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陶卫宁 《唐都学刊》2010,26(5):88-9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象,是刺激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旅游目的地社会表象形成过程中,影视传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视传媒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点、议程设置功能、受众文化心理结构等特点以及大众传媒背景等都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影视社会表象的形成。影视社会表象的"社会共享性"与"行为说明性"决定了影视旅游是一种必然的大众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2.
生物经济学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生物经济学杂志》的创刊标志着生物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生物经济学用经济学工具分析生物现象,同时也为人的行为倾向寻找生物学尤其是进化视角的解释方式,并因此而检验或调整了自己的基本假设。生物经济学增强了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力,并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影响,累积因果是生物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其潜在的基因法则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明。  相似文献   

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程,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基于综合生物、心理、社会视角而成的三维框架。为这一框架引入生物学思想可以丰富其内涵和认知深度。三维框架的具体体现是依据纵横结合和锥形开放式逻辑构建并呈现有关人类行为的知识体系。据此进行教学可兼顾知识性和思想性,从而有助于深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4.
美剧《西部世界》总投资高达1亿美元,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更像是对于电影符号学的深度呈现。人类与机器人,意指与所指巧妙的运用,本片通过镜头窥探极为丰富的意蕴。通过对本片影视语言符号的现实性与可行性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学在影视语言中的研究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11,27(5):115+126-115,126
秦晖韩敏邵宏谟三位先生所著的《陕西通史.明清卷》(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十六章第三节"书院教育与书籍刊行"中,有10处(P493-496)将明代及明清之际的关中书院称为首善书院。依著者观点,从1609年关中书院创建到康熙二年(1663)陕西巡抚贾汉复重建改名为关中书院止,就没有过关中书院的名称,关中书院一直名为首善书院。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关中书院与首善书院都是明代著名的书院,虽然都和"关西大儒"冯从吾讲学有关联,但两个书院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下面通过史籍记载对其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 电影、电视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影视技术、影视语言和形态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崭新的视听文化的新纪元已经来临。从1895年底电影的诞生至今已经九十五个年头了,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视听媒介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发展:从无声到有声;  相似文献   

7.
张会永 《社科纵横》2009,24(3):114-116
在康德道德哲学中,意志作为一种依据道德律而去实现一定客体的欲求能力,具有两个重要的向度。其中第一个向度是指意志必须具有规定根据,即它必须依据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道德律来规定自己。意志的第二个向度是指意志作为一种欲求能力,必定期望去实现一定的客体或对象。明确这两个向度,有助于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全貌,也能够澄清关于康德道德哲学"形式主义"及"道德律与至善相矛盾"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雷武锋 《唐都学刊》2010,26(3):120-123
维柯以"真理就是创造"为出发点,认为历史是一门比自然哲学更真实的科学,并试图把历史建立成一种永恒普遍的人类科学。在维柯看来,历史的起点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开端,它来源于人想象性的创造活动,充满了诗性,与理性认识的逻辑完全不同;历史的发展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呈现出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中遵循的是想象的诗性逻辑;在此基础上,历史批判不能从抽象理念出发,而应当以诗性智慧为基础,运用哲学和语言学方法,使普遍和确定相结合,这样才能揭示"理想的永恒历史"。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息律是作者从宇宙全息统一论中推衍出来的一个新命题,它侧重于描述文化空间上的全息规律,指出人类文化系统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文化系统整体的信息,因而文化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是其整体的缩影。文中分别探讨了文化全息律的含义、文化全息与文化特化的统一、心理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关系、全文化性等问题,并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郑中玉 《学术交流》2003,1(11):118-122
对于人类交流而言,对时间、空间及身体在场的超越构成了其媒介发展的历史。从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定位到时间和空间的“分延”,身体与时空的关系被不断重组。戈夫曼分析了日常互动情境中的身体与时空区域的划分。但由于电脑网络的独特时空重构,作为一种网络互动方式的网络聊天,却具有更复杂和不确定的前台与后台区域界定。由此,网络聊天从行动类型上更接近于一种后台语言行为,并且具有鲜明的语言游戏风格。  相似文献   

