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人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可追溯到首届世博会。在继后的海关代办中国参博期间,世博会场亦不乏中国士宦的身影,为世博史增添了华文的光彩。随着中国士人有关世博会理念的进步,世博强国梦开始升腾,晚清、民国人士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在清理这段历史的同时,不忘述及参与世博会的中国普通民众,藉以提炼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世博会期间,MG携手英国馆推出了"创造粒"创意设计大赛,众多国际顶级创意大师与MG车主、创意爱好者亲密交流,MG独特的UKDesign设计理念和英伦创造力文化引发全国创意热潮。MG以其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世博会共包括展览、论坛和活动三大部分,三者都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核心主题展开.其中论坛是与世博会主题理念、思想成果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个板块,它直接演绎世博会主题,既是世博会精神遗产的集中体现.也是展望世博会未来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会与博物馆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两者都以实物展示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展示的都是人类创造物的精华,两者共同关注科学与文化,都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理念传播的课堂。这些共性的存在,使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世博会不断创新的展示理念与技术对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一直发生着影响,而博物馆界人士参与世博会筹办,博物馆展览融入世博会之中,是世博会与博物馆两者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体现。历史上,不少举办世博会的城市都曾将博物馆作为整个世博会的一个展示内容来建设,或在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变为博物馆,部分世博会展品为博物馆所收藏,这不仅仅是世博会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同时也通过博物馆传播了世博会精神,延续了世博会使命。正是由于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充分体现世博会与博物馆互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成果导向教育(OBE)研究现状、主题及变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成果导向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井喷期,成果导向教育研究主题经历了由理念的引入与解析到理念应用实践探究的过程。以成果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改革主要应用在工程教育、高职等应用类专业与学科中。核心作者群以及研究机构尚未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6.
<正>走马观花看世博园,在恢宏的场馆和超炫的前沿科技展示之外,还有什么留在心底,成为永恒?是文化,多种文化元素让本届世博会底气十足。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场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盛宴",世博会展示的经济辉煌,科技进步,低碳新理念,建筑设计等等最新成果,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它引领着中外观众穿越历史,去感受世界文化的深邃与多彩。  相似文献   

7.
《成才与就业》2009,(8):12-12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博会应运而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世博会始终洋溢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汇聚了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彰显着各国人民为推动文明、进步和创新的不懈追求。2010年,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上海。作为东道主,上海各行各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迎世博活动。  相似文献   

8.
子皓 《华人时刊》2010,(6):10-12
<正>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已经准时拉开了帷幕。一场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也随之盛大开启。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一部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冲突走向合作、从崇拜物质走向崇尚科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博会应运而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世博会始终洋溢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汇聚了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彰显着各国人民为推动文明、进步和创新的不懈追求。2010年,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上海。作为东道主,上海各行各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迎世博活动。世博会是大家共同的盛会,作为身处校园的学生,你是否也准备好了呢?本期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博会应运而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世博会始终洋溢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汇聚了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彰显着各国人民为推动文明、进步和创新的不懈追求。2010年,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上海。作为东道主,上海各行各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迎世博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进步、创新、交流。上海世博会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是人类文明精彩对话、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怎样利用“地主之便”向世人作中国书画世博表达?怎样进行古老中华艺术与世界多元艺术的交流?本文对这些问题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欧洲“中国热”渐入尾声,基督教传入中国,引发了东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与和解。西方列强入侵迫使晚清政府的思想观念从固守“天朝中心论”转变到接受“万国观”。在此背景下,中国美术工艺品开始以参展博览会的方式走向国际舞台。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美术工艺品就曾多次参展世博会并屡获大奖,进而形成了一种融合宗教、文化、技艺、经济等的土山湾美术工艺现象。土山湾的艺术创作反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传习方式受教会和西方技术影响而发生的被动转变,客观上推动了中西工艺美术交流与上海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通过创新理论体系、教育实践平台、教育方法手段,协调好不同教育内容、对象、主体之间的关系,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生态环境,加强思想文化交流,坚持教育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成果由学生共享等,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是低碳、创新、合作。文章在诠释世博会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藉以提炼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借鉴的现实启示,进而探讨如何通过全面细致的研究工作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制度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面临着制度创新的紧迫课题;明确了政府和高校进行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原则和思路;指出了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内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内容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即创新教育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出成果的前提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和主要形式 ,它既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 ,检验着创新教育的成果 ,又丰富着创新教育的内涵 ,同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揭示了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代,也是蜀学发展的极盛时期.此一阶段,巴蜀大地社会安宁,经济富庶,加之本地的尊儒重教传统,带来了巴蜀文化的发展和蜀学的繁荣.本文系统总结了宋代四川地区在家族文化、经学传承、史学创新和小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系统展示了此期巴蜀文化的面貌和蜀学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与科学规划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我国在规划教育发展愿景、指引教育发展方向、规范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实践智慧。其主要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直面不同时期亟待破解的有关人才培养、体制建设、实践创新等方面的难题;强化历史担当责任意识,构筑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等为目标的教育梦想;加强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以立德树人、培育核心能力、健全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能等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实践向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实践智慧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融合智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敢于担当、与时俱进的创新智慧。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非常注重对学员进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创新教育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观念因素、实践因素、教学因素、校园文化因素以及整体文明因素,这五个方面形成了新加坡职业院校创新教育发展的生命力,这些成功因素对改进我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