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企业类型多元化、就业市场化、劳动关系复杂化格局的形成,由此引发出侵犯劳动合法权益的行为日趋突出,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2.
判断在校生的行为是否适用劳动法,关键在于判断其行为之性质。若在校生的行为属于勤工助学活动时,则不应适用劳动法;若属于实习,则属于教学活动的延伸,也不适用劳动法;若属于自行进行在校外兼职的,则一般应适用劳动法;若属于毕业前的准就业,则也应适用劳动法。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的空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在校生适用劳动法都存在争议,需要立法对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3.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5,(1)
●全省养老保险新增扩面44.3万人,参保人数达463万人,同比增加45万人;缴费人数为423.9万人,参保缴费率达到91.6%;征收养老保险费120亿元,同比增收20亿元,增幅达18%;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总额达到120亿元,征收总额和增幅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全省失业保险新增扩面22.5万人,参保人数达398.6万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缴费人数为362万人,参保缴费率达到90.1%;征缴失业保险费8亿元,同比增收0.1亿元,征缴率达93%,累计为23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7亿元。●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74万人,同比增加42.9万人;实际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36.5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征缴率达97%;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8.7亿元,全省21个统筹地区均实现了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0万人,同比增加28.6万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达到1.78亿元,同比增加0.47亿元。●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为178万人,基金收入达0.86亿元。●全省为202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132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到611... 相似文献
4.
5.
维护劳动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赋予劳动保障部门的神圣使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国有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种经济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使得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维护劳动与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保证劳 相似文献
7.
9.
人工智能进入职场带来的不只是解放劳动力的福音,还有社会对于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法的巨大挑战。应当看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兼具破坏性与补充性双重性质,虽不必过于担忧技术性失业,但须有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意识和措施。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所衍生出来的劳动法问题,首先,应明确人工智能不能成为劳动者,可通过制定《机器人伦理宪章》对其进行保护;其次,人工智能换人必须实体合法、程序合法;最后,未来劳动法改革必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具体问题,一一应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制定好劳动保障“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11月16日至18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田成平部长一行七人到陕西调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2015,(16)
农民工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中工业化一般规律和中国特殊国情共同作用的产物。他们在创造了巨大价值和社会效应的同时,也促进了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特殊群体的流动性大、组织程度较低、诉求话语权难以表达等原因制约了合法权益的实现,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成为社会管理的重难点。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城际间工会联动维权治理,便是积极回应实践诉求的机制创新。本文以成都模式为例,从协同学视角考察了工会联动维权治理行动何以形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工会维权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当前的劳动法律体系,强调了对劳动者个体劳动权利的保障,而对劳动者群体的集体权力体系构建却缺乏足够重视。劳动者群体在当前我国集体权利体系尚不完善的现状下,如何在既有的法律边界内寻求自身权利的实现,本文将对此进行理论探讨,进而提出我国劳动者群体维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今年以来.巴中市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稳增长、促发展、促稳定的重要任务,坚持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社会三方协调和政府依法调整相结合.坚持促进用工单位发展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统一.加快建立城乡联动的劳动维权体系.一是加强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19.
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我国的社保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要继续完善。社保卡能否全国联网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今明两年全国实现养老保险的省内一卡通田成平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比较低,并没有实现全国统筹或省级统筹。 相似文献
20.
著名劳动法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向红近日透露,国家即将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将明确两次固定劳动合同之间的间隔时间只要不满一年,都算作连续劳动合同,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