11.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10,26(6):79-81
从理论上讲,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当下生活的一面镜子,它能以艺术化审美的方式洞烛现实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以高度负责的艺术精神张扬时代情怀。从现实上看,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播出数量极其有限,能够称之为艺术精品的少之又少。究其实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矛盾冲突缺失,戏剧张力不够。官方、制作方和社会大众都有从各自立场和角度发出的种种批评与解读,孰是孰非,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在市场化了的影视剧市场,作为投资者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风险较大,其次是作为创作者对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得到艺术性的"沉淀",难于把握其内在神韵,无法克服必须让矛盾冲突缺失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12.
邢虹文  李崟  张虎祥 《社会》2009,29(3):52-7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广播电视制度也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促使电视剧的制作、交易与播映等日趋市场化。面对来自政治和社会的双重作用,围绕电视剧及其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参与其中的制片公司、电视台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都试图策略性地主导权力关系的运作。区别于以往“网络结构分析”与“政治文化分析”的市场社会学传统,本文引入了“行动者分析”的视角,将市场视为一种不同行动者参与的社会建构过程。通过分析上海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实证资料,本文阐明了行动者的策略性行动及其身处的结构性制约,并对市场秩序的建构性与变动性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关中枪声》《关中匪事》等为代表的关中系列题材剧一次又一次火热荧屏,关中系列题材剧的成功是与其鲜明的美学风格分不开的;关中系列题材剧注重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地域风情的描摹,注重情节的曲折性与圆满性的营造,注重对独具个性的关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注重对关中民俗的真切演绎和呈现。  相似文献   

14.
黄婷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10,26(4):77-79
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国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可能发生多方面的转变。"叙事"既表现为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又表现为本文的表层、深层结构。本文由中国电视剧的"叙事"入手,把握文本的深层结构,总结叙事模式,探寻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认为中国电视剧在注重故事内容的挖掘、丰富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的同时,也要关注对形式的设计,以加强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性。  相似文献   

15.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4,20(6):121-125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近年来国产电影电视剧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量趋于减少,作品中明显出现冲突缺失的现象,收视率降低,艺术水准提升缓慢,难以与国际化的电影电视剧市场接轨并形成良性竞争。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出于政治与商业风险考虑过多,深层原因是影视管理层和观众层"文以载道"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视艺术尚未实现纯粹娱乐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杨曾文 《唐都学刊》2007,23(6):61-62
《鉴真东渡》是中国有电视以来第一部从正面反映真实的佛教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的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鉴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人物,且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也是党和政府对宗教的认识和政策发生重大改进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7.
衣凤翱 《阅江学刊》2012,4(2):135-139
海派文化历史地成为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的缘起。在中国电影上海影像中,海派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特质贯穿其间。纵观中国电影史,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的特质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曼妙的海派文化"影像志"。上海影像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中的嬗变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风车》具有鲜明的北京文化特色。全剧主线清晰,情节曲折,构思巧妙,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多角度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性的深层矛盾,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道德内涵,而且营造了浓厚的北京文化氛围,体现出明显的"京味儿"特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是,此剧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视角选择、风车的意象表现等方面还有一些可商榷之处。《风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分析其创作得失,对首都文化建设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4,20(3):43-47
电影的审美文化分析就是要探询电影与人的生存的关联,对人的理想生命状态的揭示和回应。这种关联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探讨社会因素对电影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寻觅电影在社会中是如何贯彻和实现审美原则的,或者说是如何成为审美文化现象的。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审美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09,25(2):95-104
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陕派电视剧的历史分期,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甄别,以及对于有关业界专家、管理者、创作者、投资机构等的访谈和调研,并通过与整个中国电视剧发展路径的比照,可以梳理出相对系统的发展流变和路径,如果以2007年底为一个相对统计和研究界限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区分为这样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探索期(1980年至1988年);第二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成熟期(1989年至1999年);第三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转型期(2000年至200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