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晓刚 《决策》2004,(1):40-41
从国内各省的情况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省外城市对本省的“经济入侵”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此举固然会侵蚀省会城市的“供养区”,有损于省会的中心城市地位,但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提升未必是一件坏事,因此不必过于强调省会城市对全省经济的主导地位,只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全省大局有利、暂时由谁来辐射和带动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省会城市一直是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近几年,郑州、武汉、合肥、太原等许多省会城市却相对沉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中心地位的稳固上,都好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自“十一五”规划启动以来,许多省区重新强调要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将振兴中心城市及打造  相似文献   

3.
项目背景与动因合肥城市建设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称赞发展不足是安徽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省经济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表示,省会城市的地位,决定了合肥必须要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是合肥的必然选择。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以省会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制度的规定确实一度使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走在各省的前面 ,作为此区域的经济中心 ,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也是显著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兴城市异军突起 ,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中心。虽然这些城市的发展道路各有不同 ,但终归这些城市的成长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 30个新兴城市选取若干对经济有影响的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找出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最高指标列回归方程 ,希望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得到新时代区域经济中心形成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5.
省会城市一直是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随着一些单列市、地级市的迅速崛起,许多省会城市却相对沉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中心地位的稳固上,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形成了在民间所称的中部塌陷和省会城市“没落”现象。最近,上海市一所著名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开出了一  相似文献   

6.
总部经济在中国:四大新模式助力二线城市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聚集,带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形成强大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对中心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16):19-19
“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十二五”开局,如何增强自身承载力和带动辐射作用,是一些欠发达省会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圈与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圈又称经济区或经济带,它是地域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不断发展的结果.世界经济空间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均衡的特点,而经济圈是由中心城市(或大城市)和周围广大的农村地区,相邻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镇)共同构成的一个在各种经济要素之间以市场经济关系为基础,以城市网络为纽带而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发展有机体.其中中心城市是一个增长极,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龙头或极核.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总是首先在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上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中心(极或城市).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交通、通讯、信息等设施形成辐射联系次级中心城市和区域腹地,利用资源和产业集中配置于区位优势显著的中心城市,从而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经济圈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辐射功能和扩散半径,进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经济成长,这是经济圈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克 《决策探索》2005,(7):9-10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历届省委、省政府对郑州的发展都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提出明确的要求,寄予很高的期望。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做出实现中原崛起重大战略部署的同时,提出要建设发展大郑州,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降起带.要求郑州在中原崛起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28-30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华南最大交通枢纽,中国南方经济交通贸易航运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受惠2010年亚运会、入选“中国五大中心城市”、粤港合作以及旧城改造等利好因素拉动,广州正快速驶入城市价值跃升年。  相似文献   

11.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强大,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或产业,且与省会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重任的大城市。由于其本土性、出现时间较短等原因,学界对省域副中心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多存在于对现有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对省域内如何科学地选择副中心城市进行研究。本文以中国四川省为例,旨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强调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经济开发、开放的龙头和枢纽地位,并通过中心城市带动所在区域联合开发、共同发展,是邓小平发展理论和开放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这些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又为进一步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四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发现四川与全国各省、市之间,省内各市州之间的收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差距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特征,应瞄准缩小人均差距的战略目标、明确信息化引领的战略路径,实现"一干多支"的战略布局。成都通过提升数据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功能,完善铁路、航空枢纽,疏解非省会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成都平原建设经济副中心,川南、川东北、攀西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程必定 《决策》2001,(9):13-15
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将逐步进入城市主导型的发展新阶段.由于省会城市既是省区的行政中心,又是省区的经济中心,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不少省区都十分重视研究省会城市经济,投入很大力量发展省会城市经济;对安徽而言,也应特别注重研究省会合肥经济,加快发展合肥经济.  相似文献   

15.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在漯河市一年一度的"中原食品文化节"来临之际,记者再次造访这座富有经济气息和文化底蕴的食品名城.新任中共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对漯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充满信心:"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再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实施外向带动和城市综合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奋力推进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赶超省会     
"超越省会"只不过是还原一种常态,换句话说,除了行政中心之外,其他的中心城市地位,完全可以通过城市之间的竞争来取得。不做省会,本来是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7.
营丕玉 《领导决策信息》2013,(20):F0004-F0004
兰州作为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承担起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大使命,研究、发掘、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打造高层次文化产业圈,率先把兰州建设成为华夏文明的展示区、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和文化创新拔尖人才的集聚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经济辐射理论和梯度经济原理,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针对重庆市经济极化现象严重、经济梯度不合理、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过大等现实,重庆市应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形成大中城市围绕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围绕中心大城市、中心集镇围绕中小城市、中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网络格局。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越跨,建设具有高品位现代城市文化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重庆。  相似文献   

19.
范广军 《决策探索》2001,(11):11-15
郑州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努力提高郑州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位度,把郑州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国家中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市城市性质的定位和发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中心功能是不是省会城市的"十全功夫"?如果不是,那些老省会怎么会变得"一无所有"?老省会与新省会,一个怅然滑落,一个拔节成长,50年的发展落差所引发的忧思在于:中国的城市发展何时才能走出政治中心功能依赖的迷途。在区域发展中,我们习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