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股票市场流动性水平的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生命力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适于我国市场条件的流动性度量方法,并据此系统的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得出了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和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的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收入位次的固化现象愈加突出;四个阶段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都降低了,收入流动没有缓和长期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风险度量工具:PaV及其计算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VaR方法是市场风险度量最流行的方法。在BIS(BankofInternationalSettlement) (BIS 1994,1995 ,1996)向银行强烈推荐此方法后 ,VaR方法得到强有力地推进。文献中有关VaR的计算基本上是围绕估计与模拟资产组合的损失分布函的某些特征展开的。如 2 0世纪 90年代J P 摩根发展起来的VaR(风险值 ,风险额 )技术 ,其核心是预测投资组合的方差 ,并将组合的方差分解为各个单个资产收益及其方差和协方差。但是金融市场中不少数据 ,往往是厚尾分布 ,它们的方差是不存在的 ,有时可能连期望都不存在 ,…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增加,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极化指数的测量相结合,可更好地分析不同劳动力市场领域收入极化产生的原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将极化指数P分解为结构化流动性极化指数PS(工资水平的变化)和交换流动性极化指数PE(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的流动变化)两个部分,结果表明:学历和雇佣形式劳动力市场领域产生收入极化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化流动性,而交换流动性是职业性质和企业所有制劳动力市场领域产生收入极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如何利用收入变异系数来度量收入差异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并与基尼系数比较,说明利用收入变异系数来度量收入差异是一种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与流动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居民收入流动性在下降,农村与城市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均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与我国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走向趋同。农村居民脱离贫困的概率大于城市同期,但农村居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与收入水平的波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收入流动性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俊  黄潇 《统计研究》2010,27(11):24-33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1989-2006)数据,从不同角度测度了中国收入流动性,分析了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按不同收入阶层对收入流动性进行分解,最后考察了个体的教育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流动性都先上升后下降,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收入流动性降低加固了现有收入分层,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收入流动性并未改善社会福利;低收入阶层对总体收入流动性贡献最大,但大都在中低收入阶层内部变动;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不易向下流动,城市个体尤为显著。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教育政策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扶持,将有利于促进合理的收入流动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8.
文平 《统计与决策》2007,(21):169-171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ρ(X)=(E(X~2))~(1/2)作为纯粹风险测度有三大优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保费计算方法,最后论证了该保费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代际收入弹性法由于采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低收入样本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存在偏误。因此,采用统计特性优良的代际位序相关性方法,利用1989—2015年CHNS数据,对中国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度,得到的结果在不同偏误条件下更加准确、稳健。研究结果表明,低收入群体代际流动性在1991—2006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2006年后显著上升,其中底层贫困人群子女收入位序上升更快;不同地区代际流动性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进一步对绝对向上流动性的考察发现,代际流动性更大的贫困人群、西部地区人群,其子女尽管有机会摆脱贫困,但收入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社会给予收入底层居民的上升空间十分有限。阻断低收入代际传递,政府应当加强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收入分布函数序列的拟合方法及扩展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收入分布函数形式选择问题,提出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收入分布序列拟合思路,给出基于B-样条的收入分布函数形式,并对收入分布参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拟合了中国历年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序列;导出中国1996-2009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从函数角度刻画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趋势;验证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体现着"阶梯形"扩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新发展的极化测度指标及其分解公式做进一步的分解,并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间人均纯收入的极化及其变动。结果表明:2006年之前极化程度波动上升,随后逐年下降;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看,工资性收入对极化程度的贡献最大,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极化程度的贡献逐年提高;收入变动的结构效应会导致极化程度的提高,而集中效应会导致极化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经济折旧率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东华 《统计研究》2009,26(10):15-18
 本文通过提出一种新的经济折旧率测算方法,从而使估算经济折旧率建立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保证了基期资本存量和资本存量序列测算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利用这种方法重新估算了我国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3.
分割指数(Segregation Index)是度量群体分割程度的统计指标,其理论、方法和应用是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国内目前较少有专门针对分割指数的系统介绍和研究。文章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介绍并分析了各种已有分割指数的构建方法及其性质,勾勒出一幅较为全面的研究图谱;提出并论证了一种新方法,在已有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加权分割指数。最后,对2013—2017年我国城镇职工的行业分割情况进行了测算,例示了各种分割指数的应用,验证了加权分割指数应用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EugeneFama所确认的“弱一半强一强”三个层次一直被用以度量股市的有效性程度,但因该理论存在很多缺陷,故采用统计指数对股市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将股市有效性以指数的形式量化表示,该指数可被视为股市在有效性上的“得分”。将股市有效性以统计指数的形式加以测度,可以很好地克服Fama理论中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5.
洪兴建  董君 《统计研究》2020,37(9):24-33
鉴于现有多维极化测度方法未能体现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引入余弦相似度,并基于相对剥夺理论提出了新的多维极化测度方法。该方法还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能够分析每个维度及其变动对多维极化的贡献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从收入、财产、交通通信支出和受教育水平四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之间的多维极化。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长期多维极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交通通信支出和收入三个维度的极化效应是主要原因,而财产极化效应不利于多维极化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戴平生 《统计研究》2013,30(5):83-89
 本文给出了收入为离散分布的三种计算基尼系数的新方法。利用收入份额法导出了基尼系数协方差算法的离散形式,并因此产生了计算基尼系数的回归系数法。文章重点讨论了基尼系数进行区间估计的两种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于集中度指数,因而它们在测度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中具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实际应用表明,新算法有效地简化了对基尼系数区间估计的标准差估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CGSS提供的中国28个省区微观调查数据,应用Atkinson回归模型和转移矩阵两种度量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方法,研究了中国2005年的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代际收入在不同的分类下流动弹性并不大,其中城市的流动高于农村;东、中、西部的流动弹性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利用转移矩阵对流动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总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有一种保持效应,即从最低等级转向高一等级的概率较小,从最高等级转向低一等级的概率也较小,总体的不同等级间的流动性较差。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家庭背景对个人收入的高低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有中等收入人口规模的统计测度方法,要么依赖于中等收入界限的划分,要么存在不能完全排序的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本文考虑了三种不同方案,对M-曲线进行积分,构造出新指数,用于揭示中等收入人口规模变动规律.研究表明:这一新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既无需提供中等收入界限,又能够实现完全排序,可以很好地用于中等收入人口规模的历史评价与地区比较.最后,将新指数应用于中国城镇居民分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2001-2006年,中等收入人口规模大幅度缩小,而在2006-2011年,中等收入人口规模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