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心学”教育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教育学说之中,并形成了一套以“心学”为哲学前提的释经体系。王阳明“心学”教育体系的理论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心学”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石,“心学”教育实施的路径以及“心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正是王阳明独创性智慧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2.
杨简是使心学真正独立的人。他超越陆九渊,迥异于程朱理学,彻底树立起“心”的本体论,主要体现在心与理、心与正、心与意的辨证上,他颠覆性地重塑易理,从而把心学贯彻到了天人学说中。《月赋》是对其心学体系进行形象和深入阐述的文学杰作,包含其心学、易学的基本要素,并给出和讨论了多个重要哲学命题。他对学术思想的文学传达能力和结合到日常事物的实践能力,为心学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陆九洲建立了一个与其抗衡的“心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中包括了颇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人生哲学是比较独特的。他终生徘徊于儒道佛之间 ,但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人生哲学。他秉性倔强 ,在为人处世上刚直不阿 ,不肯随人俯仰。他主张“贵生” ,珍视生命 ,又坦然面对死亡。他的“世间只有情难诉”的“情至”论 ,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而且在中国人生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守仁的“心”学虽然最终导致了唯意志论,绝对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其闪光点也正是他看到了人的“灵明”──意识在指导人的行为规范以及改造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心学体系的建立,阐明了人是最高存在的思想,对于打破长期的理学禁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为指导,初步探讨了爱尔维修人生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理论体系。作者认为,爱尔维修人生哲学思想有三大基本特征:(1)以“自爱”为核心的利己主义;(2)以,“利益”为动力的价值取向;(3)以“幸福”为归宿的目的追求:“自爱-利益-幸福”是其人生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南大吉是王阳明的高门弟子,年少就立志于求圣贤之道,对心学思想有着深刻的体认和感悟.他认为圣贤之道在于良知本体,提出了“心之良知本一”的命题,同时主张在“体之用”上下工夫,尽力做到“以慎独改过为致知工夫”;好善忘势、反身内省;“中心悦而诚服之”;躬行实践、心学治政.他将关学与王阳明心学思想融汇贯通,为关中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关学心学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试从老子朴素辩证法观其人生哲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老子在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辩证发展进行深刻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人生的总原则是“法自然”而“无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一系列人生应当恪守的原则和理想,如“致虚守静”、“守柔贵弱”、“谦退不争”、“知止不殆”等,从而形成了他的人生哲学体系。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在当前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于把“心学异端”视为阳明心学之反动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作者通过具体分析阳明心学的立说要旨与其逻辑归宿的矛盾,认为王守仁的体系本身就注定了从伦理到心理、从道德理性到自然感性的异端倾向。因此,从某种意义小说,“心学异端”其实是把阳明心学的必然逻辑归宿变成了思想现实。  相似文献   

10.
陆王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流派,而王阳明心学作为心学之大成则表现为他的成熟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探讨王阳明心学的结构,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哲学的本质特点及理论上的失足之处,这对于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哲学思维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是经过这样一条曲折的思路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心”是“新心学”的本体论范畴,通过“症候阅读”和“抬头而读”的阅读方式,重新解读贺麟的“新心学”体系.在对“心即理”的论述中,贺麟用康德的理性概念重新阐释中国心学,把黑格尔的外向性辩证法改造成内向性辩证法.“心即物”是当内向辩证法触及心底的“绝对精神”——“心”的时候,又开始了外向性辩证法的扩张.“心即性”则是对“心即理”的内向辩证法和“心即物”的外向辩证法的统一.最后指出,贺麟“新心学”中的隐藏性话语是对唯心主义格局的新开场.  相似文献   

