物品的非排他属性、工业化国家与后工业化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单一进程的不同阶段基于对不同偏好而形成的独立效用函数和利益认知所表现出的政策取向、无政府状态下体系结构的逆向奖惩机制共同构成了当今全球气候多边治理陷入困境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公正原则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各方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通过对联系性补偿与动态性补偿原则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具体责任的分配与共同行动的展开,进而厘清当前全球气候多边治理政治博弈中的中国责任与角色。  相似文献   

5.
刘长松 《阅江学刊》2022,(2):46-60+172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新型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气候风险的溢出性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引发传统安全问题,加剧非传统安全问题,激化发展中国家资源竞争与武装冲突,地缘政治竞争和气候变化安全风险的跨国扩散加剧全球安全风险。从国家安全和人类安全两大概念入手,遵循“后果—影响—风险”的逻辑链条,构建气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开展气候风险评估。目前,发达国家率先开展气候安全治理,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各国采取行动,但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不能适应气候风险的范围和规模。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全球气候安全治理水平,应当加强针对气候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与管理,结合气候风险特征完善区域气候安全治理路径,协同推进气候变化的减缓、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制定并完善气候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政策框架,通过气候外交与大国合作构建全球气候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和团体共同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谈判充满矛盾、挑战和博弈,尽管形成了减排温室气体的共识,但仍有"搭便车"现象,谈判一度陷入"囚徒困境",存在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国际气候谈判受到气候、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应当寻求国际合作,民主协商谈判,尊重国家主权,借鉴天下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8.
论"虚假人类中心论"与"真实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从而引发了对以往“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与批判,应该说,这是人类面临生态环境危机,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结果是有些人把问题简单而武断地归结为“人类中心论”,进而提出“非人类中心论”。实际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为是“人类中心论”问题的症结是以往的“虚假人类中心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以“非人类中心论”代替“人类中心论”,而是抛弃“虚假人类中心论”,建构“真实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治理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重新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有助于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超越性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新发展,既是对资本侵略扩张逻辑主导下的全球现代性的超越,同时也是对仍陷于现代性思维框架的西方全球正义话语的超越,体现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在塑造新型人类文明的视野下共同应对全球治理危机的全球治理新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品格,也是在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恶化的情势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资金的供给和使用是各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础。供资国和用资国在资金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不断深化,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有意推动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基金的注资和运作,但资金承诺落实路线仍不明朗。气候资金各方博弈表现为供资国和用资国之间的互动叙事。从价值共识、规则约束和国家利益的逻辑来看,全球气候资金落实的困境主要源于利益博弈失衡所致互信缺失。中国是《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的重要缔约方国家之一,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并呼吁发达国家兑现供资承诺,履行供资义务。通过细化资金承诺不遵约情事程序,建立资金使用方效益评估机制,进而体现国际气候变化法的责任本位和程序气候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成为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际社会反思危机的根源,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并采取行动。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其包涵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文明思想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有益补充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史军 《阅江学刊》2014,(3):40-53
气候变化事关每一个人,人们有权利听到“不同的声音”,以确保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冷说和气候不变论都是对气候变暖的质疑,科学界内部对气候变暖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气候稳定是否存在?人们试图实现的可能不是稳定的气候,而是人们所熟悉的气候。气候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相对于自然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言,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微不足道,把可能的气候变暖归咎于人类活动是武断的。人类活动总是消极的吗?只有将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得出具有实质意义的结论。气候变暖一定是坏事吗?如果气候变化的收益远远超过损失,那么气候变化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是否一切负面问题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很多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没有必然联系,气候变化与农业、公共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学者将各类负面事件归咎于气候变化,其原因很可能是为了实现气候寻租,谋取经济利益,争取国际发展权。神学家们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危机使旧宗教与气候变化的新宗教结成了联盟,人们因排放温室气体而犯了“气候罪”,这是人类新的“原罪”。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一些国家选择在气候治理中承担领导者角色,而另一些国家没有?大国领导对于气候治理的国际集体行动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传统集体行动理论没有突出、甚至忽视了领导者的作用,也缺乏对领导者提供选择性激励的利益分析。而领导者通过自利型的非中性制度设计,在推动集体行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霸权稳定论命题的理论再思考,本文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重新发现了领导者作用对于集体行动理论的意义,并以此框架分析了欧盟、美国、中国等主要博弈方在气候议题上发挥的作用,并展望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石油石化矿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中直企业与其所在的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庆在继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应该尽快积极地去争取自己作为市场主体而应有的权力,努力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通过收购、兼并以及控股、参股等资本运营的方式,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组织的兴起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其基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组织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消极因素,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组织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挤出效应埋下了隐患。这在现有所谓社会网络模型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可持续发展就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贸易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趋利避害,谋求消化区域经济组织对现有全球贸易体制的挤出效应,扭转两者零和博弈的内耗,进而追求自身与全球的经济贸易利益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齐福 《唐都学刊》2004,20(1):159-160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举行了四届县知事考试。尽管县知事考试的实效不大 ,且依然不能摆脱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 ,但它已初步具备现代文官考试的雏形 ,这体现在它有现代性的考试内容以及一整套考试、录取、考核、管理等章程。  相似文献   

17.
18.
Objective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causes of both belief and disbelief in global warming among adult Americans. Methods. We use national‐ and state‐level telephone surveys to collect data on individual‐level beliefs regarding climate change and employ ordered logistical regression to measures the relativ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ose beliefs. Results. The study finds that U.S. views on climate change are being shaped by a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observations, meteorological events, and physical changes on the planet.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one's belief in global warming are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by partisan affiliation, wit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responding differently to assorted types of evidence. Conclusion. Beliefs regarding global warming are being shaped by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weather phenomenon and the processing of such factors is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by a person's partisan leanings.  相似文献   

19.
杜靖 《创新》2008,2(5)
人类学能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知识资源和理论支撑。本土人类学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建构和谐社会加强应用性研究,推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介入和干预。鉴于人类学目前在中国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模糊地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予人类学以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其为一级学科。这也是知识界学科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This year mark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Nelson Mandela’s birth. The reason the global media reacted strongly to the news of Mandela’s death five years ago can be found in his lasting contributions and his immortal spirit. Mandela’s spir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noble ideals of opposing apartheid and achieving democracy, freedom and equality; by his philosophy of reconciliation, marked by magnanimity and forgiveness; by his principled stand for peace and justice in Africa and the world; by his political wisdom in summing up the situation and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times, evinced in his quitting office at the peak of his political life; by his thankfulness for help and concern for vulnerable groups; and by his personal charm, as reflected in his magnanimity, sense of humor, sincerity and sense of equality. These six qualiti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and constitute a dialectical unity. South Africa is the birthplace of Mandela and the soil in which the Mandela spirit grew. The fact that South Africa produced a Mandela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his historical era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support he received. Above all, however, Mandela’s rise was closely tied to his noble ideals and outstanding character. In a wor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origins of the Mandela spirit complement and illuminate each other. The Mandela spirit is rooted in South Africa, yet it belongs to the whole world and the whole human race. Its radiant reason, dynamism and strong personal influence will continue to illuminate our world with an eternal charisma. The world of today needs the Mandela spirit more than e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