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代初,郁达夫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作出过重大贡献,二十年代末他又开始以散文标能擅美,蜚声文坛。当然这仅是笼统说法,达夫的散文写作实际还大可向前推移,收入《奇零集》的《小品五题》以及名篇《苏州烟雨记》、《一个人在途上》、《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就均成文于1926年前。不过,这时期在散文坛上,达夫似乎还不足以与朱自清、冰心、俞平伯诸名家相颉颃,读者注意的也主要还是他的小说。二十年代末起,随达夫创作热忱日渐转向散文,佳构层涌,劳绩日显,先后结集的《断残集》、《达夫日记集》、《郁达夫游记》、《履痕处处》、《达夫散文集》、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文学巨匠之一,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郁达夫名文,字达夫,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七日生于浙江富阳。一九一三年赴日留学。一九二一年开始文学生涯,是当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这个时期发表的小说多塑造一些不甘沉沦、又无力挣扎而终遭沉沦的知识青年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诗词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版)收有署名“春江钓徒”的诗共有22首,这些诗最初都发表在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的时间始自1915年11月,止于1916年5月,写作的时间当在此期间或稍早。这些“春江钓徒”诗原先并没有被看作郁达夫的作品而引起注意,以后一些日本学者由于弄清楚是“郁达夫投稿的作品”,将其看作郁达夫的诗作而加以重视。日本学者稻叶昭二除曾在新撰《郁达夫——他的青春和诗》一书中引用《寄永坂石埭武藏》一诗外,还将新检得的19首“春江钓徒”诗影印寄赠给自己著作的中文本译者蒋…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出版的《现代》杂志二卷二期“社中日记”栏内,登载了如下文字: 十月二十四日郁达夫先生自杭州来信,说为《现代》新作《迟桂花》一篇,已寄沪寓。即晚便到赫德路郁宅去取了来。郁夫人并示以达夫家书,关于此作,有语云:“这一回的一篇没有一段败笔,我很得意。”据查,“社中日记”一栏,是《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先生为反映每期稿件编排情况特意设立的栏目,相当于现在刊物上的“编者的话。”这一条史料  相似文献   

5.
论郁达夫的悲剧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郁达夫的悲剧生命意识侯运华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也是最引人争议的作家之一。赞颂者称他是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小说抒情小说先河的作家,批判者称他是“赤裸裸描写色情与性的烦闷”①的作家,还有的干脆把他看成一个心理变态的怪人,提起他时...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以饱含抒情的笔调将“我”贯入小说之中的,郁达夫虽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却是最有影响的一个.当时写作这种包含作者身世“自叙”的作家很多,有早于郁达夫的鲁迅,也有晚于郁达夫的王以仁,以至女作家庐隐等.可是真正把“我”带入文坛发扬光大,而且经久不衰的要算郁达夫了.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我”的不幸,突出地映衬着国家和人民的不幸;“我”的悲哀,始终流贯着时代和社会的悲哀.“我”,是郁达夫在全部创作中精心塑造的一个艺术典型.当我们今天希求以客观的态度评价郁达夫时,不能不注意他这些为数众多的“自叙传”小说,注意小说中“我”的变迁与作家生活及社会时代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外国作家和文艺思潮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时期的名作家中,郁达夫的文艺思想是独树一帜的。要了解郁达夫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形成,不能不探讨郁达夫与外国作家和文艺思潮的关系。“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是法国作家法朗士的一句名言。从郁达夫的作品来看,和法朗士的作品风格相差甚远。但郁达夫从法朗士那里接过了这个口号,同他所受到的西方和日本文艺思潮的影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8.
从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至1938年3月8日前往武汉,郁达夫在福建生活了两年多.在这期间,他既不象《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作者尼姆·威尔士(即海伦·斯诺)所说的“搁笔不写”、“在文学上已退体”,更不象钱格博士在他的《一个与世疏离的天才》这部研究郁达夫及其作品的专著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一年(指1935年尾以后──引者按),他的文学生涯已告终了。……他自文坛鞠躬下台.”这两篇文章的论断是与事实不符的。郁达夫在福建的两年多,是他创作力旺盛、散文创作丰收的时期。据笔者统计,他这段时间发表了近50篇散文,约有一半是在抗…  相似文献   

