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财政分权制使中国在获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地方政府间的策略行为是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的重要因素。但除了地方保护因素之外,还存在着自然的市场分割因素。因此,可以将地方保护分解为合理的地方保护和不合理的地方保护,将市场分割分解为由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以及由运输费用、风俗习惯等非地方保护因素形成的自然市场分割。自然市场分割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为了促进我国统一市场的建设,应该实施向经济落后地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从竞争性产业中退出及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现代制造业是建立在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基础上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价值实现必须以巨大的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拉动为前提.理论研究和各国的经验表明,实施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步并举的战略不仅可行,而且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应确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同步并举、互动发展的战略,并依据地方生产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同步建设的新思路,迅速搭建以提升企业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基础条件平台和制造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的服务外包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将服务性增值活动通过外包的形式分离出去,更专注于加强核心增值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建立核心能力的效率,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从价值链和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外包对提升其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定位效应的影响,外包活动频繁的地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同时,外包后形成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贡献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家及区域产业结构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和预期目标。文章首先对环渤海经济圈内总体的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以及产业层面的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实证测度,证实了该区域内产业同构的存在,环渤海经济圈由于行政分割产生的地方保护是导致区域内产业同构的主要内在动因,通过构建一个区域行政分割下的地方保护与区域内产业动态选择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5.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统一的大市场能够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与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所引起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抑制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体化市场,然而地区间市场分割、贸易壁垒始终存在,极大地阻碍了要素流动,影响科技创新发展。长三角区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始源地,是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技术创新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相对价格法、绝对偏差法、变异系数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与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其次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计算,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而市场一体化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省内城市群看,江苏9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及商品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浙江9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安徽8城市的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将市场一体化内涵拓展为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将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间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纳入研究,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对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文章结论对于有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套评价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建议,以期对促进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但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端口的创新驱动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制造业升级效应.将制造业划分为上下游产业端,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和提升路径进行比较研究.选取制造业产业链中62家上游企业和70家下游企业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比较评价上下游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分别研究有效提升上下游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制造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不同;较高的财务绩效和政府补贴对上游企业会起到重要作用,企业规模大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企业规模小、财务绩效高以及政府干预少会对下游企业产业有益作用.因此,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正确认识政府补贴的作用和方式,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环境下中国承接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而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形成世界制造业转移下国际货币体系错配,从而制约了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国际货币体系在制造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对技术创新起到金融支持,形成良性贸易循环等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货币体系匹配对英国、美国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起到了支持作用;国际货币体系错配造成了德国、日本与制造业强国失之交臂。中国面临国际制造业转移与货币体系错配的局面,要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如建立国际需求差别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将外汇债权转化为企业利用国外资源权、利用汇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产业组织形态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高科技企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三种类型,它们的技术创新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主要由传统工业中小企业聚集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且合作创新行为较少,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本文以广东省龙江家具产业集群作为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分析探讨龙江镇政府各项提升集群技术创新水平的政策措施,总结马歇尔式集群中地方政府促进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政策实施经验,旨在为此类集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联动效应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基于技术创新、产业联动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维度的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联动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相对科学地评价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联动性的强弱。而从评价结果来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后着力点可适当地考虑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再到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同时,在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过程研究中发现,国家需求、产业创新和经济联动是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过程的三大要素,其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于产业创新过程中,包括政策系统、市场系统和技术系统,因此,发展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应重点关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机制识别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本地效应发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间接效应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机制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集知识创新、技术转移和产业集聚的重要社会组织形式,是国家创新能力孕育和发展的基本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正逐渐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提取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具有较高识别信息的定量指标,设计与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11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确定城市创新能力的相对地位,分析城市间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以期为我国制定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团体科技创新能力的两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模糊评语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模糊评价。其意义在于能有效评价一个科技创新体系,找出创新体系的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其改进。  相似文献   

14.
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是产业群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理顺产业群和集成创新的关系,并在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建立的基础上,探讨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模型的设计,努力寻求产业群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M模型建立了安徽槐林渔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安徽槐林地方产业集群特点对安徽槐林渔网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模型因素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最后得出了加大技术创新,树立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大区域品牌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佛山张槎针织产业发展中存在这几种矛盾: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展与企业未形成规模效应、新产品开发的自主性创新性与产业链整合度、家庭作坊管理方法与现代企业制度、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与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等。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为: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的提升、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建设、产业集群的区域文化形成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强度综合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全域自相关检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布及显著性检验,实证研究2004—2014年中国各省份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演变;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空间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高低两个集聚区域,低污染物排放集聚区正在由东部向东南部扩展,高污染物排放集聚区正在由西北部向东北部扩展;(2)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阻碍作用,表明中国目前的环境规制确实存在“绿色悖论”,技术创新并未激发波特假说的“创新补偿”效应。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中国并不存在“污染天堂”;(3)环境规制强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也就是说,本地环境污染受本地环境规制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大于受相邻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本地环境污染受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本地的工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