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于1992年初在山东省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发现了一件龙山文化刻字陶片。这是国内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800年左右。 在丁公村发现的龙山文化陶文,系刻在一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里面。陶片为泥质磨光灰陶,长4.6——7.7厘米,宽约3.2厘米,厚0.35厘米。陶片上现存文字计5行11个字,除右起第一行为3个字之外,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综观这11个字,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整体排列比较规则,刻字也有一定的章法,显然已经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专家鉴定认为,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选址建池:利用庭院闲地,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面积10~100平方米均可。池材不限,但应坚固、防渗、防逃。池深1米左右,池底为30厘米泥砂土,也可上覆一些瓦片或树枝做洞穴供鳝栖息。平时水深30厘米,天热50厘米。  相似文献   

3.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家村农民在村外北壕内挖土时发现的。此钟通高二十八厘米,甬长十厘米,铣间十五厘米,鼓间十一厘米,舞修十三点五厘米,舞广九点三厘米。重五点七公斤。钟的截面呈椭圆形,口扁圆,鼓腹,甬作长圆柱形,平顶,并不与体  相似文献   

4.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7,(4):143-147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重要经典都是由文字所组成,唯独中华民族的《周易》是由六十四卦与文字两种符号组成的。卦者,象也。象为源,经传文字为流。文字中的道理源于象。文化研究如果只重视文字而忘记了象,如同研究江河时忘记了源头,研究大树时忘记了根本。象中有生生不息的物理,象中有自强不息的人理,象中有尚象制器的器理,还有那灵活而奇特的、行而论道的思维方式。象之研究,不但要体现在一篇一篇的文章上,而且还应该体现在一件件器具的发明创造以及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上。  相似文献   

5.
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小松山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长方形,陶制,长32厘米,宽20厘米,一道坝将其分为两半,一半为陂池,一半为水田,田中央为一条渠,渠与陂池相通,渠两边为水田,每边有六块,计田12块,每块田呈方形。1978年,在同地的另一座东汉墓中,又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圆盘形,陶制,直径43.5厘米,通高7厘米,深5.5厘米。盘中,一道坝将其面分为二半,一半为陂池,池中有鸭2只,龟一只,荷叶和藕各一只。另一半为水田,埂把田分为4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1983年6月至11月,笔者曾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作民族历史和文化调查。6月下旬的一天,在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档案馆发现清代钦命勘分中俄科塔(科布多和塔尔巴哈台)边界大臣和卡伦侍卫所写的文书五件,其中哈萨克察合台文二件,一件写于光绪九年七月初六日(1883年8月8日),另一件写于同年七月二十七日(1883年8月29日);满文一件,写于光绪九年七月初七日(1883年8月9日);汉文一件,写于光绪九年八月初一日(1883年9月1日);汉、察合台两种文字写成的一件,写于光绪九年五月十一日(1883年6月15日)。五件文书内容相关,但又自…  相似文献   

7.
多友鼎的发现及其铭文试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11月12日,陕西省长安县斗门公社下泉村第二生产队社员在该村东北约一百米处古镐京附近,翻土取沙时,在深约4米的细沙堆积中,发现铜鼎一件(封三照片),交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这件铜鼎双直耳釜形三蹄足,通高51.5厘米,耳高10、宽11.6、厚3厘米;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紫霄窝发现一处窖藏,出土几件重要的明代道教文物.其中,有稀世罕见的赤金龙一条,长11.5厘米,重15克;玉简一件,长29、宽1.5厘米,正面镌有铭文,背面刻道符一通.有关刊物曾予介绍,可惜所附照片甚为模糊,释文多误,功用亦不明晓.经向武当山文管所信询,承惠赠三张较为清楚的照片,并知还有一件玉壁同出.几做爬梳对比,方悟此次所出三物的宗教功用相一,是目前见於公开报导有实物可凭的唯一一组较为完整的道教投龙活动遗物,对传统宗教文化的研究很有意义,亦为弄清中国古代道教在名山大川的投龙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197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五下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件瓷罐.内装有一批金银器.互助县文化馆得到报告后,即派人前往现场,当时瓷罐已打碎埋没,其形不明.征集到的文物计有金钵1件,银钵5件,银耳杯3件,银盘5件,银手镯2件,银饼2件.承童成海同志美意,笔者对这批文物进行了观察和测绘.现将研究结果分别叙述.一、器型1、金钵1件.直口,圆底,口部外缘饰一周突弦纹,阴刻浅弦纹.弦纹之间为锥刺卷云纹.口径8.2、高2.6厘米(图1)  相似文献   

10.
“成周邦父”壶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1月间,千阳县崔家头公社社员挖土时,发现一铜壶盖,内有一铜斧(见封三图片)。据出土情况,我们认为这两件器物是出自墓葬中。此墓早年被盗,只剩两件残器,从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看,属西周中期后段。 铜壶盖高十五厘米,口径十四厘米,盖冠作圈状,盖顶中心饰圆涡纹,圆涡纹外一周饰重环纹,盖冠外一周饰鳞纹,盖口沿上部饰窃曲纹,  相似文献   

