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支配企业的拒绝交易并非本身违法,支配企业有权从事以市场表现为基础的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生产、销售或技术开发,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构成<欧共体条约>82条(b)的违反.欧盟特别关注支配企业通过上游市场的拒绝交易封锁下游市场竞争的行为.可能受到竞争法干预的拒绝交易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支配企业拒绝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下游市场进行有效竞争具有客观必要性;拒绝供货可能消灭下游市场的有效竞争;拒绝供货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2.
郝静 《南方论刊》2007,(8):32-32,34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因享有某种市场力量而具有的优势地位,这种地位使其可以无视竞争、妨碍竞争或排除竞争。我国现有的规制滥用行为法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反垄断立法结构下的规制滥用行为立法中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践背景 ,在对各种转型的理论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指出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质是以工业化和市场化为目标的发展转型和体制转型 ,即双重转型。双重转型构成了中国 2 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基本主线 ,本文阐述了中国双重转型特殊的相互关系、制约性、内在特点及其政治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禁止企业合并的法律标准 ,即企业合并具有限制或损害有效竞争的可能性。该标准在法律规范上应该既有一般原则性规定 ,也有具体量的规定。但企业合并也有积极的一面 ,所以有些应予允许  相似文献   

5.
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传忠 《东岳论丛》2005,26(1):52-54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是现代规制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可划分为传统规制俘获理论和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前者忽视了规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影响,没有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规制俘获问题;后者则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重新解释了规制俘获发生的原因及机理。这一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文举 《学术界》2003,(5):199-204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 ,为“救国图存” ,振兴和发展近代工商业 ,移植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模式 ,制定颁行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带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法律 ,在中国近代立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 ,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缺陷。清末经济立法中移植西方经济法制的经验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法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跨国并购规制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并购规制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美国跨国并购规制政策体系的构成值得学界分析研究,其健全的法律规制体系和有力的执法体制特点对中国跨国并购规制政策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利独家许可是专利权人在实施专利技术时基于技术控制、后续管理、品牌信誉等,将专利技术在一定期限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只许可给特定经营者的营销型商业安排,其对竞争产生双重效应。专利独家许可能在短时间内以较小成本完成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在整体上促进社会技术创新,但具有竞争关系的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独家许可以及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专利技术的独家许可会危及市场竞争秩序。因此,有必要在反垄断法层面明确专利独家许可违法性的构成要件,为反垄断法规制专利独家许可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欧美并购规制政策中效率条款的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美是较早制定和实施并购规制政策的国家,经过长期司法实践和多次修改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并购法律规制体系.从欧美近百年并购规制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效率作为并购竞争效果评估的肯定性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并购规制政策中效率条款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只要并购带来的效率能够强化并购企业采取有利于竞争和有益于消费者的行动能力和动力,从而抵消并购可能给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垄断当局就不会宣布并购与有效竞争不相容.中国是处于转型经济中的发展中大国,并购规制政策中需要考虑效率因素,经营者集中竞争评估指南中也应设立效率条款,以体现并购规制政策的价值取向,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分析法学派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法律问题,提出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主张效益最大化原则,追求最高境界的公平正义。该学派为民法研究提供了经典方法、有助于深化民法价值与原则的认识,也为司法实务开启了一扇崭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借鉴与反思该学派的主张,有助于解决制度创新上的困惑,更好地推进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1.
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改革的路径设计和政策目标设计,完全依靠外资和引进技术,其结果只能是饮鸩止渴;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无法取代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必须从各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成败的比较,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中,必须解决好“抓住经济改革本质”等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路径依赖理论的数学推演来看,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着路径依赖规律,这就可能导致蹈入低效率路径并产生“锁定”效应,要避免“锁定”,就需要在机构改革的“理想线”上行事.以先动优势考量,OECD国家机构改革展现了一种接近理想线的规律:作为决策者,政府组织拥有掌控国家权力的绝对权威,但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政府组织只是一种选择,它可以采用商业企业所用的组织形式;现代政府组织的基本形式由“大部”+“公法行政管理部门”+“私法实体”+“其他”构成;变革的精髓在于实现从命令链控制的“政治部”向“绩效链”监督的“公共组织”转变.我国在进一步的机构改革中应该遵循这些规律而动.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 ,或曰“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目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并已经引起了许多讨论。而在日本 ,作为成功的战后四大改革之一 ,农地改革对战后日本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隔半个多世纪 ,这一改革对目前我国———尤其是对于已加入WTO的我国———仍不乏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以日本现代化及城市化为线索 ,就这一改革做一个较全面的回顾和检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印度:关于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独立后为了实现赶超战略都选择了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使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这种被称为"指令经济"的发展方式有两大缺点:一是受官僚主义控制、由不懂经济规律的政客瞎指挥,使企业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性,二是"一条腿走路"遏制了私有经济发展,使私人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二十世纪末两国开始了经济改革,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两国改革能否深入下去,关键在于传统制度能否对现代化作出适应性调整以及两国能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德国"经济奇迹"深层根源探究及其对中国改革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溃败,但仍能复兴,并创造"经济奇迹",根源在于教育改革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政治改革为其创造了前提条件,弗莱堡学派、本土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经济伦理学派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型为其理论向导,对外开放是其经济腾飞的外部因素.德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育兴国,依法治国,理论强国和开放富国.  相似文献   

17.
崔士民 《殷都学刊》2008,29(2):146-150
孔子以“以人为本”的民本管理思想为理论基础,重视商业经济发展,确立了自己的经济管理思想体系,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养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是信息保护制度的风向标,反映了制度在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的价值偏向。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衡平,本质上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问题。法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理论以及静态博弈范式有助于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法律效果作出鉴证。通过边际成本收益分析,信息处理规则中对主体、处理者以及信息的分类正视了不同情形下帕累托最优点的差异,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在静态博弈视角下,信息处理规则的确立规避了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双方消极对立的囚徒困境,促进了信息要素市场的流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一般个人信息保护过度以及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的问题,应通过动态化信息分类、督促企业数据保护合规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开始了"以苏为鉴"的改革探索,开创了新中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革最终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但其改革探索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主干课程,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课程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亟待改革和发展。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建设的新路子,并以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系的改革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