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克思的哲学道路及其当代延展——张亮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是我的第一本论文集。按理说,我这个年纪的青年学者是不适宜出版什么自选集的。可是,这又是单位要求的一项"规定动作",不得不为之。所以,从一开始筹备的时候,我就没把它当作什么"殊荣"来忽悠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把它定位为向师长和学界同行报告自己近二十年来学习、研究经历的资料集。我希望通过这个集子清楚地图绘出自己从卵、幼虫、蛹而至蝴蝶的全部蜕变过程,哪怕过多地暴露了自己不够成熟、不够完美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希望让那些以各种方式教诲、关心、帮助过我的师长们以及自己意识到:一晃,十七八年过去了,我这个当年的小"学徒"现在也已经"四十而不惑"了!必须向自己的"学徒"时代说再见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深圳的一些中小学展开了清退代课教师活动。这些教师往往在一些学校代课接近或超过10年,在《劳动合同法》生效之前,这些教师被校方解除合同。无独有偶,LG也对一批为其连续工作5到10年的员工不再续约,理由是公司的业绩不好。一些小公司,也开始逐渐清洗自己单位的"十年元老"。北京某电视台近半年进行了幅度很大的用人制度改革。过去的台聘、部聘、组聘被统一变成了台聘和企聘两种方式。过去未签约的电视台各栏目组临时工有数千人遭到清退,一切非台聘人员都要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约,然后被该公司派遣到此电视台工作。  相似文献   

3.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4.
旧书的世界     
付潇语 《社区》2014,(23):5-5
拉开沉重的书柜,目光扫过一本本书,随后踮脚,伸手够到最上一格,抽出曾经读过千遍的集子。哪怕它已落满积尘,钉夹已然生锈,书页泛黄,它仍旧让我心念挂怀。而这就是旧书的模样。  相似文献   

5.
正把原名阎志扬改为阎肃上个世纪50年代,空政文工团领导为了提高创作人员和主要演员的艺术修养,举办过文学讲座,由我(即阎肃之子阎宇)爸阎肃和朱正本、文采讲课,一周讲一次。文工团的歌唱家张映哲曾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阎肃是怎么给我们讲诗词的:手舞足蹈地从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说到高山大川,再从李白、杜甫说到郭沫若、毛泽东。从天上到地下,从古说到今,阎肃说得天花乱坠,大伙听得心旷神怡。"有时,我爸讲完一段,再由张映哲唱一段,找找感觉。他本就不是个严肃的人呢。在西南文工团时,因为我爸总是爱开玩笑,讲故  相似文献   

6.
我的妈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这首古诗特别适合赞颂我的妈妈,她像参天大树一样,屹立在我心中。妈妈对我的爱体现在一次次的语言教育和"棍棒"教育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我想看电视,着急做的练习册没有几道题是对的。妈妈当时就生气了,脸色从红润变成灰暗,表情从晴天变成阴天,她喘着粗气.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先生有本杂文集子,名为《准风月谈》。民国22年,国民政府舆论管制,《申报·自由谈》刊出告示,"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这"风月"用作"风花雪月"或"清风明月"的省称,像是"文学"的代名词,遂"多谈风月"便成文学家之事。我是学文学的。2003年夏,我自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下建阳市北上,一头扎进京城北二环与三环交界的太平湖畔铁狮子坟,开始了在"弘文励教、熔古铸今"的文学院训之下的大学生活。那时候,"学文学=谈风月"是我的"常识",直到遇见导师王一川教授。  相似文献   

8.
我们面前的一本词作歌曲集,集子不厚,却不乏佳作:我常在黎明了望东方/观看那喷薄欲出的太阳/夜幕慢慢地卸下/天空由黑暗渐渐变明亮……文字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亲切自然的词句竟出自一位企业家之手,他就是这本集子的作者——南京中心大酒店总经理陶明鉴先生。  相似文献   

9.
毛峥嵘 《中华魂》2020,(5):55-60
方维夏,1880年11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南塘屋场一个小康家庭。是一个在旧社会由幻想洁身避世到热心教育救国,最后成为共产主义坚强战士的知识分子。方维夏曾当过毛泽东的老师,他写的文章,在学生和当时社会上受到敬重,有"方圣人"之称。1935年10月,在参加艰苦的湘南游击战争中被叛徒杀害,壮烈牺牲。"润之是我最好的学生。"1911年夏,方维夏从湖南优级师范毕业不久,应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之聘来到长沙。  相似文献   

