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中国女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休闲生活呈现了颠覆性变革.一方面呈现出自由乐生是休闲主体的主要目的、情感体验是休闲产品的主要价值、品味个性是休闲内容的主要导向、数字化消费是休闲形式的主要趋势、跨越时空是休闲实践的重要突破等新特点;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休闲主体的单向度人再生、休闲客体的过度物化、休闲形式的虚拟泛化、个人信息泄露普遍化等新困惑.文章认为"互联网+"时代中国女性休闲方式的变革既是辩证逻辑的展开,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学"意义上的一般物质生产逻辑的展开:物质生产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人类一种主要的现代生活方式.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一部分."雅闲"、"俗闲"、"恶闲"构成了多元化的现代体闲方式,未来休闲方式正朝着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转变,节约、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封闭、庸俗、单调型向开放、文明、丰富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休闲文化研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文化是休闲主体在休闲活动中所创造形成的一切文化现象.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观察,休闲文化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其特征明显,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娄底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而体闲农庄是其发展的主要形式.娄底市休闲农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缺乏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项目单一雷同、人工痕迹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根据对娄底市休闲农庄游客满意度的调研,应从提高旅游可进入性、丰富休闲活动项目的体验内涵、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娄底市休闲农庄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休闲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及休闲服务业占休闲产业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其中消费"闲化"趋势和休闲消费"软化"趋势分别是国民经济"闲化"趋势和休闲产业"软化"趋势的原因。这一结论对预测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休闲和主体自我素质提高的分析,阐释了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说明休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同时,只有主体自我素质的提高,才能形成正确的休闲观、休闲形式和休闲环境。  相似文献   

7.
女性休闲消费与性别秩序的变化——以广州市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城市女性休闲消费在休闲空间、休闲体验、休闲伙伴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休闲场所在原来的单一的家庭休闲之外增加了大量的公共空间;休闲体验从客体的状态向主体的状态转变;休闲伙伴由家人的一元局面转为家人、同事、朋友并存的多元局面。这种变化的出现是和中国当今社会性别秩序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表明,在性别空间秩序方面女性由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在性别秩序的强弱方面改变了女性绝对的弱势地位,在性别秩序的主从方面女性不再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的休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小康社会离不开休闲价值观的支撑,新型农村社区要实现生态文明宜业宜居必须先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所以,农村休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休闲文化有其自身内涵、特征和不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持续发展农村休闲文化搭起了新的平台,而新型农村社区凭借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新基点。新型农村社区休闲文化建设必将为实现居民健康幸福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休闲伦理及其道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休闲与休闲中的道德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休闲伦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新的伦理视域.休闲失范给个人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由于休闲生活的双重属性,为休闲中的道德选择提供了可能.发展休闲道德观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双休制"对城市在业者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以1995年我国实行周五天工作制后所进行的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的一次重要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在业者的休闲生活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双休制"的实行给城市在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实惠和休闲生活质量收益.但同时表明,受传统的家庭内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男女从业者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此外,社会弱势群体的受益程度也偏低,在其体闲时间数量增加的同时,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休闲对于城市发展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休闲文化就是使人回归人的本性、使人成为人的休闲活动及其要素的总和,它具有三重结构和三种基本特征。休闲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恰当的休闲观念,普遍认同的休闲价值,自觉遵循的生活方式和政府决策的休闲导向。休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既表现在对城市的物质形态的影响上,更深刻地体现在城市的精神层面上。休闲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它能改变城市形象,让城市更宜居,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并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境界。如果说休闲的经济价值是休闲城市发展的外驱力和催化剂,那么,休闲的文化价值就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 DNA。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学角度,审视休闲、休闲伦理的概念,阐述休闲的伦理原则和休闲活动的道德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选择积极的休闲方式和接受休闲体育,论述休闲体育的意义以及休闲体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对公民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休闲对于人的完善和自我超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有闲”和“有钱”为物质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诚信关系为文化基础的休闲经济,对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但是,休闲经济的两面性警示我们,对休闲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政策引导,实施法制管理,禁止庸俗的、不文明的休闲方式和休闲行为。要善于利用各种休闲教育形式和途径,培育人们科学、健康的休闲观念,提高人们的休闲能力。要在传承优秀的民族休闲风格的基础上,扩充休闲经济的知识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健康、文明的休闲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论休闲产业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产业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产业是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而近年来我国休闲产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角度分析了休闲产业的社会功能,指出休闲产业对于满足人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实现生产力的再创造,提升国民生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以及文化传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国民休闲发展与旅游创新角度,提出旅游产品休闲化、娱乐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在现代旅游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丰富国民旅游休闲的内涵,重视旅游产品休闲化、娱乐化设计,是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为休闲产品、娱乐产品的主要方向.侧重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三大主导产品提出旅游产品休闲化、娱乐化设计的主要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旅游产品的休闲和娱乐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感悟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休闲供应:国外政府休闲管理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和游憩公共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府在休闲领域中的地位经历了不断上升到衰退的过程。国外政府休闲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供应、规划、政策和法律。西方国家不同层级的政府在公共休闲供应中的范围和职责有明显区别。公共机构与私营的非赢利性机构,以及商业性娱乐机构在休闲服务过程中的共性在于:都以提供有意义的休闲活动和项目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为目的,但在组织性质、提供休闲项目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重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休闲研究领域,人们对休闲还存在不同认识。大学生休闲活动具有的特点:休闲时间的充裕、休闲能力结构性缺陷、休闲活动过度和剥夺同时存在、休闲活动以积极为主但层次等级较低、休闲活动与学习活动很难区分开等。最后就提升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层次等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闲暇教育和休闲教育在某些方面有相近之处,有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则二者之间从问题提出、内涵、目的、内容及研究意义上都有些许差异。简言之,闲暇教育偏重于“外”,休闲教育偏重于“内”。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大胆假设闲暇教育只是休闲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休闲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以机械化与化学农业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下,农业劳动不再是耗时耗力的活动,农民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闲暇。在以妇女为主要群体的村庄,闲暇消费成为村庄活动的重要的内容,而妇女在闲暇消费中的关系建构与享受态度,使以闲暇消费为中心的"圈子"成为新的村庄核心关系,由此改造了村庄中的关系结构、整合机制与村庄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