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先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留白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从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视角详细分析了留白在模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了语义留白的意义、常见语义留白的分类以及语义留白的美学效果,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了接受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语义留白翻译理论,简略探讨了语义留白之美在翻译中保留与遗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述了语义留白的意义、常见语义留白的分类以及语义留白的美学效果,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了接受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语义留白翻译理论,简略探讨了语义留白之美在翻译中保留与遗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格式塔美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象也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局部而发生的整体意象。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留白为翻译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本文拟从格式塔美学角度,阐述中日谚语数字翻译中的"接近性"、"闭合性"及"同构性"原则,希望在管窥格式塔美学魅力的同时,也为翻译标准"神似"论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学视角下的标牌语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美学角度分析标牌语的语体特征,提出标牌语翻译的美学原则与策略,即忠实美、等效美和创造美,并结合实例,指出了标牌语的英汉互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以实现特定修辞效果和美学效果,它可以从词汇、句法、篇章等3个层面来实现。如何实现中外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有效传递,可以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原则,来灵活处理模糊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现代翻译理论提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本土语和目标语的审视角度出发,从原语和译语中摘取了大量实例,试图探讨孙法理之戏剧《两个高贵的亲戚》翻译文本中的意境美,采风美,修辞美几种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失误现象目前主要体现在语言翻译失误和语用翻译失误两大方面,而造成这些翻译失误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因素、专业队伍水平欠缺和标牌制作者粗心大意等。文章结合长沙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实例,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对旅游公示语翻译实践的启示。作者认为,接受美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在于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礼貌性原则、传递源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原则和保护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通过公示语翻译的对比研究,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审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真实性等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方法。研究实践表明,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有助于提升公示语翻译质量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术语。语篇分析与翻译理解和表达密切相关,已被纳入翻译理论研究范围。汉语诗词作为一种结构特殊的语篇,要将其译成英语,再现其文学之美,必须研究和运用各种语篇衔接手段,使译文自然、连贯。通过衔接与连贯方法及汉诗英译的实例,探讨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从概念隐喻和认知脚本理论的视角看,汉语古诗中的重标记脚本分为三种情况:源(汉)语文化和译入(英)语文化间共享的重标记脚本、源语文化中特有的重标记脚本、诗人创作的重标记脚本,而翻译方法包括翻译源域脚本、保留或明示目标域脚本的"空白",转换源域脚本、明示目标域脚本的"空白",明示源域脚本和目标域脚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言语美学现象普遍存在于话语交际中。从语用学角度讨论语用与言语美的关系对言语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语用角度看 ,在日常言语交流和运用中无不渗透着审美因素 ,言语审美不可能独立于言语应用之外。文章通过对言语美理论的探讨 ,说明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3.
英语之为美     
语言是一种表达的艺术,其中蕴含着审美因素。英语语言的美学意蕴体现在音韵、符号、修辞、内容、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歌剧欣赏与语言、情节逻辑、音乐与台词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欣赏者要在读懂这几个要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欣赏好每一部歌剧。  相似文献   

15.
《论语》语言简约性不仅是古代汉语的内在特征,更是孔子教育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和语言观的集中体现。对语言简约性的认同、接受与再现,反映出译者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与接受。文章选取多种英译本中的实例,论述原作语言简约性与《论语》翻译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指出语言与语境的简约与含混成就了翻译的多样性,而翻译多样性又弥补了明晰化翻译策略造成的译本阐释空间缩小的问题,目的语读者依然能够感受到原作的辞约义丰。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应该重视文化对比 ,因为语言差异往往来自其传承、规约于不同文化的差异 ,或者说是语言世界观的差异。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 ,就是广义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受制于曲折型语言的思维方式 ,汉语受制于综合型词根语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 ,以其对词汇系统的影响而导致产生的语义层面上的空缺、抵牾 ,最是令学习者困惑。本文从跨文化传通的角度入手 ,在语言分割、词汇空缺及修辞意义三个层面上分析、比较了英汉词汇语义结构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其投射带来的影响 ,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论审美视角下的普通话轻声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美是语言审美因素的首要因素。轻声作为重要的语言成分之一及重要的语流音变现象,它带给人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视角下,轻声具有灵动有致的节律美、轻巧柔和的音质美、口语应用的模糊美、语音流变的自然美等美感特征,这是理解轻声这种语音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运用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汉语模糊修辞过程积淀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华夏传统文化的制度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及传统文学观念都是构成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把接受美学引入翻译领域,用接受理论来解读评判翻译文本是当代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以闵福德的《鹿鼎记》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为研究对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译文中闵福德教授对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武功招式、侠义精神和粗俗语三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翻译特别是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借鉴和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研究在新时期逐渐突破以往单一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走向文体学、文艺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开放视野.以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为例,从语言学-文艺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形式在实现文学内容的过程中具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