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有关赋税徭役制度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大料集、农田贡赋、牛腿税、草税、黄金赋税和关卡税等赋役名目,进而分析了吐蕃征收赋役的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提出集会议盟是赋役征收顺利进行的重要政治保障、吐蕃的赋役征收颇具灵活性的特点、王朝不仅频繁统计人口和资财,更设立"岸本"主管账簿文书,为赋役征收做保障等观点。进而推断吐蕃赋役制度不是单一模仿唐制的结果,而是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灶丁是一种特殊的人丁。清代前期的浙江灶丁按其归属可分为州县灶丁和盐场灶丁。州县灶丁税负较轻,而盐场灶丁税负沉重,加之战乱和迁海政策的影响,各盐场灶丁逃亡,栽籍丁数不断下降。摊丁入地的推行,不仅减轻了无地少地灶丁的赋税压力,也使清廷的赋税征收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董郁奎 《浙江学刊》2000,(4):138-143
明中叶,各地纷纷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本文对浙江这次赋税改革的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探讨,指出浙江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改革官田税则,调整官、民田的税收负担。这次改革也使官、民田的界限消失了,官田向民田转化,这是浙江土地制度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赵轶峰 《求是学刊》2016,(2):140-152
明代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的结构性、不可逆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白银成为主导货币、赋役体制中基于土地并以货币征收的赋税比例扩大、货币财政体制形成、国内和国际市场体系发展、人口大幅度增长。这些变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加速了社会财富的流转,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繁荣,同时也因超出以往王朝行政、金融、财政管理的经验范围而加速了明朝帝制体系经济功能的失序。明朝政府经济干预的三个杠杆,赋税制度、政府财政支出、货币管理在明中期以后都有顺应市场经济的动向,但又都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原因主要在于帝制体系本身的僵化和明王朝自身进入衰败期之后的调整乏力。变化中形成的新的经济结构,可以容纳更大规模的商业繁荣,但是并不构成产业升级的直接基础,距离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尚远,是一种帝制农商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蒲志新 《社科纵横》2009,24(5):130-131
明清时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地主阶级政治家进行以赋税改革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调整。从明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初的摊丁人亩,使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更趋合理、完善,起到了推动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的税权经历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末叶、秦汉迄宋元以及明清两代三个阶段的变化。在第一、二阶段,政府主要致力于税收各项制度的创立。由于这些制度或属新创、或设置虽久却很粗拙,整体税制还不够缜密,且多有疏漏。这使中央税权的加强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赋税官员缙绅豪右和地方大户的营私舞弊。基于此,在税权变化的第三阶段,政府必然将税权加强的重心转移于税制的细部加工和整体完善。在这方面,政府主要通过税法、税吏和会计的改革与建设完成了税制简化归并、税制强化防弊两大类工作。至此,中国封建社会终于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赋税征用管理制度、精审细致的会计审计制度和简明严密的税法  相似文献   

7.
黄册制度是明代有关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研究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系明代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基础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进行的,其中绝大多数论说,又往往偏重于制度史本身的考察。即使在制度史方面,历来研究中仍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有的解释或论断甚至是错误的。因为明代黄册从其内容来说,记载着明代户籍与赋役的基本制度,但其表现形式乃是定期攒造的一种官府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戏曲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入手,来探讨清代地方官府演剧的戏曲史意义.文章认为,清代地方官府的戏曲活动主要有祭祀演剧、万寿庆典演剧及署宅堂会演剧三种类型;这些戏曲活动虽然功能、特点各异,但从礼乐视角看实际上都是一种配合地方诸礼而演的"乐";而各地官方仪式用乐的戏曲化,既是清代礼乐与戏曲交互发展演变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对清代戏曲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和以前的汉代被后世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盛世,而这种繁荣表象的背后是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盛唐气象”中的经济支柱——农业(尤其是农业生产、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等)、交通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试论清代监察制度机能萎缩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官司法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特有的产物,它创始在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监察制度属于封建政权体系中的监控系统,在统治集团中具有一定的自律制衡机制,对封建官僚政治的有序、稳定和官吏的相对廉洁职守曾起过十分有效的约束、威慑作用。作者认为,时至清代,虽然监察组织、制度达到了比较健全和完备的程度,在特定时期监察制度亦起过重要作用,但无可否认,清代监察机关的作用较之前代历朝都大为逊色。本文就清代监察机能萎缩的表现尤其是就其萎缩的原因从君权强化、监察体制本身的缺陷和政治极端腐败、“首崇满清”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10):119-121
