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文帝失踪后的行踪 ,成了千古之谜 ,但查之地方志 ,却有丰富、鲜活的记载。他成功地从京师出逃之后 ,经江苏、浙江、江西西上 ,其后四十年间 ,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数省市辗转云游 ,结庵隐修 ,潜心向佛 ,留下大量历史遗迹 ,成为西南数省市久经盛传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王少林 《南都学坛》2012,32(3):33-37
晋文公重耳出亡诸事,史籍记录互有舛误,或语焉不详。本文考证重耳出亡诸事,认为重耳出亡共计19年,从僖公五年开始,12年居狄,僖公16年首次过卫邑五鹿,五鹿地望在河北省大名县,本为卫邑,城濮之战后为晋所有。至齐,居留3年,僖公十八年离齐,再次过卫都,过曹,至宋,在宋4年,宋、楚泓之战宋兵败后,僖公二十三年春离开宋国。过郑,居楚数月,至秦,冬十二月入晋为君。  相似文献   

3.
林子 《金陵瞭望》2007,(6):59-60
建文帝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被后世称为“靖难之役”的叛乱,虽然成功地攻入京城,夺得了皇位。但建文帝却在朱棣攻入皇宫时神秘失踪,只是在宫中发现两具烧焦的尸体。于是建文帝的生死成为了千古之谜,作家林子查阅典籍、融合各派学说,对这一千古谜案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重庆有一个密集的建文帝传说带,凑聚于沙坪坝区磁器口、渝北区、长寿区、南岸区、北碚区。中国有一个建文帝传说圈,涵盖鄂、黔、滇、桂、苏、蜀、秦、豫等省区,密集于西南和南方。渝市建文帝传说带处在中国建文帝传说圈的中心;乌江流域是连接重庆建文帝传说带与西南和南方建文帝传说圈的主要孔道。当清初他处建文帝传说诞生之际,重庆由于战乱直到清代中期人口恢复生机之后同类传说姗姗来迟。历史上有一些规律:一是群山耸峙怀抱的重庆常常是战败者的乐园,二是败北帝王多“立地成佛”。建文帝传说“核”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明成祖嫡系君主所控制的《明实录》,在对待被成祖推翻的建文帝的年号及历史上,存在着明显的排斥态度和掩盖倾向,反映了明代官方史学在对待统治集团内部被打倒的重要人物上的处理倾向,以及专制政治下失势人物失载的命运。随着皇权的松弛和士风的变化,由史臣们具体纂修的晚明实录,开始改变以往掩盖建文历史的做法,频繁载录建文的历史以及为之平反的请求,表明代表帝国意识形态的儒臣与代表上层建筑的君主之间,在伦理价值与政治利益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2010年,笔者在日本旅游时,买到了日本画家曾我萧白的小十六开本《曾我萧白》画册,此画册有可能解开600多年前明朝建文帝失踪之谜。曾我萧白生于1730年,29岁成名,是人物山水花鸟皆精的绘画全才,更有令人不可思议的中国画根底。  相似文献   

7.
云南的劳务经济无论在数量、规模和影响力方面,均与全国劳务输出大省有较大的差距,与云南加快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尽快把劳务经济培育成为云南农村新兴的支柱产业,应成为"十一五"期间着力解决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群 《金陵瞭望》2010,(7):50-51
距今600多年前(公元1402年).明朝首都应天(即今南京)城内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冤杀事件。这一年.发动“靖难之役”篡夺建文帝皇位的朱棣攻陷京师。当他坐在皇位上命建文帝遗臣、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草拟继位诏书时.遭到方氏的拒绝与痛骂。朱棣恼羞成怒之际,竟下令灭掉方门九族!为泄私恨,又将其朋友、门生凑成一族磔于市,史称“诛灭十族”。  相似文献   

9.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这三个邻国都是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随着云南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云南与其周边国家的交往日渐频繁,出国旅游、探亲访友、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以及其它的双边互动活动,使得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流行不可避免地会对云南产生一定的影响。云南受周边国家艾滋病疫情影响的人群主要是边境居民、跨国婚姻人群和跨国流动人群,这三个人群由于与境外人员接触较多,因而受境外艾滋病流行影响最为严重。在当今对外交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应该采取措施,将危害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0.
近代云南邮政肇始于晚清,由通商口岸的海关兼办。这一新的信息服务工具一经推出,便由口岸向内陆城市延伸,最终覆盖云南主要经济区、工商业城市、交通干道沿线、边陲重镇,对启迪民智、沟通信息、繁荣工商、巩固国防、交流文化不无裨益。云南邮政的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及与近代交通工具的结合,顺应了云南的工业化、城市化潮流,也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治骚者大都从屈原流放考证入手 ,因为屈原流放与屈赋内容紧密相关 ,必须由此理清线索 ,方能窥屈赋之堂奥。本文试图运用当代考古学、历史学、文学、文字学等研究领域中的新观点、新材料对长期争论不休的屈原流放问题进行探讨 ,将相关线索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 ,以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有关的文学史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因为政治原因流亡国外期间,虽以英文写作,但从他早期的处女作《玛丽》,再到引起不断纷争的《洛丽塔》,又到《普宁》,还有其它一些英文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纳博科夫的作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其流亡心灵的避难所,是他对故土、母语思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模式,这些认同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米兰·昆德拉对现代性社会下的时代和个人身份的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庆历五年十月贬赴滁州,于庆历八年闰正月得治扬州,其贬滁岁月仅止两年。两年之间,撰写诗文达百余篇,且多有名章佳作传世。研讨欧阳修贬滁期间的内心感情世界,以及研味其所撰有争议之作,都不应忽略彼时的险恶政治局势对其心灵的伤害。研究欧阳修贬滁期间的心态,除了看到醉翁之乐,更应看到醉翁之忧;除了看到醉翁之醉,还应看到醉翁之醒;除了看到欧阳公在贬谪之中恪守不为戚戚之文的信条,还应看到其难免忧愤的内心。同时,还更应看到一贬夷陵再贬滁州对其一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清代遣员黄濬流放乌鲁木齐的经历、对西域风情的吟咏及其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6.
赵凯 《南都学坛》2011,31(6):9-14
《汉书.文帝纪》所载"养老令",是研究汉代养老制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但是传世文本的记述中存在着一些令人生疑并且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80岁以上老人与90岁以上老人一样,成为"受鬻法"的福利对象;又如皇帝对高年的赐物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每月重复的常设制度。而其中赐物价值即"赐格"之高,尤其令人难以置信。参照武帝元狩元年四月诏、顺帝阳嘉三年五月诏的相关内容,推测"养老令"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中的"月"字为衍字。正是"月"字之衍导致文献信息失真,歧义纷生。"养老令"关于赐物发放流程的规定,是后世遵行的常设制度,赐格的部分内容在东汉时期仍然以先帝"故事"的方式产生着影响。由此判断,"养老令"在文帝之后似乎并没有被完全废止。  相似文献   

17.
澳门保皇总会史事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庚子勤王运动期间,康有为在澳门建立的保皇总会及其设立的时间、人员构成、主要活动、以及停撤的原因等,作了初步的考证,以求揭示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在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梁启超的国民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将国家主义作为第一义,却又正面切入了个人的问题;其次,针对中国国情强调“以新守旧”,“以内化外”,“导奴隶就国民”;再次,以改革教育来改造国民性,以改造国民性来改造国家,具有文化启蒙的浓厚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