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4):126-128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完成价值转型。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不同价值取向在当代社会制度下的利弊得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完成从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2.
试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海兵 《唐都学刊》2003,19(4):87-89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把信仰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体现价值观教育层次性和递进性,突出强调高层次的导向,引导大学生思考全球性价值问题.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并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郭迎选 《社科纵横》2009,(7):145-146,152
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价值取向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信仰迷茫,由此导致政治价值观扭曲、直接影响人生价值选择、造成道德认识模糊。其矫正对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理论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扭曲进行矫正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价值观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分化趋势,主要有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非主导化趋势、价值观冲突的显性化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转型期价值观领域的分化趋势,对于提升党在转型期的价值整合效能、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1):163-165
全媒体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全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梳理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提出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第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第三,加强教育实践,促进价值观知行合一,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彭舸珺 《社科纵横》2005,20(4):212-213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姚明 《社科纵横》2006,21(9):164-16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使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内隐联想测验法在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品超 《社科纵横》2009,24(1):147-148
在价值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正确测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对于有效鉴别大学生科学价值认同的信度,并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丽 《社科纵横》2008,23(5):13-14
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基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国经济高增长背景下凸现出的社会公平问题,消除影响社会公平的各种障碍,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亚琼 《创新》2014,(2):106-109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的竞争日益激烈,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常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大学生的逆反情绪。通过运用心理学中的说服理论,可以从信息传递者、接收者和信息本身三个层面,分析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阅江学刊》2011,(2):84-87
人文主义教育崇尚理性,重视人性的价值,以建构一个“完人”为目的。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随着传统的权威时代消失,教师传统的权威也随之式微,教育进程中出现了师生关系紧张与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制度的视角和师生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权威的运用需要有人文主义理念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从如何待人等平常事情入手,就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任本命 《唐都学刊》2000,16(3):111-116
让中华传统优秀诗文进入大学生课堂,是针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重理轻文、忽视人文教育、忽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实际提出来的,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措施。在各类高等院校中都应当让中华传统优秀诗文成为大学生的一门主课。它既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需要和呼唤,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呼唤,也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需要和呼唤。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它更是人民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需要和呼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暴露出不合时宜的缺陷,这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可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极大程度地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是一种德育范式。从马克思到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劳动实践德育的价值观培养,并根据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大学生在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中是:大学、社区、政府合作的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社区公共服务的补位者,社区治理的帮助者。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发展思路是:以实践德育文化的动力功能为核心,扩大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对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加强引导和管理,联合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社会组织资源;优化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政策和保障;以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为载体,健全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丽雅 《社会工作》2009,(10):58-60
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的基因,礼仪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礼仪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中国传统礼仪蕴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渊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创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辩证统一,还论述了中国传统礼仪在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最后阐述了在传承中国传统礼仪中考量荣辱评价标准问题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功能论社会学看来,教育共识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粘合剂,当教育共识断裂,师生冲突就发生了.师生间的教育共识分为三个层面:为社会的价值观共识规定的教育共识;分别规范着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共识;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互动中形成的教育共识.当下师生冲突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于三个层面的教育共识都发生了断裂.教育共识的形成需要公共空间的培育,人们应以平等的身份、理性的精神参与到对教育共识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8.
蒋平 《创新》2009,3(10):57-59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显露出科学精神培育功能,但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仍存在不足。要提高广西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提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学精神,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历任校长坚持全人格教育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通识教育,为中国学术独立和民族中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研究清华通识教育的传统对目前我国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应该与大学精神相耦合,应当坚持以通识教育为载体,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建构或重构有效归因方式,缓解社交焦虑。研究发现H学校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偏高,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该校学生较多做出努力、内部、内部成功和外部失败归因,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归因于能力、情境、运气、内部失败、外部失败和外部成功显著相关,但与归因于努力、内部成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