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软力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力量"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后,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理论界、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对"软力量"的概念从国际政治学、文化战略和媒体的角度具有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存在着中西差异.对"软力量"的核心问题有三种认识,即文化力、政治力、文化软实力渗透于硬实力之中.尽管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自相矛盾,甚至提出质疑,但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软力量"的作用在于:能提高一国的国际地位;能消除国外的抵抗意志,使对方认同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和政策目标,达到不战而胜;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其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加快我国"软力量"建设应采取的举措为: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到重要战略地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崇高的境界,是忠诚于无产阶级政党、忠诚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忠诚于劳动群众利益、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四个忠诚”的高度统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厘清其内在理路与价值诉求,重视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新世纪的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政党组织形态的演进史建构的政党类型学是划分政党类型的一种基本路径。一般来说,将政党划分为精英型政党、群众型政党、全方位型政党、卡特尔型政党和数字型政党等,是划分政党类型的一种基本方法,尽管它不能全面和精确地反映很多政党的状况,但它反映了世界政党组织形态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正是根据这一基本的演进路径或类型划分,才能较好地对世界政党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演进的基本模式进行比较和阐释,以阐明政党内部的中央领导、基层组织和党的公职部分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变迁。这是认识政党的组织形态和功能变迁规律的一个重要视角,尤其是如何认识以数字型政党为代表的政党模式的新变化,进而探讨这种变化所导致的政党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包括比较分析不同政党的特殊性,是政党研究和政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政党能力标志的是政党履行职能的主观条件,也是政党素质的外在表现和实践形态.政党能力作为政党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政党发展的核心驱动,其科学内涵既可以从生成机理、价值指向、内容结构、本质特征、实践机制等自身要素予以认识,还可以从政党建设的价值取向、政党性质的表达机制、政党执政的系统保障等关系要素予以把握.综合性是政党能力的基本表征,科学性是政党能力的第一要义,实践性是政党能力的本质特性,有效性是政党能力的价值所在.确立政党能力的科学概念,总结政党能力的建设经验,深化政党能力的理论认识,把握政党能力的发展规律,构建政党能力的提升机制,是政党能力增量发展以及政党效能质化提升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5.
生成与转换:社会转型期的政党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峰 《浙江学刊》2006,3(3):169-173
政党权威的生成是在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和政治社会化等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的转型对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党的组织模式和党的领导方式等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而引发了政党的权威转换,它主要包含从人治权威向法治权威、权力性权威向权力性和非权力性权威并重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6.
软法之于公共治理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迈新 《探求》2009,(5):39-43
公共治理作为当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公共管理思潮,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兴起,它的理论基础在于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三边互动关系。软法是公共治理不可缺少的制度之维,它与公共治理共同兴盛,发挥着传统硬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软法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机制,提出强化软法在创制过程中的正当性、增强软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透明性、发挥软法应对和处理社会公共问题的灵活性是推动公共治理模式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近代西方的立宪史来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西方立宪实践的潮流。从政党与宪政的逻辑关系来看,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党的变迁对西方政党政治变革是一种补充和扩展。本文从"选民中的政党"、"政党组织"和"政府中的政党"三个向度对战后美国政党政治的新变化进行探析,从而更加清晰地审视美国政党的变迁。虽然"衰落模式"、"稳定模式"和"复兴模式"交替存在,但是,美国政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确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并且政党正在试图通过国家政治权力恢复其功能。尽管美国政党无论是在政党组织、选举层面,还是在政府层面,都走出了60、70年代的低谷,但随着政治生态的变化,这种复兴态势也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政党社会属性变移的一个典型表现是政党由阶级性政治组织向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转变,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党组织和政党观念的日益开放.在此背景下,党社关系已经或即将出现如下重要转变:政党由以阶级为基础向以社会为基础转变;政党由强调阶级利益向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转变;政党由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转变.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民主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呼之欲出.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宜在社会性向度上积极探索,适时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形成以交互性为互信原点的新型党社关系.这对于执政党拓展执政合法性,提升自身权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政党研究领域,治理或善治理论的引入多少显得有些寂寥.治理所导致的失败、善治的意识形态色彩、治理结构与政党制度特征上的冲突以及治理社会基础的缺失,这四个方面影响了治理理论与中国政党政治研究的关联.实质上,治理并不必然导致失败,治理理论可在工具层面上运用,它并不与意识形态有内在的关联;治理结构与政党制度具有内在的适应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拓展,治理所需的社会的主体性力量正在逐渐成长,其社会基础并不缺失.因而,治理理论和中国的政党问题研究具有强相关性.治理或善治理论可以成为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耿云 《唐都学刊》2006,22(5):90-94
党的现代化是各国执政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执政党的现代化问题的实质是对其政治合法性的永恒诉求,现代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也构成了挑战,党应该与时俱进,以价值观、制度、组织、角色的现代化来回应合法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意义.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党与国家权力的问题.沿着这一脉络,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建构了我国政党与国家权力的基本法理关系,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结合部分学者的理论思考,可以将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为某种形态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消解文化冲突,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从和谐世界理念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政党,其前途命运取决于民心向背。民心向背的关键在于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解决好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3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有曲折有反复;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极力改善民生,使中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经验教训可概括为四条:必须始终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始终坚持主要依靠制度和法律来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不同,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不是建立在无政府状态的"均势"基础上,而是以相互依赖为分析框架,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既包括了"硬权力",也包括了"软权力";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力量,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揭示了"权力"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是对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张晓峰 《唐都学刊》2010,26(4):117-121
在中国农村,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影响根深蒂固,基层政权在治理模式上仍然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法律的作用微乎其微,基层政府对农村的实际控制力削弱。而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将乡土情结融入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所欠缺的内涵和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状态,指出只有进行价值体系的范式变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文化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竞争和海外利益驱使下,独具特色的英国文化外交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数十年来,英国文化外交并不满足于语言、对象和机构设置上的比较优势,而是适时将外交动因从文化帝国主义调整为文化国际主义,不断扩展文化的内涵,并在重视精英路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大众路线。英国以比较优势为后盾,积极创新文化外交的实践特色,将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种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软实力,使得英国的"帝国余晖"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英国通过文化外交的路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 logical sequence of China’s state governance is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people’s congresses—the people.” The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link in the chain involve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through people’s 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The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people’s congresses” link involves a process of obtaining legitimacy for the Party’s views based on political consultations which are then translated into the national will by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The “people’s congresses—the people” link involves the two-pronged logic of elections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governing party—the people” link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which essentially involves social consultation. Consultative democracy usually includes th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in the “governing party—consultative conferences” link and the social consultation in the “governing party—the people” link in the chain, both of which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This logically determines the inn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s leadership,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 form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nd shap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at is,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a circular system consisting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legislative consultation—social consultation” is created to guid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巴杰 《创新》2009,3(12):69-7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将理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优良传统凝聚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先锋模范作用凝炼、升华的过程,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源泉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形势下,回顾和重温延安精神,对于深刻领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无疑会提供一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