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谈起五十年代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改革,其改革的理论模式,有苏联的“有计划的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布鲁斯的“有调节的市场机制”模式,匈牙利科尔纳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机制”模式,捷克斯洛伐克锡克的“实现宏观控制的宏观分配计划与微观市场机制相结合”模式和南斯拉夫的以“社会计划”代替国家计划的“自由市场机制”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波兰著名经济学家W·布鲁斯作为研究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结合问题的先驱,他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曾经引起我国经济学界的广泛兴趣。但是,对于他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基础的价值规律作用理论,却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我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当前阶段,计划和市场之间的摩擦日益突出,进一步在较深层次上探索计划和市场最优结合方式日益迫切的情况下,重新研究和介绍布鲁斯的价值规律作用理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同属于广义上的社会主义流派,二者既存在理论共识,也有着理论分歧。将二者进行比较既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可以挖掘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贵品质。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以及它在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正面的借鉴意义;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的脱离实践、背离人民群众和唯我独尊等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有反面的警示作用。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的体系性和实践性,以及在对公有制的坚持上超越了市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调节商品经济运动的主体是市场。要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展开的竞争,则是市场机制得以运行的能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影片《出租车布鲁斯》为苏联解体前夕的一部代表作。它向我们展示了转型时期苏联底层社会面面观以及苏联人民在历史转型期的价值危机与精神脉动,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之问鼎“戛纳”最佳导演奖。  相似文献   

6.
<正> 市场机制问题已引起普遍重视,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被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不承认商品经济,把市场研究作为禁区,所以,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现就市场机制的概念、性质和运行体系,谈一点肤浅看法,以求教于社会同行。  相似文献   

7.
引言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都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重要理论家,在1919年,曾经合写过一本广为流行的教科书——《共产主义ABC》。当时,他们的观点显然是一致的,至少十分相近;但到二十年代中期,却成为理论论战的主要对手。到1938年,他们都被处决了。他们的理论见解,在身前对苏联经济政策的形成起重大作用,在身后仍有影响。直到现在,比较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的某些见解依然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将把这种比较研究集中于市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治理的市场模式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来提高政府效率 ,从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市场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有 :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市场模式有其特定的具体内容。中国在运用市场模式进行行政改革时的主要思路是 :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有限政府 ;加强政府内部改革 ,强化政府责任 ;明确政府、社会及公众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市场机制由微观市场机制与宏观市场机制所组成,宏观市场机制是市场机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宏观市场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问题运用微观市场均衡分析的数量方法,进行了市场均衡的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论证了宏观市场机制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运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把企业推向市场,就是要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直接调节。为此,需要处理好经济运行中国家、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市场成为基础性调节手段。把企业推向市场,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二)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成为接受市场调节的经济主体和微观基础;(三)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建立市场体系;(四)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并对《深圳特区报》的《钥匙在国家机关手中》一文的某些观点和论断提出辨析。  相似文献   

11.
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都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重要理论家,在1919年,曾经合写过一本广为流行的教科书——《共产主义ABC》.当时,他们的观点显然是一致的,至少十分相近;但到二十年代中期,却成为理论论战的主要对手.到1938年,他们都被处决了.他们的理论见解,在身前对苏联经济政策的形成起重大作用,在身后仍有影响.直到现在,比较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的某些见解依然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将把这种比较研究集中于市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市场体系的完善有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各种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功能。市场体系是各种市场所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以及有限度的外汇市场等。随着市场体系的形成,必须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要有合理的价格,要促进竞争,要有一个适度的买方市场格局,要加强宏观计划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目前在培育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志在对市场体系的基本内涵、宏观调控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理论认识偏差,导致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重心错位、以宏观调控主体代替市场主体的实践偏差。文章指出,市场体系应包括有形市场体系和无形市场体系两方面的内容。在培育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目前应以培育与完善无形市场体系为重点;而培育市场体系的方式有政府直接操办方式和间接催化方式。在培育市场体系的方式选择上,应以间接催化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目前在培育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志在对市场体系的基本内涵、宏观调控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理论认识偏差,导致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重心错位、以宏观调控主体代替市场主体的实践偏差。文章指出,市场体系应包括有形市场体系和无形市场体系两方面的内容。在培育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目前应以培育与完善无形市场体系为重点;而培育市场体系的方式有政府直接操办方式和间接催化方式。在培育市场体系的方式选择上,应以间接催化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有关经济体制分类的几对范畴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主张用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两对范畴描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这种分类方法对我国的经济理论,包括体制比较和改革理论,具有很大影响,不仅大量学术文献引用和利用这些范畴阐发和讨论问题,而且正式的政策文件也基本接受并经常使用这些概念。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全面不清晰的,它忽视了表征体制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体制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 ,市场力量支配企业经营活动 ,配置资源。然而 ,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大企业对市场有不同程度的支配作用。企业通过创新创造市场、引导市场 ,通过内部管理职能 (有形之手 )配置社会资源 ,其已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无形之手———市场价格机制。另一方面 ,伴随着组织与制度创新 ,大企业又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组织的各个角落 ,在克服“市场失效”、“组织失效”的过程中 ,探索适应不断变化环境下的有效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17.
“综合市场经济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以选择的一种具体模式,它是以转轨时期、发展中经济和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等基本国情为根本立足点的。它既强调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又重视各种社会性因素对市场的作用,并在总体分析思路上力图综合吸收理论研究方向、经济方法论、培育市场体系和市场具体操作等方面已有的有用成果。而该模式的五大特征则进一步体现了它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市场经济中用以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市场规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主要内容或构成要素包括产权规则、合同规则、竞争规则、企业规则和劳资规则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支撑起市场规则的整个体系。文章对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合同理论与市场规则体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尽管研究的主要是产权和合同方面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市场规则是一个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 孙冶方同志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建国后我国流行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苏联输入的“成品”,沿行着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也是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早在二十年代,苏联有的经济学家曾用自然经济论来看待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不是交换,而是自然经济。生产与消费之间没有买卖市场,只有有意识、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分配。①布哈林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科学。列宁批评说,定义比恩格斯后退了一步,商品生产也是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既受到外来理论的深刻影响,又在解释和指导中国财政实践中打上了中国国情烙印和时代特征。“国家分配论”受到来自苏联理论的深刻影响,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运用计划模式追求工业化紧密相关,强调中国财政的生产建设性。“公共财政论”借鉴西方现代财政理论,又与改革开放中引入市场机制加快经济增长相对应,强调现代财政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性。国家治理财政学将是中国汲取中外财政相关理论成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的财政理论探索。该理论从政府—市场—社会三维互动视角对财政现象进行观察,对财政主体、财政客体、财政目标和财政过程进行全面研究,为新时代发挥财政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