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青海由于地处内陆边陲,传教士基于近代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制定适合青海地区的传教方法,形成了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近代青海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宗教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和制约青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问题。根据青海地区宗教的特点,剖析了宗教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逐步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佛山是青海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胜地,风景奇丽,远近闻名,尤其是独特的佛、道宗教文化融合现象更引人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探析,结论是: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的兼容并蓄,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宽容、天人合一之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海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涉及到生产、生活、宗教等诸多方面,其艺术风格既不同于中原地区,也不同于北方草原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近代传教士有关青海地区的调查资料,不仅详尽实录了青海的地势、山川、民族、语言等内容,而且也记述了基督教在青海地区传教的历史和教会活动的情况,从中可以窥知近代传教士在青海地区传教的策略或方针.  相似文献   

6.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自古就有"三江源"之美称。三江源文化,是生活在青海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江源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意蕴绵长,特色独具。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多元化的宗教传统、各呈异彩的民族地域文化。正因为此,探索三江源文化之奥秘,梳理三江源文化之源流,归纳三江源文化之特征,任务艰巨,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相似文献   

7.
“囊索”一职的来源可追溯至吐蕃时期,后在萨迦政权中主要承担管理庄园和税收的任务,随之这一官职也传到了安多青海地区.“囊索”在青海地区逐渐演化,其职责内容各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青海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派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信教人数较多的第二大宗教。明中叶以前,回族、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只有“格底目”一派,清末伊赫瓦尼和西道堂相继形成,和格底目并称三大教派。明末清初苏非派的哲赫林耶、虎夫耶、嘎底林耶和库布林耶先后传入青海地区,形成四大门宦及其所属支系。长期以来,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但影响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它的教规和教义,也深深地渗透于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家庭、婚丧、饮食、起居、礼仪等各个领域。穆斯林信…  相似文献   

9.
青海古代的原始货币——海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货币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海贝作为主要货币形式 ,其流通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3 80 0年—公元前后之间。“以贝当钱”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货币发展史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青海地区海贝的发现、外观形式上的变化及海贝流入青海地区的渠道等方面 ,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先民们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迄至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依然为建设青海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积极拼搏。但是,近年来,先民们创造遗留下来的许多珍贵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文物)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濒临灭绝的境地,十分令人痛惜。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民族文物的价值,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并开发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为促进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一、青海地区民族文物…  相似文献   

11.
教育──青海地区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地区的回族要想加速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回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展教育。青海地区回族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困难,教学内容不实际都与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民族教育新体系,建立民族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形成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浅谈青海古代"太阳"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青海地区考古资料的观察、对比、统计与分析,认为青海彩陶上的符号大多与太阳崇拜有关,以大量的统计数据证实,青海古代民族是一支崇拜太阳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发展 ,为青海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青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只有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中央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同时克服自身的弱点 ,通过培育、发展知识经济 ,才能改变青海经济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青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与青海各民族的文化密不可分。古文化遗址——它所代表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文化差异——它使社会发展呈现多元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朝之早期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定鼎之初 ,因忙于镇压中原地区的各种反抗势力 ,对于西陲各地只能采取安抚稳定的策略 ,即羁縻政策。清康熙帝之时 ,则逐步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统治和管辖 ,将青海诸部纳入中央势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在历代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歌咏青海的诗歌缕缕不绝,青海地区的历史轨迹,多被文人雅士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下来.本文从清代咏青诗歌为介入,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咏青诗歌中商贸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区农业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中国历代王朝及青海地方官员都先后采用“戍边屯田”、“移民屯田”、交流引进、教民农桑、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进措施,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区古代民族的弓箭文化历史悠久,漫长的射猎生活、频繁的军事战争、尚武的民族秉性是青海地区羌、鲜卑、吐蕃等民族崇尚弓箭文化的主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贯革射风、骑射并重、戈射风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壮族的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原生型民间宗教和外来创生型宗教三个层次,其中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和师公教具有代表性.它们的内部结构比较完整,基本具备了宗教的构成元素.与世界各种创生型宗教相比,仅在无地区性和全民性宗教领袖、无绝对权威主神的不同.壮族宗教的特点主要有8个方面,其中多种宗教神灵和谐共处,为国内外少见.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教职人员修持、生活、传教的处所,是信教群众集体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是广大信教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好、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关系到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宗教和顺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宜昌市着眼于新时期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法治化为目标,从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入手,大力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宗教和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宗教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