清代戏曲作品相对于元明戏曲表现出了鲜明的自娱化倾向,其原因在于清代戏曲作家大多是饱学之士,他们创作戏曲的动机不是为了在场上搬演,而是将戏曲等同于其他文体,用于抒情言志。清代戏曲自娱化的倾向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特性有关,中国文化是文字型的文化,一切艺术形式最终都要转化为文字型的艺术。在音乐文化和文字文化的对立中,音乐的成分最终都是被文字取代。因此大多数音乐文学最终都要向案头化和雅化转化,而其功能也由指向他人和社会为主转向自我言志抒怀为主。而戏曲由清代之前的悦人心目为主转向清代的自娱为主,也是受这种整体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宫廷侍奉、造办、纂修、教育、守卫、行政这六种机构及人员方面,对明清两朝的宫廷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清代宫廷的特点,探讨其原因及影响.认为:清代每日出入宫廷的人员,大部分是外部男性,太监数量比明代大减,盖与满族男女之防的旧俗不像汉族之森严有关;而每日都有较多官员入宫与皇帝办理政务,则是清帝对宫廷制度的重要改变,与满族皇帝勤政、吸取明代教训以维护满族主体统治有关.清代宫廷的这些变化,对清代政治也产生了某些值得肯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关系是农业生产关系的中心,它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方式和发展。考察和剖析封建土地关系的特征及其沿袭变革,对于认识和了解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的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绍兴农村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关系,包括土地兼并、租佃关系、赋税负担和抗租减租等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清代吏治之腐败进行了分析.认为总督、巡抚由监察官员而地方官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地方监察工作,是导致清代地方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任宰相长达10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严格官员管理,坚决打击腐败;经济上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家收入;军事上巩固边境防卫,和平解决争端,促进共同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明朝中晚期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的社会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缓解。张居正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清朝民壮的定额化、职能与训练、社会地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出清朝民壮的整体状况和特点。笔者以为,只有把民壮放到清朝特定的政治、社会制度背景之下,放到文武分工协防的地方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中去解读,才能充分理解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私征私派,一般指政府官吏违反国家政策制度,以多种名目和手段,超额征派赋税和劳役的行为.清初各地普遍存在着私征私派的现象,在地丁银、漕粮、差役、驿站等税赋领域,几乎都能看到超额征派的情况,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对此,清初统治者始终严令禁止,视私征私派为贪污受贿,采取一系列重典予以封杀,但收效甚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吏治问题外,还存在着深刻的制度性因素.即清政府为解决中央财政的极度困难,实施了对地方财政的持续性削减与紧缩的政策,使得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更加举步维艰.清初私征私派所暴露出的地方财政问题,并没有因“三藩”平定、台湾统一,全国性大规模战争的结束而得到解决,地方经费依然严重不足,以至最终形成清代地方财政的体制内运行与体制外运作共存的特点与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秦的法律和制度,影响是深远的。清代学者孙楷曾经指出:秦虽然立法过于严峻,但“自汉以来递相沿袭,群以为治天下之具,无外于此”。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秦的法律制度的内容究竟如何?有那些特点?许多著作讲得都比较抽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的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大批记载秦的法律材料的竹简。从简文分析,这些法律,虽远非秦律的全部,但仍然是我们研究秦的法律制度的极其珍贵的实证材料。本文试图就这些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对秦的法律制度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1980年2月底,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了九州大学文学部副教授川胜守的著作《中国封建国家的统治结构——明清赋役制度史的研究》.作者在序章中首先指出:为了理解中国封建制度下具体的生产关系,必须考察中国封建国家的职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的官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的官商邓亦兵以往关于清代的官商研究,存在着概念表述不一,对政府与官商的关系多强调政府压制官商的一面。本文通过对清代前期的官商特点,经营活动,探讨官商的概念及其与政府的关系。一官商概论按照商人的概念,凡是从事经营活动的人都应属于商人的范畴。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