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范蠡与文子的师承关系及《文子》一书对范蠡思想的影响是范蠡思想渊源探讨中必须涉及的问题。文子其人的有无、与范蠡的师承关系是否存在、《文子》一书的真伪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一一进行考证 ,认为 :先秦时存在两个名为“文子”的人 ,可能为范蠡之师的文子在楚平王之时 ;今本《文子》虽经后人改易 ,但它与竹简本《文子》有关 ,不能视之为伪书 ;竹简本《文子》更为可信。所以 ,本文以残存竹简为依据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它与范蠡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子》的政治哲学,还未见到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就《文子》政治思想的精华——政治辩证法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文子》的成书年代、作者及研究价值《文子》一书,在唐代的柳宗元作《辨文子》之前,一般都没有怀疑其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柳文出来以后,许多人都认为它不是先秦古籍,而是后人抄袭众书而编成的一部伪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古帛书和河北定县汉墓《文子》竹简的出土,推翻了伪书之说,确证其为汉初已有的先秦古籍。此后,有的学者又大致推定它是老子弟子文子所作。笔者认为,就整  相似文献   

3.
文子是谁?论者多有争议.李暹认为是计然,马马肃《绎史》认为是田文,钱穆《老子杂辨》认为是尹文子,李定生认为是《庄子·天下》篇所论“彭蒙之师”.考之典籍,上说皆可商榷.从先秦子书所论关尹思想与今本《文子》所载思想一致以及列子“贵虚”“贵正”思想来源于今本《文子》等方面看,文子即是关尹.  相似文献   

4.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相似文献   

5.
定州汉简《文子》出土和整理发表.有助于澄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文子》存有的疑义;《文子》虽经后人窜改,但本非伪书;《文子》为盛行于西汉前期的道家学说中直承老子一派的著作;今本《文子》与原本《文子》有内在联系,现今仍是我们研究《文子》唯一可用的完整本子;《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并非前者抄袭后者,更非前者为后者节本.  相似文献   

6.
《文子》中资料庞杂,对战国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想都有反映。研究《文子》中的“法”理论,不可将全书视作整体一概而论,而要以句为单位重新梳理。《文子》的“法”理论并不统一,其观点可分为四类,集中体现了战国以后黄老学说中的诸种矛盾。  相似文献   

7.
过去,《文子》一向被认为是伪书;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没有文子这个哲学家。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其中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有六章,不见今本《文子》的还有一些,或系《文子》佚文。这就使《文子》得以部分地恢复其本来面目,对研究《文子》的真伪及其哲学思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子》析疑王三峡今本《文子》是《汉书·艺文志》所载之本,不是一部伪书,这已为当今多数学者所认可。但是《文子》一书,仍有很多疑点没有搞清楚。由于疑点的存在,使得《文子》在古代思想史和哲学史上的史料价值,便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为了尽量恢复《文子》原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文子》与《淮南子》有大量相同的文字和章节,究竟谁抄谁的呢?过去多认为是《文子》抄袭了《淮南子》。如章炳麟《菿汉微言》说:“今之《文子》,半袭《淮南》,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文子》被认为是伪书的典范,被斥为“伪中出伪”。一九七三年,河北定县西汉前期古墓中发现了《文子》竹简,《文物》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中说,已整理出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六章,部分或系佚文。时至今日,人们仍未见到由竹简整理出的《文子》。学术界虽有唐兰、艾力农等人力主《文子》为先秦古籍,但因《简介》所引简文仅数十字,伪书说又根深蒂固,至今仍持怀疑、  相似文献   

10.
今本《文子》一书,无论在行文格式还是思想内容上,都看似《老子》一书的注释,因而自元代至今,许多人将该书认定为《老子》的古注。实际上今本《文子》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后人多次篡改过的,内容、格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致使许多学者将该书误认为《老子》一书的古注。  相似文献   

11.
老子生态智慧的特点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思想中蕴涵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通过厘清发掘,一方面系统地呈现出了诸如整体观——"道生万物",生态规律观——"道法自然",生态平等观——"物无贵贱",生态实践观——"自然无为",生态发展观——"知止不殆",生态生活观——"少私寡欲"等观点;另一方面也理性地考量了其生态智慧中不容忽视的局限,诸如由其思想中的神秘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人对科技的深入探索,过于强调天人的统一而对人之个性关注不足以及不可否认的保守性等。这种客观解析的态度将利于更好地继承老子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2.
目前 ,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可持续发展 ,是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必由之路。先哲老子主张顺应、尊重自然规律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法自然”思想 ,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说 ,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营养。例如 ,“知常曰明”意即人类认识了天地万物相互运动变化的规律 ,才叫明智 ,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观的根本内涵 ;“知和曰常”意即保持阴阳交合达到和谐与平衡状态 ,才可以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树立的人地关系观念 ;“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意即对利益、财富的攫取应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过度就会适得其反 ,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应具有依靠一定理性约束的行为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学地域化产物的湘学,其最鲜明的思想特色、学术成就是具有探索大本大源的原道意识.一方面,荆楚文化对天地之道的不懈求索,湖湘流寓学者对宇宙与人生之道的思考,构成了湘学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湘学形成于道学鼎盛的两宋时期,它自觉承担了重建儒家之道的使命.故而湘学表现出强烈的原道追求.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有其非宗教的特征,即它不膜拜神的存在,也不相信彼岸世界的意义。但是它又有人文宗教的意涵,它关注于人的存在,并设有“终极关怀”——“道”,它所说的“道”和人的存在密切相联,又在人的实践工夫以及思想境界中得以体现。“道”也是人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个体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东西方对立。鲁迅超越了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鲁迅完整地承传了儒道精神,也实践了佛教的修智,鲁迅也很西化。鲁迅尊重各种文化精神的自身特质,把它们作为一种完整的生命形态接受、承传下来。由此,鲁迅的精神是独特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6.
道家的生态智慧中有善待万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知足知耻、知常知和的消费观以及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激发我们采取措施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道家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风的本色是自然,而其自然的诗风是由他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决定的。朴实与自然、平淡与豪华完美结合是陶渊明自然本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他的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瑰丽的夸张,华丽的辞藻,但在平淡自然中却独有韵味;描写的内容皆是眼前景色,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独具匠心;语言看似不经雕琢,仔细品味却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8.
道家哲学智慧与企业家的潇洒人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主张“轻物重生”、“少私寡欲”、“齐死生”、“上德若谷”。它给企业家以重要的启示:要想在人间“潇洒走一回”,至少要通过“名利关”、“情欲关”、“生死关”和“气度关”,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来一个转变,方可构建自己的潇洒人生。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友好”是古老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现代释言。谋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重要内涵。《易经》,由自然环境现象阐释生命意义的智慧宝典;《道德经》,探究人与自然同源、同律、同归关系的“道中之道”;儒家学说,融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体和谐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对王安石义利观的评价,有"道义论"否定性的评价和"功利论"肯定性的评价。古代"道义论"的评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封建专制主义"政统"论;一是理学家"道统"论。朱熹从"道统"论中"道问学"角度来否定,陆九渊则从"道统"论的"尊德性"的角度来否定。"功利论"肯定性的评价有三种:古代功利论、近代资产阶级功利论、马克思主义功利论。如果说道义论是从传统"义"的角度来否定王安石的义利观,那么,功利论则是从"利"的角度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