12.
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从方法论上讲,通常被视作简易之学。陆九渊对此不仅直认不讳,甚而喜好有加。究其原因,简易方法是陆九渊发明、创新儒学的一方宗旨,与他的生体思想即本心学说达成了本体工夫协融为一,也是他判别学派和接引学者的指针。本文对此作了辨析,尤其对向来统混讲论的剥落、减担等说法作了明确区处。陆九渊的实学主张不仅包括个体道德认知上的切己自反和躬身践行,而且更为强调对儒学的切实创新,更为关注儒学的普遍的社会实效表现。陆九渊心学体系的方法理论和实学主张在内在理路上是相联通的,表明他对儒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实有所本,实有所得;而他在“辨志”基础上提出的实效实利为心学以至整个儒学固有内容的诸多论说,则至少足以说明,视心学为空疏不实之学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认为人生“任何成就莫非人心自觉之力”,“理性为人类的特征”,主张“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建立起独特的人生哲学体系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4.
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对传统经学采取尊重与怀疑的辩证态度,这是由他立学的宗旨和问学的态度决定的。他主张自立、自得、独立思考、大胆疑问,也因此形成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精神,创立了心学一系。象山经学可说是传统经学的心学化。其心学开一代学风,对推动中国学术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认为人生“任何成就莫非人心自觉之力” ,“理性为人类的特征” ,主张“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 ,建立起独特的人生哲学体系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语     
今年1月18日,是陆象山逝世80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心学创始人,我们特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合作,在国内首次推出这个文论专辑,以飨读者。陆象山(1139──1193),名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人,著名心学家。在南宋,他是“抚学”,也是“赣学”的代表。陆象山处于动荡不休的南宋,在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十字路口,他高标独帜,自成哲学体系,以其开创的“心学”,横扫陈腐之见。他的易简,他的呼唤人的“真我”主体意识,他的关于“人性”“人情”,眼睛向“下”,以及对“存天理、灭人欲”程未理学的叛逆,和“要决…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党性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的标志性话语,是对优秀传统心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共产党人“心学”是探求共产党人如何树立初心、守护初心和践行初心的学问,强调“知行合一”,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阳明心学进行改造的同时,实现了对它的转化和发展。阳明“心学”认为“意念发动处即是行”,强调要在心上做功夫;共产党人“心学”提出共产党人要修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不想腐的动机和意念,在实践的发端处就杜绝恶念。阳明“心学”认为“行是知之成”,“行”是“知”的完成和存在方式;共产党人“心学”提出共产党人要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要用担当斗争的精神去实践。阳明“心学”认为“知行合一”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知而不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被私欲隔断心体;共产党人“心学”指明提升党性要“知行合一”,把理想信念付诸于实践,不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  相似文献   

18.
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宋明时期“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德育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均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王阳明在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出入释老”而“归本孔孟”的思想历程。他最初是“泛滥于辞章”,接着是“遍读考亭之书”,继而又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正德三年被贬至贵州龙场驿,才真正形成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历史上称之为“龙场悟道”。此后,他的心学思想日益成熟,相继提出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体系,走上了一条不同于程朱理学的心学道路。王阳明在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后,到处创办书院、广招弟子,以培养自己的学术传人,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终于将明代形成的心学思潮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9.
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皮浪怀疑主义作为希腊哲学的否定式总结,也蕴含着一种“成圣”的人生哲学。它把个人化幸福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把“心灵宁静”作为圣人的最高境界,把“悬搁判断”作为成圣的最佳途径。以前学术界对皮浪怀疑主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想,对其人生哲学着墨不多,致使皮浪怀疑主义的真正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通过重构皮浪人生哲学体系,可以挖掘其人生哲学思想对当代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心学自产生以来,便备受当时学者们的关注,其信奉者、追随者较多.不过,它又是一种较易引起争议的学说.在王阳明心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之中,罗钦顺即与王阳明展开辩驳.他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可归纳为以下数方面:一是从体用、修养工夫、常识等角度批驳了王阳明关于“良知即天理”之类的说法;二是认为王阳明的“心即理”说会滋生“求内遗外”等弊病;三是反对王阳明将格物解释为“正念头”,等等.罗钦顺批驳、辩难王阳明心学,旨在扭转王阳明心学过于内在化的倾向.不过,罗钦顺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也有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