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并深度解读了其中三位关键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
陈静 《现代交际》2012,(7):20+19
本文是关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分析和自我分析报告,通过自我成长分析和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要求分析,概括评述了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学习成长历程、基本的人生观、性格类型,职业期望等,同时表达了希望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历程中有所作为,进而通过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能够尽心尽力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助人自助,帮来访者解开内心的症结.  相似文献   

3.
本成长分析报告的第一部分为自我成长分析,通过对笔者自我成长的人生道路进行了回顾,概括评述了笔者的学习成长历程,深层次地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第二部分为职业行为分析,介绍了笔者选择学习和报考心理咨询师的原因,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结合职业评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表明了我的从业期待——从事警察的心理咨询工作,缓解警察的心理危机,并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助,促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4.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英国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女主的美国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该影片女主妮娜是一个性格温顺的演绎白天鹅的完美者,然而为了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一个"黑天鹅",为此她一步步实现自我蜕变的全过程。现实中的妮娜是纯洁、乖巧的,但在排练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狂野、邪恶的一面。依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纯洁乖巧,狂野邪恶分别是妮娜自我和本我的表现。在演绎黑天鹅的过程中,妮娜经过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强烈对抗,最后完美的蜕变成一只真正的"黑天鹅"。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妮娜性格的蜕变做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5.
厄普代克的成名之作《兔子,跑吧!》中的男主人公兔子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弗洛伊德人格论对其人格和行为进行分析,从兔子的自恋情结、性冲动、两性关系、家庭危机四方面来看表现在主人公兔子身上突出的强烈的本我和弱化的超我。本人认为兔子在追求幸福时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难以平衡,是造成悲剧性人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曹禺作品《雷雨》中的人物蘩漪。结合蘩漪三个重要人生阶段,分析她从天真的女孩到最后对所有周围的人满怀仇恨的心路历程,揭示出蘩漪的变化实际上是她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冲突导致本我满足无法实现的结果,最终导致她个人悲惨的命运,反映了人性的解放和人类无意识的显露。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小红帽进行新的解读。首先,用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原理去分析小红帽的心理活动,从而揭示小红帽和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根据人格的三重结构来阐释小红帽是如何压制本我,展现自我,最终达到一种超我的境界的,生动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对以后解读作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影《秋日传奇》演绎了在美国西部家族中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可歌可泣的亲情、爱情故事,荡气回肠,令人难忘。影片中的三兄弟对待女主人公苏珊娜的爱情方式,鲜明地诠释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文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三兄弟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契合关系,并从这一全新的视角赏析影片。  相似文献   

9.
冰庐 《老人世界》2011,(9):40-41
我多年来都在追求诗意旅行,这是一个人将行为和内心结合起来的浪漫之旅。自在的,有时是孤独的;随意的,却难免艰苦的。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歌。这一次新疆之旅,可用三首歌来概括,这就是:马上的牧歌、林中的山谣和湖畔的心曲。  相似文献   

10.
宗教理论是弗氏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块试金石,透过它我们将发现精神分析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这一人格"三我"结构出发,探讨这一结构在其解释宗教起源与发生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写作,就是经历一次个人的精神之旅,或者崎岖险峻,或者平白真实。在那个过程中,你重新回忆了我自的经历或者你再次创造了自我之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童宗教意识的"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青春期及青年期,自我与环境的危机呈现,自我同一性成为最大需求。中年期,自我成熟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对道德的渴望加剧。老年期内在心理系统的不平衡成为主要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超越。此外,对个体生命周期中人类宗教心理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程文玲 《现代妇女》2014,(3):145-146
晚小说作者受当时时代背景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有感而发地创作了知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笔者受其影响写了该文,希望能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构清楚。本文分引言部分,正文部分(盖茨比冲动的自我、菲茨杰拉德矛盾的自我和尼克超凡脱俗的超我)和结束语三部分。  相似文献   

14.
舍伍德·安德森的《畸人书》是一篇折射出作家心理的兴起之作,他创作于作家将睡未睡之时,接近作者本真自我。本文将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来解读《畸人书》中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作家心理世界,并探索人之为本真自我状态下的潜意识思想。  相似文献   

15.
章人英 《社会学》2010,(2):63-64,F0003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能光靠熟读几本经典著作,不能脱离传统文化所依存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时代背景向壁虚构。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用当前的话说,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做一次全面的、有系统性的探讨,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次我的古文化之旅,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做的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大学生基督徒的研究多关注于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动因,缺乏对农村大学生基督徒的专门研究,也缺少对皈依历程中内在心理机制的探索。通过对农村大学生为主体的"约瑟"团契和"天使"教会进行的参与观察和后续访谈发现,"祷告"仪式对信仰的发生及维系起着关键作用。皈依即是人格结构中的"超我"逐步转变为上帝的过程。同时,基督教信仰中的平等、关爱等理念对农村大学生有着格外的吸引力,帮助他们在大学场域之外融入有相似经济社会地位的同辈群体,免于由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匮乏而面临的社会排斥。通过教会,他们融入了一种联合生活,获得了归属感、秩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伊库斯》是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彼得的代表作,精神科医生狄萨特是剧中的关键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被用于分析狄萨特该人物形象。在超我层面,狄萨特是医学上的福尔摩斯和生活中的文艺男;在自我层面,狄萨特遭遇多重危机,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中年男人;在本我层面,狄萨特呈现出暗黑悲观的阴郁特质,宛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狄萨特人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赋予人物形象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阅读     
《金色年华》2014,(1):78-78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相似文献   

19.
<正>以前看见幼儿园虐童的新闻报道,我在愤怒震惊的同时,还庆幸女儿上的幼儿园是安全有保障的。2013年1月30日,当我又一次看到《3岁男童被幼儿园老师用剪刀划伤鼻子》的新闻时,我的心却一如文中那位母亲一样疼痛、愤怒和难过。因为,我5岁的女儿也刚被老师打了……再苦再累再没钱,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幼儿园我们是在北京的风里雨里讨生活的外地人,在这个大都市,挣钱和立足都没那么容易。但我们就纯如这一个孩  相似文献   

20.
肖德安 《当代老年》2014,(10):51-51
多年以来,我养成了一种自我推拿全身的习惯,即早晨醒后将全身推拿一次,晚上睡前再将全身推拿一次,若无特殊情况,天天坚持。从头到脚到手,全身凡是宜搓的部位,我都坚持搓一搓。我买了一本《小穴位大疗效》带有图解的指导按摩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