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在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真实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理论。这个理论体系由相互联系的发展道路论、发展战略论、发展速度论和发展机制论四大部分构成;它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突出的人本性、明显的整体性、强烈的现实性和独特的渐进调适性五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对于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于指导世界范围内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实践,对于建构更加科学的当代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学报》2010,(2):74-74
全书分五部分,呈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结构。第一部分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三、四部分从历史纵座标和现实横座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五部分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选取了作者的一篇讲演和一篇对作者的学术专访。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的基本论述。作者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揭露、批判当代资本主义采用新形式对人加强奴役与压抑,具有积极意义。但他站在弗洛伊德主义立场上,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龟缩成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的矛盾,并把“单面性”看成是超社会制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尔库塞关于社会“单面性”根源的理论。认为其中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值得研究的新现象,所论不乏合理因素,具有现实感,但其基本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悖。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尔库塞关于“单面社会”革命前景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乔小明 《创新》2016,(2):27-38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国家治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在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应把握的关系是:第一,四个方面的问题。国家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对现代性危机的反应,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应预防两个错误倾向——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建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的战略——"竞争-合作"模式。第二,建构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的战略应把握"六个有机统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时指出,这个理论对以下三种类型国家的状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第一种情况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第二种情况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第三种情况是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就我国理论界研究状况而言,研究“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显得不够。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个问题时很自然地会得出这个结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超前意识与制定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首先,现代化建设的超前意识是制定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张宝森 《社科纵横》2009,24(1):74-77
人民主体性对中国社会发展价值体系的决定和选择研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它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本文在主客体关系模式下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指出当前中国人民主体性的类本质要求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以主客体关系的研究范式为线索,从当代中国社会人们的伦理关系、利益关系、法权关系。去论述人民主体性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的决定和选择,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这种具有人类普世价值观念体系的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性的主导力量,以及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讨知识经济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其重要特征的论述中,提出人的现代化建设要着重抓五个方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其精神实质、价值内涵和精髓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深化.正确理解两者的内在关系,对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9.
世界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开始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促使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到现代化浪潮之中,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程度有很大差别,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式也各不相同,概括说来大致有以下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西欧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拉美模式和苏东模式。随着世界现代化实践的开展,也形成了三种现代化理论流派,先进工业国家的现代化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发展理论。文章对此三种现代化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概括了其根本特征与具体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研究世界现代化问题给出了更高的定位和新的分析视角。本篇笔谈的几位作者均为我国日本问题研究界的专家,他们从中国现代化的个性与共性出发,基于借鉴世界现代化共同特征的视角,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日本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包括世界现代化的理论演变即对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分析批判,日本现代化视域下战后日本政治思想的转型,从现代化视角对日本社会治理的分析等。他们所作的创新尝试将开启新时代国际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新序幕。  相似文献   

11.
欧阳康 《求是学刊》2003,30(1):39-43
中国学术思想界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相遇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对于现代化的特别关注.但出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关注又各有其侧重点、思路和方法.文章围绕现代化问题的"围城"与困惑,考察现代化的本来含义及双重价值特性,分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并提出有关质疑,提出当代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问题上的反思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唐坚 《社科纵横》2020,35(2):29-33
《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对各国经济制度的制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基于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视角研究《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价值。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价值中的理论基础,包括核心建设理论、发展改革理论以及创新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建设、改革、发展等成就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分析我国经济制度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即《资本论》指导下,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后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三方面。第三部分从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视角论述《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的价值。通过上述研究,《资本论》在当代同样为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使之中国经济制度更加完善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道路的选择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的结果;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创,超越了传统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来顺在《西伯利亚研究》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中,民粹派提出了一条既不同于斯拉夫派也不同于西方派的探索路向。民粹派思想家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主张在消灭封建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以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目标,以村社为依托的理想政治图景。但由于视域的局限性,民粹派并没有真正理解俄国的社会现实,他们与民众之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民粹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最后虽以失败告终,但由于其自  相似文献   

15.
杨伟涛 《唐都学刊》2009,25(2):62-67
个体道德自我是在伦理、法权意识基础上所实现精神发展的更高境界;相对于德性、人格、良心,道德自我是更为整全和彰显道德主体性功能的精神与行动实体。本文概括了道德自我建构及其价值实现的意义、研究路向以及文献研究现状,包括道德自我价值内涵研究,道德自我历史资源与现状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基点研究,个体与自身、人我、群己关系中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研究,道德自我价值实践研究;提出道德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开拓的研究思路和主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尤其是80年代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处于激烈的理论转向之中.这些转向在归根结底意义上都是历史认识论转向的结果,它们涉及历史叙事的主体和客体、历史性(过程)与共时性(结构)、内容和形式、实体和话语四种基本关系.在这些关系上,主流马克思主义坚持了客体、历史性、内容和实体的路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则转向主体、共时性、形式(结构)和话语.当代,激进主义在话语上的异常增殖,就其理论方面的原因来说,便是在多种历史叙事类型上的摇摆,并且正是这种摇摆为多元主义的泛滥提供了氛围.这种摇摆的政治后果是,理论得到发展,但却失去了诊断并干预社会历史事件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一能力的丧失,理论才转向自身而对真正的现实漠不关心.我们提出从历史叙事的角度观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问题,正是为了在理论上提出对各种新话语之吸引力的警觉.  相似文献   

17.
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三个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着重从理论基础、历史实践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角度来论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三个走向问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从阶级性现代化走向社会性现代化;从封闭性现化化走向开放性现代化.力图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性和证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这无疑将会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通过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本义,现实社会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与趋势等问题,考察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的发展轨迹,揭示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工具理性。作者指出: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是双向选择,互为目的与手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哲学、文化、价值、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全方位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进行了多维反思,提出了价值本位的第三种路向——和谐本位,并具体分析了确立和谐本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