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鸦片战争前,英国殖民主义者,想在中国先找个落脚点,作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渗透的基点。早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政府派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在晋见乾隆帝时,要求割让、租借舟山岛或定海城,被清帝拒绝。在清廷严禁鸦片时,英国殖民主  相似文献   

2.
郭一峰 《理论界》2001,(6):57-58
由于中俄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两国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学者投注于国际关系的重要焦点之一。“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中俄关系也要从历史追溯起,笔者试从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时期内总结中国在此间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一些有历史渊源的问题作一些思考。 沙皇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本来同中国并不接壤。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俄罗斯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后来它不断对外扩张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成了中国邻国中最强悍的一股势力。以下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前的中俄关系。 一、…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学科 ,这门学科的历史至今只有几十年。北美和欧洲的学者们对此学科研究较早 ,有很多著述。其中 ,有些著作 (比如美国学者卡特得普、森特的《有效公共关系》、英国学者杰弗金斯的《实用公共关系》等 )对公关学界影响较大。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公共关系学被引进中国大陆。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大陆第一代公关教材面世 ,其开山之作有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明安香等人编写的《公共关系学》等等。这一代教材主要完成了公共关系学的引进任务。 2 0世纪 90年代初 ,一批对中外公关理论作了一定的梳理并初步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公…  相似文献   

4.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对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联盟的严峻考验,而真正经受考验的是国联内外操纵世界政治的西方大国。但是,它们的表现令人遗憾,尤其当时是身为国联盟主的英国。关于这一时期国联的反应,中外学者多有精辟之论,本文仅就英国的决策及其动因,在该事变问题上它与国联的关系加以论述。一英国是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西方国家,称雄东亚数十载。19世纪末,英帝国的殖民霸权受到其他列强的挑战,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外交捉襟见肘,颓势无可挽回。但是,英帝国殖民主义传统思想顽固地影响英国的外交政策,英国著名历史  相似文献   

5.
樊明方 《西域研究》2023,(1):163-169
清代的史书简要记载了清政府管辖唐努乌梁海的情况。民国年间的《外蒙古近世史》收录了关于唐努乌梁海历史的几件档案。20世纪50~80年代,台湾出版了一批有关唐努乌梁海历史的档案,台湾学者的著述中对唐努乌梁海历史中的若干问题做了一些研究。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在沙俄侵华史论著中对唐努乌梁海历史有不少论述。2004年《唐努乌梁海历史研究》的出版标志着这一领域空前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一些蒙古文、满文档案的刊布,该领域的研究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广州和澳门成为英国来华人士的商贸中心和居住地,政治外交?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生活后勤等各种动因促使了英国客邮的萌芽与发展?与此同时,英国客邮邮资的变动与中英邮路的变化?英国邮政的扩张?珠江流域民信局的萌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仅反映了英国在华客邮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而且揭示了中英贸易关系的深层次变化?  相似文献   

7.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是鸦片战争后来华的著名汉学家。他撰写的大量汉学著述,体现了鲜明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其汉学著述体现出精湛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治学风范,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礼逊与早期中英外交关系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西方国家。当时来华的英国人基本上以商贾、军僚、传教士为主,他们成为这一时期中英外交活动的主体。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由于谙熟中国语言与文化,往往充当商业乃至政治的世俗角色。"传教先驱"马礼逊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考析马礼逊出任澳门东印度公司译员、参与中英冲突交涉、作为阿美士德使团秘书访京、出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秘书兼翻译等史实,对其于早期中英外交关系中之重要作用予以粗浅阐释。  相似文献   

9.
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灾难性后果。对此问题,有不少学者给予了较多的论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近代国内种植罂粟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国内种植罂粟问题却少有涉及。本文对此略加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应有的关注。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随着外国列强尤其是英国不断从事对华非法的鸦片贸易,使得中国国内不仅吸食和贩卖鸦片之风日渐盛行,而且在一些地方也先后出现种植罂粟的恶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私种并非像以往那样是为了观赏和药用,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熬制…  相似文献   