10.
张玉龙 《金陵瞭望》2009,(16):84-84
一是坚持学习教育经常。以加强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实行年有1~2个大型主题教育、月有小教育、周有学习的廉政教育制度,组织干部职工不间断学习: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听取两劳人员现身说法,观看警示教育片;每年举办2~3期廉政专题培训班;开展“每年读一本警示书、赠一篇警言、定期召开一次廉政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在杂语喧嚣、人人能出书的商业化时代,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唐思源先生的<野人笔记>是难得的散文精品."精"在何处,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部集子的意蕴风格?我想从以下三个层面契入文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文联拟编一本《徐州与中国美术文献》的集子,嘱示我作为徐州籍人要写点徐州与徐州美术有关的东西。我想到,家父陈天先生遗有多本与徐州"美术"有关的日记,且目前我正在艰难地整理中。从中略找出一本,便有他所经历的徐州美术的片段。家父原籍是徐州邳县(今邳州市)占城。今日邳州市的石雕产业已蔚为大观,呈数万人的从业规模。而这个产业的发起者与创办者便是陈天先生。大约是1973年左右,陈天先生不甘于使自己的雕塑技能荒废于原籍的耕田劳作之中,曾向邳县革委会毛遂自荐,表示愿以绵薄之力为邳县作出贡献。而当时的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是"小热昏"艺术的发源地。"小热昏"的省外传承路径是由苏州到上海再到浙江,由此形成了海派和浙派"小热昏";其省内传承路径是由苏州到无锡再到常州,然后有了苏帮、锡帮和常帮"小热昏"支系。从时间顺序来看,江苏"小热昏"的第一代艺人是赵阿福,第二代艺人为陈长生,第三代艺人有陈国安、周阿根、蔡济世等。目前,江苏"小热昏"已延续了六代,共有近百名传承人,其中以常州"小热昏"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无锡次之,苏州的"小热昏"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4.
我随市摄影家协会去德国采风,拍到了很多精致的画面。但是,我对德国人感触最深的,却是他们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很多家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  相似文献   

15.
前年,大同医专的樊溥发同志即将退休时曾告诉我,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他打算把自己读书、工作以来,所有的同学、同事、朋友给自己的赠言整理出来出一个集子。后来老人又嘱我,待所有资料整理妥帖后,替他作个序。序和跋之类的文章虽然读过一些,但拿起笔来替别人作序,还真是头一回,然长者之命不可违,所以没敢再推辞。今天,樊老把一大袋子旧赠言本交给我,并有整理出的清样,让我熟悉一下内容,再酝酿动笔。我先看了一本,开始想,樊老这个即将出的集子,除了一些别的特点,至少蕴涵着一种“赠言文化”。且不说集子内容高下,个人赠言集”这个体裁本身就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同时读两本书,一本是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一本是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我在心里常常感叹:学生的童年消逝了,教育能到哪里去找情调呢?童年,不应仅有知识学习,还应有儿童"活泼泼的"生活。儿童生活"活泼泼"了,教育才有可能产生美的情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就是为了解放儿童,就是为了让儿童的学习生活有"留白",就是为了让儿童的"活泼泼"从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喜欢动漫玩偶和模型的年轻人比比皆是,潘曙就是其中之一。从爱玩模型、人偶到萌生自主创业的念头,从纵横驰聘的网店到固若金汤的实体店,潘曙凭着一股热情,一份纯粹的对爱好的追求,不断抢先占据"蓝海",在热烈的创业生活中收获满满。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为了教课,读了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在读的过程中,为了学习翻译技巧,每到一定时候,便找到一些作品的中文譯本看一看。在我所接触到的中文譯本中,有些的确是译得很好的,不仅对原作忠实,语言练达,而且文笔传神;但也有些却是译得比較差的,不只譯文粗糙,而且錯誤也比較多。現在,我就从我所接触到的译本中,选出一些,来谈一下我个人对这些譯本的初步意見。  相似文献   

19.
首先,我声明一下,这不是学术报告,只是想说一说我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学习体会.我的本科是学核物理的,学爆炸原子弹的.十几年前(1994年),组织上安排我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去做党组书记、副主任(许嘉璐同志时任语委主任),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走到了语言文字界.我刚到国家语委工作时,一些老先生像王均、周有光、吕叔湘老师,给我开了一大堆书目,起码有二十多本,我看完以后就入神了.在那只工作了10个月,但没想到,交往的朋友很多,结下的友谊和感情特别深.十几年前跟语言文字的这么一段交情,使我成了语言文字的"发烧友",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就演绎成了今天这么一个节目,把我聘成教授,授予我"北华大学硕士生导师"的称号.我实在是不敢当,用章回小说的讲法就是"折煞我也!"这里面可能包含着某种历史的误会,又可能包含着某种必然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拿到蓝芝同的寓言集《蝙蝠贺喜》,即刻被它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鲜奇特的构思所吸引,我真为瑶族文苑增添这一新作而高兴.在此之前,写过寓言作品的瑶族作家虽不少,其中也不乏佳作,但是,能结集出版的,这是第一本,因此,在欣佩之余,我情不自禁地提起拙笔,记下自己读后感受。我的感受,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广、深、巧、新。广集子虽小,容量却颇大,它打破了瑶族祖居的深山老林与外界的隔阂,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