9.
施笃姆是自五四以来在中国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小说名家的郁达夫,对于施笃姆就满怀着崇敬之情。他不仅曾致力于介绍施笃姆,而且在创作中多方面地接受了施笃姆的影响。特别是施笃姆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对于“故乡的悲思”及其“带写实风的浪漫派的艺术”,更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毫不顾忌地用“爱”这种欲望形式表现对自由和解放的不懈追求的作家。他的思想、创作虽然比鲁迅稍逊,但在“五四”文坛上,也是一位公认的大家。在“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他本身所具有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能用人文主义的严肃态度探讨人的情欲和生存问题,从个体的本能欲望切入到所处的时代、社会;借欲望的外貌,灌注启蒙的理性,把人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他的文本成为一面以独特视角反映“五四”时代人性觉醒历史的镜子。  相似文献   

11.
在文人话语与政治话语中徘徊的郁达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强 《文史哲》2002,(3):89-93
“五四”前后,郁达夫的出现是社会与文坛的另类亮色。他以一生的抗争与逃遁演绎着文人话语与政治话语对话的悲喜剧,揭示了中国文坛上因政治话语的强悍而致使为自由、真诚作歌的文人逃遁的惆怅。郁达夫恰恰在这种无奈的逃遁中确立了他诚誉拥身的地位,显示了一个纯粹文人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命体验与郁达夫小说关于死亡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作家中,郁达夫与“死亡”的联系颇为典型。三岁丧父,中年失子,母亲饿死乡野,胞兄惨遭暗杀,郁达夫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的痛苦。自己则一度受到“强烈的死的诱惑”,“徘徊求死的事情也有过”①。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思考死亡与表现死亡,成...  相似文献   

13.
邱睿 《殷都学刊》2008,29(4):97-101
郁达夫的《采石矶》以乾嘉诗人黄仲则为题材,初次体现郁达夫“借古讽今”的历史小说创作理念,借以影射郁达夫与胡适的一段纠葛。《采石矶》蕴含了郁达夫对名士“狂狷”精神的回溯,并揭示了以“立言不朽”来对抗“在世寂寞”的途径。郁达夫对黄仲则等旧名士的追慕,不仅仅止于其诗文,更是一种名士精神的坚持。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郁达夫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和自卑心态五个方面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反映出郁达夫小说的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来。一、郁达夫的小说题材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占了很多的篇幅。郁达夫之所以喜欢这类题材,与他受外国作家影响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关系。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对郁达夫的影响深远,而这些作家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圣手,同时,郁达夫自已也认为,人类有一种感情是“比较的注重他人的安宁、快乐,而自已常处于一种牺牲的地位”。这就是爱情。“古…  相似文献   

15.
刘芳 《船山学刊》2006,(2):120-122
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是一群“迷羊”,他们的性格特点是迷、弱、善。郁达夫之所以选用“迷羊”视点,是其本人性格和时代、社会造成的。这种“迷羊”形象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婉美而精致的诗性品格构成了南宋文化的审美特征,它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对郁达夫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文学表达形式的生成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从源流上讲,郁达夫对精神家园的渴求;在作品中对感伤而唯关意境的倾力营造;对小说意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造以及他身上独异的名士风流气质等,都与其受南宋文化的浸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宋文化的审美品格影响了他的审美心理和创作风格,使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柔性的艺术审美品格及独特的“自我抒情体”范式,对丰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和传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中“自我”的差异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对郁达夫“自我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写作手法的分析,阐释了其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中自我涉及的空间和自我的情绪抒发上的差异,并从创作主体和个人地位境遇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接触 ,是从阅读俄国文学作品开始的。在郁达夫欣赏和喜爱的 19世纪俄国作家中 ,最得郁达夫的偏爱并且在创作上对郁达夫影响最大的是屠格涅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不仅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上的启蒙导师 ,而且他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抒情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对郁达夫产生了巨大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则以其对描写人类痛苦的偏爱和对病态人格的刻画对郁达夫构成了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语言体式入手,对郁达夫小说语言的文体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探讨了他小说中占主体地位的语言样式,并从功能角度对这些语言样式做出了分析,认为这些语体样式的采用和郁达夫旧体诗表达之间有着文体写作上的承接关系,是郁达夫在白话小说文体上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20.
赵文杰 《东岳论丛》2000,21(1):123-12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时期已正式到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破与立的斗争进程中,中国的文坛上分出了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文学社团也相继出现。其中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表现自己的“内心要求”为思想核心的创造社,明确提出把唯美主义作为封建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对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郁达夫就是创造社众多作家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的创作成果是多方面的,但最有影响力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生活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