11.
《千唐志斋藏志》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共收墓志拓片1,360件,唐以前6件,唐以后145件,唐志1,209件,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大好事。墓志拓片是由右向左读,而装订却是由左向右,大概是为了牵就说明文字横排的原故,但用起来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12.
这19件档案资料,选自馆藏天津商会档案,从中可以窥见辛亥革命运动期间天 津的一些情况。现在原文照录,并按现代行文程式刊出,供史学工作者研究辛亥革 命史和天津地方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宫廷遗物藏品中,有两件银背壶,名为“银细管嘴背壶”和“银背壶”。两件背壶皆为银质,造型、颜色、体积均完全一致,只是壶嘴有异。“银细管嘴背壶”,高43.2、腹直径32.5、腹厚9厘米;腹上部筒形壶颈高8、颈宽7厘米,颈上另有高6、直径1厘米的细管形嘴;壶重3300克,腹肩部阴文针划刻“(?)千十”字样。另一件“银背壶”(图一),壶体、形制与前述相同,只是壶嘴筒形,嘴高8、直径7厘米,嘴上外套壶盖;壶盖顶部为满弓形扳,可掀起壶盖;盖上阴文针划“三”,口下部划刻“四”的铭文;壶重2380克。两件背壶均以扁圆硕腹、短颈小口、无柄无流为特点。银背壶通体素面无纹、色暗灰无光,做工略显拙窳,壶体呈现磕磨塌陷迹多处,可推断为使用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明永乐五年(1407年),乌思藏藏传佛教领袖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活佛得银协巴(汉籍称哈立麻)奉旨晋京朝觐。其间,在南京资设普度大斋,为太祖皇帝及皇后“荐福”。由于法事活动进行成功,永乐皇帝敕封哈立麻“大宝法王”封号,并将14天的荐福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奇景命画师逐日画出,配以五种文字说明,形成了长达4968厘米长、66厘米高的“荐福图”。该图是当前西藏保存最大型、最完整的反映明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之间建立臣属关系和私人友情的历史长卷,是弥足珍贵的绘画精品。它对我们今天研究西藏与祖国关系史和西藏宗教发展史,以及明朝初年佛教在内地倡兴、民族文字的使用交流情况,均有重要的实证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海涛 《家庭科技》2007,(12):16-17
同价销售术 英国有一家小店,起初生意很不景气.一天,店主灵机一动,想出一招:只要顾客出1英镑,便可在店内任选一件商品.尽管一些商品的价格略高于市价,但仍招徕了大批顾客,销售额比附近几家百货公司都高.  相似文献   

16.
编号B121:40文书出自敦煌莫高窟北区第121窟。文书残宽14.1厘米,残高24.5厘米,残存文字4行,为一件回鹘蒙古文木刻版《入菩萨行论》残叶。《入菩萨行论》是7世纪印度论师衔地爹瓦撰写的一部佛教论典。1305年元代高僧搠思吉斡节儿译为蒙古文。现存蒙古译文文献主要有: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BcaT);敖伦素木写本残片(OS,16世纪);新德里手抄本(L6,16世纪末、17世纪初);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藏本(M480,同上);戈娃列夫斯基所得本(K);《丹珠尔》本(T,1748)以及19世纪布里亚特重译本(B)等。文章中笔者将敦煌残叶与上述诸本进行了对照,并发现该残叶所存文字为《入菩萨行论》第八章第107偈第3行至第108偈第1行的内容,年代可能早于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莫高窟残叶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在蒙古族文献、文化史上将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每种文字的产生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汉字也是由甲骨文逐步演化而来,甲骨文与汉字的这种渊源关系已经得到了实物证明与学界广泛认可.通过对汉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历代书法字体的不断丰富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建议撰修全面反映汉字发展历程的<中国文字演变汇考大典>,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30日,江苏句容市陈武乡大华村一农民在修筑堤坝时,挖出一些碎陶片和陶罐。其中在一直径7.5厘米、高6厘米的加盖陶罐中,有大半罐类似  相似文献   

19.
江陵楚墓出土龙凤纹铜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件铜尊(见底封),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二号楚墓。与出土彩绘木雕座屏的望山一号楚墓一样,此墓也是一座楚国王室贵族墓葬,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这是其中的一件精品。铜尊直腹、有盖,盖顶部凸起呈园饼形,盖周有鸟形钮四个。器腹呈园筒形,两侧有铺首衔环,便于提携;平底,有三个兽面矮蹄形足,口径24.4厘米,通高17.1厘米。这是一种盛物的器皿。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容器中,还很少见到。引人注目的是,此器表面那些繁缛华丽的纹饰,是在器表錾刻的凹槽里嵌银加以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报业文化的媒介融合报道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美国的一些报社出现了媒介融合报道(Media Convergence Reporting)的文化现象。媒介融合报道的核心理念是:由纸媒第一转变到网络第一,取各媒介平台之所长,用音频、视频、照片、文字等不同媒介形态,对同一件新闻事件进行描述。媒介融合报道理论认为:新闻不仅仅是独白,而是一种交流,媒体只有和受众互动,才能完成完整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