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性的概念是由萨德勒首次提出来,然后康德尔、汉斯等人对此概念赋予不同的理解并进行深入研究,民族性始终贯穿整个因素分析方法时代。之后,马林森、霍姆斯等又对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发展,民族性概念的发展成为比较教育的发展脉络当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并且极其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庄泽宣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各国教育比较论>确立了他在我国比较教育学领域的先驱者地位.他的前期比较教育思想以"列国并比法"为主;后期比较教育思想主要采取"因素分析法",注重教育外部因素的分析,强调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教育与民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元和材料,是反映事物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想结果."概念域"统摄着概念"能指"与"所指"的涵义,表征着概念"存在"与"本质"的统一.比较教育中的"概念域"指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所用概念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特定范围.从概念的客观性来看,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概念域"可以分为自我规定型、学科规定型和国家规定型三种."概念域"可以承担起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价值,并在推进比较教育研究向微观化方向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1857年俄罗斯民族教育家之父乌申斯基发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一文以来,至今俄罗斯比较教育研究已走过15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者们在对各国教育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就研究的单位、主题、范式等方面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世界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世界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当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概念使用比较混乱,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个概念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概念的内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建议在相关的教育研究中应该合理地使用这些概念和作出严格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比较教育概念中"学科"与"领域"定义属性是比较教育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通过对比较教育发展史的梳理,可以发现争论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主要是隐藏在概念背后居于各个时期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教育思想和研究方法之间的争论,而内部推动力则是比较教育本体自身异质性、无边界性和跨学科性的更新和发展.比较教育"学科"领域"概念的不统一,是由缺乏共同的上位概念和能够统整全局的理论基础而造成的.只有推动二者的双重发展,才能使争论成为推动比较教育发展的动力.我国当前比较教育的发展应跳出单纯的"学科"与"领域"的争论束缚,综合运用二者对教育问题和知识的整合作用,推动比较教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民族性问题是当代流散文化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流散文化理论消解了传统的民族和民族主义概念,建构了民族的新维度,即混杂性、文化间性与政治解构性.斯图亚特·霍尔作为当代文化研究理论家,提出了新民族性的主张,并将电影叙事看作新民族性的表征,体现了当代流散文化理论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与实践主体对教育民族性认识的镜像差异,容易导致教育民族性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错位.从"想象-象征-现实"三个视界融合的角度,实现研究者与实践群体在教育民族性认识上的相互沟通,有利于在实践上形成相互协作的力量,从而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获得更有力的民族文化支持和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9.
"华语电影"概念的提出与阐释是把两岸三地的电影艺术作为整体文化形态来进行把握,是华语文学整体观理念的一种延续。民族性多元化视域中的华语电影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的思想艺术精髓。把华语电影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总结,既有利于从客观上把握华语电影的审美特点和发展趋向,又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教育指标:概念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进行的教育指标研究,较多地注意了教育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报告,忽视了对教育指标自身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本文以"社会指标运动"以来的思想资源为基础,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教育指标的概念争论,探讨了教育指标究竟应该是评价指标还是统计指标,是描述指标还是分析指标,是中立指标还是立场指标?并提出了客观地呈现概念的多元化纷争是对教育指标最清晰定义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东方民族传统体育在学生现代化人格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东方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既有舒缓平和、修身养性、以柔克刚的项目,又有勇猛刚毅、斗智斗谋、竞技技击、防身格斗等内容,阴柔阳刚互补,能够满足现代化人格培养和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体育和终身体育教育中发挥现代竞技体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梁启超的国民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将国家主义作为第一义,却又正面切入了个人的问题;其次,针对中国国情强调“以新守旧”,“以内化外”,“导奴隶就国民”;再次,以改革教育来改造国民性,以改造国民性来改造国家,具有文化启蒙的浓厚色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乡村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大财富.古楳作为乡村教育的代表,他提出了“教育不是民众的”“教育要考虑国民性”“教育要考虑我国的经济状况”“教育不可功利化与商品化”等观点.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与今天的农村教育在经济社会背景、国民性、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分析研究古楳的乡村教育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品格教育"、"日本教养教育""、英国全纳教育"和"瑞士日常生活教育"这四种典型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向,对其进行评析与鉴别是跳出"中国现代实际"的视域局限,探索"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经验的第一步;总结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则是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认识飞跃与回归。  相似文献   

15.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个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它对全面培养优良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较研究朝、汉族大学生心理素质 ,可以发现朝鲜族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无明显的民族差异 ,但在个性心理素质发展上却明显低于汉族大学生 ,因此 ,对朝鲜族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1965年日本比较教育学会成立以来,日本比较教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平塚奖的获奖作品、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年度大会的关注点、共同研究课题的主题变迁、年度大会个人自由发表的关注主题的变迁等几个方面对日本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动向及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故事新编》问世以来,对其解读的方法很多,而从“精神战士”的鲁迅出发去认识这部独特著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鲁迅从一踏上文坛就以一个“精神战士”的角色出现,他的小说针对的主要是“国民性”问题,《故事新编》同样是一部演绎他拯救国民性情结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变形”人物的研究有所涉及,但从整体而言还鲜有对中国现代变形小说进行总体探讨的。中国现代变形小说的历史渊源,以及相比西方和古代的变形小说,它的特征,以及它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都有待阐释。本文主要从比较的角度来分析中方与西方、现代与古代小说中变形的异同,并以此概括中国现代变形小说的一些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国家主义,核心的一点就是教育为国家利益服务。20世纪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从个人本位逐渐向社会本位、国家本位倾斜”和“教育管理体制由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向‘准中央集权制’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