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莉 《唐都学刊》2004,20(1):68-70
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 ,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之一的人格 ,必须适应社会的要求 ,适应时代的趋势、适应现代化的过程 ,适当地调整内涵 ,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创新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社会既是价值形态 ,又是制度形态。如果不认识这两种形态的合一将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就会陷入急于把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变为现实制度的空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 ,决定了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制创新的价值导向 ,必须体现为逐步实现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的双重摆脱。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扬人民民主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彭立学 《学术交流》2002,23(3):12-14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从价值目标上强调了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的作用 ,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发展 ,使人的本质力量能够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4.
颜晓峰 《探求》2002,25(6):15-17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应有之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满足广大人民利益要求的基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需要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3):5-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发挥出其价值引领和促进作用。在现实中,由于工具理性的凸显使得人们对价值观追求的价值性被遮蔽了,其价值引领和促进作用受到影响。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特别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有利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自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与人的全面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内在地包括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人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的目的,拓展中国道路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支撑。人的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人的失落"反思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现代化是在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现代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社会关系不断确立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近代以来迟未解决的历史课题,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是今天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阻滞改革的现实障碍。人的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带来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8.
郑松成 《社科纵横》2004,19(1):19-1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任务和最高目标 ,通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谐社会就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其中又以创造一个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人文社会环境最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0.
张玉霞 《学术交流》2004,42(9):24-27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刘寒刚 《学术交流》2003,3(11):109-113
我们不能从“人”之外的领域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本身的需要正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它们是从三个侧面对人的需要这一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不同表现;这些力量共同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结构。我国当前只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参与的积极性和历史主动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郭艳君  李岩 《学术交流》2003,(7):100-103
知识经济是从物的依赖状态下人的独立性到人的自由自觉存在状态的过渡时期 ,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大工业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所显现的诸多新趋势 ,正是对社会变迁的过渡性的展示。但社会的未来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人如何确定自由自己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玉 《唐都学刊》2011,27(2):44-48
在伦理学的维度上,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德性的完善、幸福的获得及公正的实现。道德哲学中的德性表征着人性发展的状况,道德人格的完满自足同时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人的需要的丰富和发展、可能生活的展开、潜能的发挥及价值的实现可以作为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三个重要联结点;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直接现实的层面上,公正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而在根本的层面上,公正的终极关怀仍然是人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在伦理学的维度上阐释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建设理念,从而能够深化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天道与“上德不德”的人道联系起来考察“圣人之德”的理想人格,认为“圣人之德”的显著特征是“上德不德”和“上德若谷”,并以“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圣人之德”的成长之道:私寡欲、守柔处弱和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哲学在反思自己的传统形态和方法时,也将面对新的现实而以新的形态体现自身的价值.它在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面对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等三个方面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理论界,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但是人们在谈论这一话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它的表面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世界的问题,而不能深入到其深层的理论背景中去。实际上这一话题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背景在里面。要想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就是要合理的理解马克思有关人的存在性问题的观点,要合理的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现代化进程以及我们当下的现实性的发展境遇。  相似文献   

17.
李俊文 《学术交流》2007,4(1):12-16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工业文明中,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观念与意识形态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是人类文明转型与重建的先导。在世界的资本主义推进面前,中国的现代化篇章也“悲剧性”被拖入其中。中国人对进入现代化应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社会理想作为精神旗帜,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成为应答和解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问题的现实出路,而且继续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起指导作用,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寻求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复兴这一精神诉求和精神期盼惟一可行的现实指向和必然选择。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须在深层意义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刘惠敏 《学术交流》2003,(12):105-107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取得成功,必须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尽管这种探索有失误和教训,但总的说来见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