10.
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知识来源主要集中于伊比利亚旅行者、耶稣会定居者和新教国家入华使节三个方面。16—18世纪上半叶,在伊比利亚旅行者与入华耶稣会士笔下,中国人被当作是欧洲之外所有新发现人种中的佼佼者,甚至一度还高踞过欧洲通过海外探索而构建的世界人种金字塔的顶端。然而,进入18世纪下半叶,随着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而迅速增强自身的力量后,欧洲关于文明与野蛮的认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欧洲在人种分类上已开始将中国人排挤出文明民族的序列。这一时期欧洲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的演变,与其时欧洲关于欧洲之外人民的态度转变是同步的,并且与欧洲人类学的发展密切联系。从16至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变迁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航海时期的欧洲殖民探索与人类学知识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上台,同帝国主义有什么关系,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中国革命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各国,用大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大批殖民侵略者蜂涌侵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人数仅307人,公司55个。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加剧,来华人数急剧增涨,到1926年北伐战争时已达到346,973人,公司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惯性与盛世的懵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世纪80年代到18世纪末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后相继,开出了清代中国的百年盛世。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累积起来的人口、物力和事功已经迈过汉唐规模,为周秦以来的历史再造了一个高峰。与之相伴的是一种在古老中绵延的辉煌。18世纪来华的英国人曾比较中西,目测心算,推断当日中国的“国家收入”是“英国总收入的四倍,法国瓦解前总收入的三倍”①。而以文化品论,则1750年间“中国一地所出版的书籍就比中国以外整个世界的总量为多”②。这种量比,从一个侧面写照了盛世国力和盛世的恢宏。在那个世纪里,欧洲人遥看东方,常常引发悬想,对中华…  相似文献   

13.
试析1846年以前葡萄牙管理澳门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1846年以前葡萄牙管理澳门的历史特点罗晓京在1557年到1846年的近三百年中,葡萄牙人在他们以租借形式盘踞的澳门半岛上,曾力图建立起有效的殖民管治。尽管这种殖民管治受到了当时中国明、清两朝当局的抑制,但它却体现了中世纪欧洲大陆社会形态的遗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与孔经纬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经纬先生在他先后发表的“中国民族市场形成问题”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否形成了统一市场”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不能形成“民族市场”;中国的“统一民族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形成的。我对他的这种看法是不同意的。我认为:中国自秦汉以后就已不存在象欧洲那样的“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已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所形成的市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而不是“民族市场”。现在提出我的很不成熟的意见,与孔先生商榷,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首场侵华战争。经过这场战争,英国占领了中国的香港岛。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史学界一般定于1840年6月下旬,因6月21、22日,英国侵华远征军的大批舰船,侵入中国领海,并从28日始,封锁广州口岸和珠江口。有少数学者(如车安世、来新夏等),则认为鸦片战争爆发于1839年9月4日,因是日英国军舰攻击清军水师,挑起九龙海战。笔者以为,欲准确地判定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首先得明确鸦片战争的性质及当时英军兵力的部署情况。鸦片战争不是中英两国间一般的军事摩擦,而是一场两国间的正式战争,英国内阁…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地开放沿海都市和长江沿岸都市,随着对外开放,欧洲经济对中国侵略亦开始了。欧洲的企业、个体商人的在华经济活动正是侵略性的,但是,为了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实行开国政策,无可置疑,有进步意义。多年来,中国和日本历史学界对欧洲人在华经济活动有两个偏倚评价,就是排外主义的,还是媚外主义的。这样的主义都是从深层心理来的,而决不是学术的看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了解欧人在华活动对中国经济有两面性,一面是侵略的,一面是进步的。可是,这种看法还是一般水平的,没有根据理论精辟分析的。我们应该从分析鸦片战争前后的情况来发现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条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如果我们已经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比清代旧式经济还有进步的意义,那末,从这样的观点来说,其“近代化”就是西洋化,而清代旧式民间经济不能进入“近代化”的门口。反之,最近,美  相似文献   

17.
晚清国际法输入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法主要是指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 ,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起源于欧洲 ,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 ,在国家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为各国所公认、用于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自鸦片战争起 ,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晚清帝国逐渐卷入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由此而有国际法的输入。关于中国与国际法的最早接触 ,一种说法是 ,早在明末清初 ,来华耶稣会士已经将国际法介绍到中国 ,1 648年左右 ,马丁·马提尼神甫 (即卫匡国 )曾将国际法先驱者之一、西班牙人苏阿瑞兹 (Suarez)的拉丁文著作《法律与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最初获知有关台湾的信息,多来自欧洲之出版物,随之则为大量来华美国侨民之著述。西方来华传教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而又颇为特殊的群体,在华居住时间相对稳定,文化素养整体较高,谙熟中国语言文化。他们通过创办报刊、出版著作、举办演讲、邮寄书信等方式,大量向美国传递有关台湾的信息,对台湾形象在美国的早期传播与建构,厥功甚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的西方人对台湾形象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目的则是希冀美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重视台湾。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是清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内忧外患并剧,边疆危机日益加重。多数学者只注重对鸦片战争后的殖民侵略进行研究,而忽视了19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在中国西北边疆的殖民侵略。本文通过对张格尔叛乱的分析阐述了早期殖民侵略的特征以及由这一事件所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1840年6月正式爆发的鸦片战争已经过去整整150周年了。这场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扩展殖民势力借以奴役中国人民的一次侵略战争。英国保护鸦片贸易,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阻挠中国禁烟,是引起这次战争的直接原因。马克思说: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是一次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