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往往只关注设计的结果,关心设计品的最终形态和功能,却对设计思考的过程和设计求解的途径漠不关心。事实上,形态和功能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设计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除了可以用“硬件”解决问题,还可以用“软件”解决问题。所以,只有从广义设计的视野,抬高看问题的视角,放大思考问题的格局,才能获得整体优化的解决策略。并且,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片面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应立足于整体和本质,对现实问题谋求改善。  相似文献   

2.
介绍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ICAID)的设计知识和用户知识的设计过程,分析了基于设计知识和用户知识的设计活动,建立用户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认为在工业设计过程中能更好的将设计知识和用户知识统一在一起,是ICAID系统实现的最基础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世纪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环境和绿色设计已成为我们惟一的选择.本文从绿色环境和绿色设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环境艺术在设计上存在机械的几何模块的呆板分区、"矫揉造作"、不尊重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主张人类天性的回归、人与世界共存、价值多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深刻地影响着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它拓宽了包装的层面、更新了包装的表现手法、创新了新的艺术语境和设计语言,从而赋予包装以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必然会受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制约,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分工深化与职业分化。只有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劳动者从中得到的收益增加,才会激励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分工与合作的进程中来。浪山村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主导产业选择正确,规模报酬递增得以实现,"斯密猜想"的困境就可能缓解,其潜在的收益会激励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而生产专业化的同时,也需要农户之间进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必然导致农民职业进一步分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水平提升反过来可以集中投资,促进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开始学会使用工具到现在的后工业化时代,经历了内化、外化到再内化的过程。此文提出工业设计的再内化理论,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再内化设计是后工业设计的必然趋势,是非物质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设计师应该运用这种理论去指导我们的设计,从而达到适合性的、可持续性的设计,满足人的自然和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尤其要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努力形成劳动光荣、人才宝贵、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相似文献   

8.
现代设计发展到如今,已经完全超出传统的知识体系。传统的设计体系虽然比较系统,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设计产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创意发展研究表明,创意核心竞争力来自科技、市场、媒体、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团队人才。现代设计体系需要从社会、产业链、创意城市、产业集聚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构建创意时代的设计体系重要的参考学科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成长的动力来自劳动分工,随着劳动分工不断深化,农户职能不断分化、再分化,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再延伸.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模式取决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基本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影响了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的交易效率.由于长期商品契约条件下农产品交易效率高于短期契约条件下农产品交易效率,"公司+农户"模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大规模应用使人类迈入“智能+”时代。从批判“异化劳动”到提出 “消灭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智能+”时代已具有经验的现实。“智能+”时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消灭异化劳动”创造了日益充分的条件。“软工作”兴起意味着劳动复归为一定程度的人的本质活动。资本与劳动的博弈出现了有利于劳动的趋势。“智能+”时代,“软工作”兴起,变革僵硬的劳动制度、建立新的劳动认知框架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整个社会应遵循协同、互利、合作、共赢的价值准则。资本主义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更加凸显,劳动正义必将成为整个社会共识。信息革命以来劳动形式和劳动内涵的不断嬗变确证了“智能+”时代是复归人的本质时代。  相似文献   

11.
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数字化社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当今电脑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信息产品的升级和淘汰问题,给“绿色设计”带来挑战和机遇,文章着重探讨了数字时代绿色设计的原则和新方法,如:模块化设计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绿色设计、虚拟设计对绿色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谭洪 《新天地》2011,(5):62-62
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本文想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见,以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3.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是体现角色特征的重要环节。本文分别以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为例,分析了角色动作的性别差异和动态差异,指出男性角色动作主要突出阳刚气质,女性角色动作主要突出柔美气质;男性和女性的动态在走姿和跑姿上呈相反态势,这些特征和人类的劳动分工和进化结果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提出,是为处于流变中、生生灭灭的物质世界找到存在的基础和根据。如果万物世界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和衰变的,那么我们对于它们就不能有任何确定的知识,充其量只是含糊的虚妄和意见。所以变动不居的和衰变的物质世界有一个存在的根据和我们要得到确定的知识,根据所处的现实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其实,我们深入的思考柏拉图的“理念论”,其中隐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他的。理念论”的提出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可以说在政治上做出了一种巧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物”的设计上升到规律性的研究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成为了“事”的设计,就是设计的方法论的研究。事理学认为设计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事”中可以看到“物”存在合理的关系脉络。“非物质设计”认为“物质”与“非物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将经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通过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提高我们对设计方法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分化是以人类的出现为标志的,其中内涵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以及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之间等多重维度的分化。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真正动力是劳动实践,也正是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人类一方面使世界不断人化,同时又使自身的目的不断对象化,从而使分化的世界在以实践为媒介的交互作用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而“帝国主义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各种危机的时代”。(《列宁全集》第21卷,第90页)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危机正是这“各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化,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深,于是采取越来越多财政金融措施干预经济。结果,庞大的财政赤字,严重的通货膨胀,银行利率的不断变动和国际收支的极不稳定等等,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危机更加严重。所以,当前资本主义世界日益严重的货币危机,乃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18.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以前我们在上作文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拿到一个作文题时。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冥思苦想后写成的作文又往往不合要求。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多,思索不够:平时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审题、布局、语言等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路不够开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既是劳务派遣业的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金融风暴对我们中国从企业发展的模式角度和劳动关系的转换角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而劳务派遣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与后危机紧随而来的社会乱象,劳务派遣非理性成长所带来的弊湍逐呈于世。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务派遣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经济竞争,关键在于工业设计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证明,工业设计是各国经济的制胜武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日益重要,工业设计将有力推动我国的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