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金融工程专业自1 993年金融学硕士点建设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队伍迅速壮大,合理的梯队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已经形成。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范围内增设了金融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我校金融工程的主要研究范围和特色是:1、金融工具定价。通过定价模型的创新,改善经典定价模型的精确性、现实性,或为创新性金融产品定价。特别是在中国特有利率环境下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风险。2、金融工程理论及其应用。探索我国金融工程实施的路径;研究中国经济环境下创新性金融工具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金…  相似文献   

2.
金融工程与中国金融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领域的高科技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融理论的发展是“供给”因素 ,金融市场需要是“需求”因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是金融工程发展的催化剂。金融工程的运作机理是风险的转移和再分配、逃避管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等。本文提出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金融工程发展 ,并给出了我国金融工程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金融工程与金融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工程方法一体 ,设计、开发和实施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 ,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的新型学科。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加入WTO后 ,我国企业在市场环境的改变方面 ,面临着多种金融风险。因此 ,我们应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 ,积极有效地借鉴各种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风险管理、企业的改革、有效利用与配置资源和满足多元化的投资者的需求等方面指出了当前中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 ,并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成熟条件。在此基础了探讨了我国发展金融工程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解决障碍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的一类金融产品.它是金融工程所使用的最基本的金融工具.本文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与类型,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代金融技术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大环境日益动荡,金融界对数学模型的精确定量分析日益依赖,金融中数学模型也发展得日益精巧,且逐渐走出象牙塔,向工程技术方向靠扰,形成金融工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超越传统数学模型的各种不足,迅速在金融界广泛应用。文章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当代金融技术的三大特征和发展趋势:数量化、工程化和智能化,并讨论了数学模型、金融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近代金融史实的角度观察、分析了金融功能的有效供给与需求,给出了金融功能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一般含义,揭示了金融功能与金融发展的内在关系,明确指出了正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对金融功能的不断需求,而有效金融功能的不断供给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由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再到工业经济的过渡,同时也使自身由初级金融发展到现代金融。因此,金融功能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不断均衡是金融发展的标志,对均衡的追求是金融发展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雅欣 《调研世界》2023,(12):45-54
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就业质量,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就业质量,并且该影响存在持续性。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合同签订与保险覆盖等劳动市场规范性因素提高就业质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传导路径。因此,应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使更多小微企业和劳动者享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激发劳动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9.
针对境外抢注中国金融资源为基础的衍生品对中国境内市场的影响,提出监管目标是:发挥境外中国金融衍生品对我国资本市场补充的功能,有效防止其对我国境内现货市场的有害冲击。监管方针:跨境联合监管境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境内衍生品市场,整合监管力量,强化企业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0.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工程起源于对金融工具组合和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国际上金融工程的教学和研究集中在企业和市场层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金融事业的信息化、数量化、工程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工程技术与金融市场的日益紧密结合,促成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与衍生金融工具品种及交易额的爆炸式增长,全球金融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当今诸如对委托代理问题和行为金融学等的研究,是在符合现实的条件下对经典理论的逻辑前提的挑战,由于其对实际经济和金融现象有较好的说明和解释,因而成为金融工程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发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金融工程和金融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发展金融工程来提高金融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融在一国经济中的命脉作用决定了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对于外部作用的金融安全的破坏,有效的防范手段是把握金融开放的自主权;金融安全区及其实现条件的探讨,有利于规避内在原因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一些重要措施的采取,可以保证更好地实现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与金融环境之间存在一个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环境是金融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支持系统和资源,金融环境可以被分为内在的外部性和外在的外部性这两个层次,金融环境既包括自然、经济、法律,社会政法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包括金融结构,信用关系和金融监管等要素,从金融业的经营状态来判断金融环境的好坏及其变化,这有利于治理和保护金融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当前需要从法律、市场、信用和宏观经济几个方面改良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阐释金融中介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征并认为这几个特征也是日益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对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挑战和要求,进而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的困境且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品投资已进入了金融化时代,但艺术品金融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为规范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促进艺术品金融化的合理、有序发展,研究解决当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出现的问题刻不容缓。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面临的严峻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监管导致的市场不规范,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鉴定、评估、拍卖市场都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和无序发展问题。政府应做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艺术品科学鉴定体系,建立统一的政府和行业监管体系规范艺术品金融化市场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工具一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产生,就极为迅速地发展,并给金融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催化”作用,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特别是1995年初发生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以及其它一些因进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生巨额亏损的“金融悲剧”,对国际金融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促使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正确运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刚刚起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参与国际金融交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包含“共同”和“富裕”,“富裕”是基础,“共同”则指明了“富裕”的性质。基于这两方面内容,金融推进共同富裕也存在两条路径。一是“做大蛋糕”,即发挥金融的本质作用,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发挥保险业的风险保障能力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分好蛋糕”,即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弱势群体的信贷和理财能力,有效支持“三农”发展;培育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发挥保险业财富分配和基础保障作用,防止规模返贫,改善资源分配不均现状。未来,金融应借助各项先进技术,拓展服务通道,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这导致了正规金融的缺乏。非正规金融因具有信息优势,在风险应对和提供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应是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安排的优势, 积极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  相似文献   

20.
囿于碳排放现实压力与国际“碳政治”压力,中国过去实施的一系列气候政策面临新的挑战。绿色金融能在传统气候政策基础上,利用融合政策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在理论层面上,绿色金融在减碳实践中比主流命令控制型与市场型气候政策更具优势,基于2009至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合成控制法思想与惩罚回归方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检验其减碳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有效助推广州市实现了碳减排,且减碳效应稳定扩大,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在时间安慰剂、替换Lasso方法、替换信息准则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绿色金融具有碳减排效应的结论仍然成立。从作用渠道来看,绿色金融不仅能够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来降低碳排放,亦能够促进实质性与策略性技术创新以实现碳减排,体现出了绿色金融政策的融合特性。据此,应探索气候政策融合路径,重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气候政策的独特作用;应总结绿色金融试点经验,通过绿色金融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应深化绿色金融实施力度,利用其减碳机制平衡多层次减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