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尚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自身的协调,这是一个普遍规律。①社会协调作为历史唯物论的范畴,所反映的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特定的适当方式,即一定社会有机体中,和谐贯通而相对稳定的关系及运动状态。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不管在一定形态的相对稳定过程,还是两种形态的更替过程,都必然遵循社会协调的辩证法。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在它发展中的社会协调问题,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辩证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整个历史辩证法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充满活力,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的这一科学理解,从而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宏观指导。作为一种常识,人们知道,活力仅存在于有机系统之中。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看待,并充分研究其内在的机制,将加深对改革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本身的领悟。机制是一个系列概念,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的首次提出 ,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发展。它阐明了妇女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辨证统一 ,我们应健全各种保障机制 ,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协调好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关系,形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合动力,是将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转入以生产力内涵发展为主的崭新轨道的关键。 生产力的内涵发展是在生产力的外延范围已经相对确立的条件下,致力于从技术构成所决定的生产要素结合方式与配置结构的角度去发展生产力。在这里,“生产力”与“生产”的构成要素二者是不容混淆的。构成生产活动的要素,是作为现实生产力的物质前提而存在的,生产要素只是构成生产力要素的基础。也即是说,这种生产力构成要素以及一定时期的生产力的大小,主要地由反映技术进步的生产要素的素质、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向、结合点、结合速度等决定。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把经济工作真正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体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过去那种一讲生产力发展,就着眼于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之出现的利益分化带来各种冲突和矛盾,为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我国当前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社会的稳定,就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可靠而长远的稳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什么是社会稳定?稳定是社会的一种运行态,指政通人和、民心安定、各乐其业,社会没有大的纷争、不安、冲突、危机和战乱,法律、道德、习俗能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一种有序状态。它主要表现在群际、人际关系方面。什么是社会发展?发展是社会的进步过程,指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精神风貌更加文明。它多表现为人民需要得到满足方面。从历史上看,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结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建设的独特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完善社会机制的建设,即认同机制、流动机制和安全阀机制的建设。认同机制为流动机制和安全阀机制提供价值基础和精神力量,流动机制是最基本的流通和动力机制,它为社会流动和安全机制提供基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安全阀机制是实现社会稳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机制。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已作了明确的回答,他们教导我们要把握推动历史发展的全部合力,用科学态度估价每种力量的作用和地位。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应用于人类社会,考察社会发展动力时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就有一个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构成的无穷的群,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运动把人从中世纪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理性取代了上帝,促进了个体理性意识的觉醒和形成,使人转向关注人本身和人的理性。理性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极为重要,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会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理性的作用,个体理性往往需要有效的社会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美好生活社会来说,理性发挥作用的机制比理性本身更重要,为了使美好生活社会建立理性发挥的有效机制,理性个体在社会行为中既要遵守规则又要合理求助,而个体理性的运用也需要有美好的社会理性环境,当个体理性地求助时,社会要有响应者和可信赖的他者,从而避免个体理性缺失与社会理性缺失相互恶性循环。也就是说,构建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相协调的机制对美好生活社会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阈中,根据关系耦合的动态性和价值目标的制约性两个原则,结合社会发展的概念,社会发展机制可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机体的各个构成要素(主要是经济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互相连接、互为因果而形成的,具有特定运行方向的机能和系统。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态势。然而,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却发生了不同的趋势。农村的改革,使农业和乡镇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农村教育事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以至教育出现“危机”,人口挂上“黄牌”。反过来,又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13.
14.
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此,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抢占科技制高点;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代价及其把握高健生社会主义改革作为对旧体制的根本变革,它在社会体制传型、结构分化、利益调整、观念变迁、矛盾重组等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出一个改革发展的代价问题:即改革将付出什么代价或不付出什么代价,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改革的代价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和新方法。运用社会发展机制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展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必然环节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发展机制,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和发展逻辑,但两者统一于社会发展的逻辑进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尚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社会协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决定着一定社会形态的兴衰,制约着相应阶段社会质变的前途。这一普遍规律就是社会协调规律。深入探讨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实践中反复提出的重大课题,无疑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理论界对此一直研究甚少。今天,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已经为我们对这一规律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运用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对这一规律问题,提出我们的浅见,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革、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协调。协调是实现和谐的手段,和谐是协调的目的。社会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社会协调机制的调节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加强社会系统自我协调机制的功能。为了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研讨会综述□何建华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联合主办的“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研讨会”6月22日在浙江省委党校举行。省内有关部门的40余名中青年理论骨干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