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品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广义化,扩大化致使它失去了文体特质的规定性,本文将小品文放在与随笔、杂文这两种散文体式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基点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探讨小品散文文体的特性;即认为小品文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2.
小品文应该具备如下4项缺一不可的特征:1二形制简短;2.无固定体式;3.随意、轻松、幽默;4.含义深远,意境阔大。小品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散文的整体发展分不开,它只有在散文体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才可能产生,它的发展也与一个时代的政治气氛、文化趋向以及作家的个性和爱好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品文、杂文和随笔文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随笔和杂文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小品文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写作始于二十年代,其时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小品文文体尚未成熟。论语派出现后,小品文理论贫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论文认为,林语堂等论语派作家十分重视小品文文体建设工作,在辨明概念、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的文体规范,表现个性、广泛取材、采取闲谈体式、个人笔调、杂糅语言,就是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其指引下,小品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独立的文体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语体"散文或象征主义散文诗的源头,尽管称高长虹为"散文诗集的开先河者"与事实不符,却完全可以称他为开创者之一。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土仪》的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情况可以知道,如果《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闲话风"的创作潮流的说法属实,那么开创现代散文"闲话风"创作潮流的系列文章应该是高长虹的《土仪》而不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6.
汉语自19世纪末开始走上漫长的欧化之路,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汉语欧化痕迹均十分明显。汉语欧化进程中,近代散文文体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同时散文对语言欧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新文体、逻辑文为例可以分析得出,政论散文由于欧化而趋向浅近、平易,表达方式趋于严谨,语意更加曲折。但是散文文体的解放仍然有限,近代散文家对古文的复杂态度,古文广泛的作者和读者基础,构成散文文体全面解放的阻力。  相似文献   

7.
以《豆棚闲话》散文化与思辨化的非文体化特色为个案分析对象,以同时期及前后其他拟话本为依托和比照,指出明末清初拟话本中的非文体化现象,进而探讨这种非文体化现象的形成机制和最终失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进行“囿别区分”的辨体讨论,针对“谬体”、“讹体”、“变体”、“失体”的蔽端提出“正体”的要求,从“六观”、“六义”、“四法”中把握“体性”、“体势”的内涵和实质,从而使其“辨体”说具有深远的文论及其批评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体学将作品的阐释和语言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文本细读以找出与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相关的、被突出的即前景化的语言特征,然后运用适当的语言学工具对有关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他们的文学意义。前景化的表现形式为变异,可以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分析变异现象,从而揭示其表达的主题意义及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体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古代文体学存在于批评与创作两个领域之中,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在传统体用思想尤其是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体学又具有很明晰的体系性。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地分析文体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建构方法及其在文学批评与创作实践上的意义,对推进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文学文体学的形成为切入点,剖析了文学文体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在今天外语教学中淡化的原因。指出文学文体学从其理论特征上讲,为外语教学找到了语言与文学教学的结合点,但文学文体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边缘学科理论,要求研究者具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更广的知识面,加上教材建设滞后及文体学理论演变的影响,它在外语教学中由于文学课程的冷落而风光不再。  相似文献   

14.
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对前人风格理论有两个发展,一是对风格理论的形成,通过才、气、学、习四方面,作出了比前人更为深入的论述;二是首次提出了风格的分类理论,对于风格的整体把握以及提倡风格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析文体学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文体与语言风格的学问,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语言即语言对场合的适合性。而语言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如:语音、词汇、句子和篇章等,这些要素使用的场合、目的的不同都直接影响着文体或风格。该文通过分析文体与词汇的关系及词汇的文体色彩和功能,旨在说明文体学和词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及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网络语言.对于普通"受众"来说,阅读、理解和使用这些复杂的网络语言,确非易事,尤其是缩略语.探讨这些缩略语的成因及构成规律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调是超音段音位中的一种,在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增加话语的节奏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英语语调置于真实话语环境,通过对英语语调的文体作用及衔接功能的分析,揭示语调在帮助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帮助构成连贯语篇时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功能分析,指出语调与语篇中新信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冯至散文的诗性品质表现形而上的超验意味,和冯至作为诗人的性格气质、趣味才情和美学追求紧密联系一起;在外在表象中,诗性一直流荡于冯至散文中的意境的构筑、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诉求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整体上的散文诗性美。  相似文献   

19.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二法;提倡“法古”,同时重视文学的时代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20.
《砂女》是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重要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安部公房作品的文体风格与创作主题。《砂女》主题意义有从其文体学词汇与修辞两方面风格特征进行探究的可能。词汇方面,小说使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用语;修辞上,运用了许多独特的修辞技法,例如寓意、互文等。通过词汇与修辞两方面文体风格的探析,试图明晰《砂女》饱含的求索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