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景点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旅游景点内涵,增加旅游景点魅力的一项有效举措。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业营收是深度融合旅游景点与旅游文化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融合旅游景点与旅游文化时,必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对于每一位旅游者而言,他们不仅希望某个旅游景点有美景佳境可以观赏,还希望这个景点有精彩故事可以聆听,也希望这个景点有游乐项目可以戏耍。基于游客的这些需求,应该在融合旅游文化与旅游景点时,想方设法做到让旅游景点更好看、更好听、更好玩。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开展旅游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和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探讨社区参与作为一种策略在保护民族文化中的措施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反映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是活的"博物馆"。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将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呈现给游客,一方面满足了游客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给民族村寨带来了不错的发展。本文就石桥坪村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是我国独有的概念,其意为围绕着红色文化而展开的旅游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但会给当地带来旅游收入,还可以培养游客的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如何挖掘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旅游体验?是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以湖南省桂东县为切入点,分析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起到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旅游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国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因此,商品、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也是一种用来发扬景区文化传统的普遍方式.佛教旅游作为宗教文化的延伸,近年来备受游客关注,文章将针对佛教旅游业商品设计,在分析南京地域现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情况后,深入研究探讨南京地区的佛教旅游文化产品现状,并调查广大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态度,提出关于南京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国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因此,商品、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也是一种用来发扬景区文化传统的普遍方式。佛教旅游作为宗教文化的延伸,近年来备受游客关注,文章将针对佛教旅游业商品设计,在分析南京地域现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情况后,深入研究探讨南京地区的佛教旅游文化产品现状,并调查广大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态度,提出关于南京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具有文化内涵和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因而出现了以饮食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饮食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本文以哈尔滨饮食文化的特点入手,结合哈尔滨特有的地理资源,因地制宜,提出了适合哈尔滨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于2015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土司遗产(TUSI SIT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处土司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论述了土司遗产开展旅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就其资源概况和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其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着来自产权、 产品、体制、 资金、 动力、 分布现状这6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针对土司遗产跨省分布的特殊情况,结合遗址的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构建了"遗产资源+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科学保护+互利共赢土司"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将遗产旅游开发和地区扶贫相结合,以真正实现遗产所在地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和遗址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该研究对于刚刚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司遗产开展可持续性旅游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