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搞好朗读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攻克的课题;教师可从“感知”、“品味”、“引读”三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学语文教学大纳》也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不能没有朗读。然而,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重视朗读的现象教师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能直接风效的朗读方面.结果不少学生的语文水平始终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3.
朗读既是一种读书解意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和艺术体验方式,历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把朗读当作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新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更是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4.
朗读既是一种读书解意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和艺术体验方式,历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把朗读当作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新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更是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5.
王涛 《中国农村》2007,(11):43-43
读书人必定读书,读书的人却不一定能称为“读书人”。这话不是我的发明,但我深有同感深信其理,而且觉得有再说一说之必要。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好比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的关系。后来想想不妥。职业足球有明星与球员之分,职业读书人也有教师与教育大师、码字匠与文学大师之别。那么,以读书、写书(或教书)为职业的人中的佼佼者,便可以称为“读书人”了?好像也不妥。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程勤华 《社区》2009,(11):63-63
为给社区读书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表达对社区干部组织居民读书的诚挚敬意,推动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本刊向全国读者征集稿件。 征稿主题:“我(家)与读书”“读书心得”“我为居民读书忙”  相似文献   

7.
园洁 《社区》2011,(14):5-5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朗读,能使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能让平面的语言变得立体,能把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而这正是提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喜欢语文的一个理由。宋代朱熹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一语道破了读书特别是咏诵文章的奥妙。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学习任何一种语  相似文献   

9.
据雍正硃批谕旨四十七册“刘于义、雍正二年九月九日条”,刘于义奏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雍正帝的硃批是:“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应试,朕所悉知。”读书求仕,金榜题名,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多少年来,千万个读书人“悬梁刺股”“寒窗苦读”,一旦高中,就会博得“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殊  相似文献   

10.
叶履森 《社区》2014,(17):5-5
古往今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多,所以做有关读书文章的人也多。谈到读书,有人称其乐,如古人所说的“一卷陶然”,而“红袖添香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漫了,如钱谦益、王闽运等皆是;也有人称其苦,如称读书为“苦读”或“十年寒窗”。宋人黄庭坚称读书既不言苦,也不言乐,说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需要,譬如人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是须臾不可离的事体。  相似文献   

11.
类书是古人读书治学的万宝全书, 但类书与文学、科举结合一旦太过, 或者是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滥用类书, 类书必然走向僵化, 成为“獭祭”、“饾饤”、“剽窃”、“腐烂”之书而被有识之士口诛笔伐;读书人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使类书流弊日甚, 但类书的生命力却是顽强的, 存在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这就是千百年来类书绵延不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马斗全 《社区》2008,(11):15-15
“读书种子”一语,近年常被人提起,亦多有文章谈之。一般都用来指爱读书的人、大学问家,例如说“陈寅恪是杰出的读书种子”、“钱钟书是难得的读书种子”、“在全国招三十名读书种子推荐出国”等。此间的有些大词典也释为:“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7,(4):15-18
读书在汉代是入仕的一个重要途径,两汉丞相多是读书人。入仕所读之书主要为儒家五经,靠读书入仕根植于两汉独尊儒术的治国需要和重视图书的社会风气,也跟帝王个人对图书的爱好以及对老师的尊重有关。入仕的途径主要靠官方教育,也与私人教育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由读书而入仕为汉代培养了高素质的官僚队伍,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但同时,因读书入仕而结成的利益团体为东汉的割据分裂埋下了隐患,并使读书人成为东汉党议祸难中受害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长北小幺 《社区》2009,(20):63-63
为给社区读书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表达对社区干部组织居民读书的诚挚敬意,推动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本刊向全国读者征集稿件。征稿主题:“我(家)与读书”“读书心得”“我为居民读书忙”稿件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主题突出,叙述生动,条理顺畅,文笔清新。字数在15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15.
朗读既是一种读书解意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和艺术体验方式,历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把朗读当作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新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语文教学比较经受得起实践检验的方法,恐怕还是搞传统的读写结合。要实行读写结合,最关重要的问题是有效地发动学生读书,尤其是对所学课文的朗读。先秦思想家荀况说:“诵数以贯之”,清代学者刘大(?)说:“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可见,荀、刘不仅是读写结合的支持者,而且是强调朗读促进写作的倡导者。他们主张的所谓“诵”、“读”、“歌”,显然是指朗读。读得多了,才会达到融会“贯”通,悟出文章的“神气”(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构思技巧),也只有达到这一步,才能谈得上用以指导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指出:“……贯串整个诗歌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则应是反复朗读。”可是在实践中,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诗歌的朗读教学,而只重视对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实际上编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各类诗歌,与初中阶段相比,内涵深刻,形式复杂,意境深远,此时,朗读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仅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几首古典诗歌为例,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夏德锦 《社区》2010,(23):51-51
古人谓读书有“三上”之说,是说“时光容易把人抛”,劝读书人“莫辜负了好日头”,抓紧一切可用的辰光来读书。白日苦短,黑夜漫长,还得焚香以继昝。似这等读书行状,岂不显得匆忙了一些?目下读书种种:读应考书,为达龙门:读实用书,为强技艺……实是经世致用,目的性明确。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中,开口说话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好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也求甚解     
林振宇 《社区》2010,(23):17-17
读书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求甚解。一种是也求甚解。 有的读书人选择不求甚解,说这是句成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理由似乎很充足,但却曲解陶渊明的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