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农民的社会心理或社会心态,是指一定时期农民普遍的日常意识与行为模式,包括农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情感和宗教意识等等。农民的社会心理是一定时期农民对农村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它不仅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农民自身的行为选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建设与改革,制约着有中国情色的社会主义实践。1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起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观,激起了中国广大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刻变迁。本文试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社会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社会心理变迁进行历史和现实的考察,阐明了当代中国在社会心理变迁进程中所凸现出的“二律背反”特征,并就影响社会心理变迁的主要原因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旨在为实施有效的社会心理导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同改革开放荣辱与共、以改革开放的途径与方式推进的。其中的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 ,对外开放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外部条件 ,两者共同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基本手段。要推进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必须继续依靠改革开放并且进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中国农民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使得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是基于农村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 ,全面分析农民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 ,通过对农民从业观、市场观、致富观、消费观、知识观、婚嫁观、生育观等价值观念的变迁的分析 ,揭示在经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条件下 ,农民精神生活也相应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最快也最直接地反映在语言词汇的变化上,而词汇中的社会称谓语部分更是首当其冲,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能在社会称谓语的使用中直接体现出来,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再到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社会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无不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称谓语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真实地体验到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称谓语的历时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脱胎于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经历了多次转型,知识分子自身对其角色的认知也发生了数次变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必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变迁、国家建构、知识生产为主线的分析框架下考察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社会角色认知的变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真理探究者的身份日益增强,知识生产者数量逐渐增多,而知识生产观察者的数量不断减少,年轻学者知识生产者的角色认同度较高,以学术为志业的研究场域逐渐形成;技术专家与价值倡导者角色在时间维度呈现增长势头,但年轻学者对此角色的认同度不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不同类型政治学者共同关切的理论命题。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是社会变迁逻辑、国家建构逻辑、知识生产逻辑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历史变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效率与公平不可调和"论并不科学.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永远处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动态调整、动态平衡、动态发展过程中,而两者合力作用之反映和结果即:社会效率×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合力作用使社会进步速度减缓并达到警戒阀值时,应对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各自作用率进行倾斜性调控;而两者综合作用率的倾斜方向和调控力度,须根据当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研判其时因果关系、作用状况来正确决定.据此,提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历史变迁特点是:颓势经济扭转期的"突出效率 淡化公平",社会差别扩大期的"注重效率 兼顾公平",社会稳定发展期"效率中公平 公平下效率".  相似文献   

8.
社会流行语作为文化的重要表征与隐喻,记录了中国当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足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社会流行语的发展和变化历史,无论从生产主体到内容选择,还是从传播平台到解读与再传播,都代表着传媒场域中我国文化话语权从官方到民间、从权威传媒机构到互联网的变迁过程。这一话语权的变迁,为社会公共治理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但是,这一变迁是传媒变革以及技术力量赋权所带来的公共话语权力空间再造,并不是对原有格局的颠覆与对立,管理者需要的是:以民心所向为指引,读懂大众话语实践背后的社会实践倾向,将大众“话语实践”转化为管理者的政治经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城市社会正处在一个特定的结构性变迁之中 ,其核心性转变是城市社区结构的变迁 ,主要表现为社区结构的分化与重组 ,其主体形式是单位型社区的衰落和新型社区的成长。如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出现社区类型多样化、社区利益主体多元化、社区功能社会化和社区非正式组织快速成长等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研究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分化及社区结构性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并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体系和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从宏观社会背景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冶特征正趋于消解,传统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形成的非正式社会规范日渐式微,乡村社会呈现出利益分化与规范多元的格局。 从微观社会结构看,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进入诉讼渠道的案件类型中陌生人/ 半陌生人纠纷以及经济类纠纷总体占比较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乡村人民法庭在硬件设施、人员结构以及司法的规范化层面亦获得充分的发展。 这一系列深层次的转变,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法治建设和乡村司法全新的社会背景。 为顺应变迁后的乡村社会及其法治需求,亟需转变现行理论和政策层面对乡村司法的工具主义定位。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就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关系进行探讨 ,试图揭示国人社会心理现代化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二)谢立中二、社会垂直结构的变迁社会垂直结构是指人们依照等级参数所表示的那些属性而形成的位置分布。与水平结构不同,这种分布将人们区分为地位不同的各个等级。社会垂直结构也是由许多子结构复合而成的,其中每一种子结构也都是围绕着一种...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显著的变动过程之中。结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运用彼特·布劳的“结构变迁”概念及分析方法,从水平结构的变迁、垂直结构的变迁、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诸方面,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状况进行了一次初步的描述和分析,为彼特·布劳的宏观结构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应用性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湖北钟祥县九里回族乡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回族社会文化的变化,阐述了这种文化变迁的动因及其正负双重社会效果,并就如何应对文化变迁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社会地位,成为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点。这种社会分层极大地强化了农民对教育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教育价值观经历了沉睡期、苏醒期、困惑期和理性期。当前,应树立职业农民教育观,完善教育体制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竞争和向上流动的能力,促进阶层结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人社会心理变迁的三个主题:1、在现代化冲击下,由于数千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稳态生活失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失重。2、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失范,以至无所适从,从而出现角色的迷惘与心理冲突。3、社会心理由失重到冲突,由冲突到更新,从而导致中国人传统社会心理的蜕变和职业心理、价值心理、文化心理的更新以及整个心理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人社会心理变迁的三个主题:1、在现代化冲击下,由于数千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稳态生活失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失重。2、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失范,以至无所适从,从而出现角色的迷惘与心理冲突。3、社会心理由失重到冲突,由冲突到更新,从而导致中国人传统社会心理的蜕变和职业心理、价值心理、文化心理的更新以及整个心理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是在成功实现从"国家革命的逻辑"向"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历史转折中取得的.我国改革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必然性使得它能够很快地切入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中,从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两个方面为"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否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得到成功推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发展与深度推进的关键环节,必将成为新一轮解放思想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是当代中国农民的主体阶层,在改革开放前后其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体制改革为其变迁提供了必要前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大量就业机会的并存为之提供了客观基础,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了这一变迁,经济利益驱动是其内在动力,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则对这一变迁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